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覆手繁華 第六百四十七章 求和

《覆手繁華》 第六百四十七章 求和

金國建國至今不過才十個年頭,幾年前還是輿圖上一個不起眼的點,卻一眨眼的功夫吞下整個遼國,為雄踞北方的大國。

就算是大齊,也沒有如此讓人驚詫的曆史。

太後道:“當時金國和遼國開戰,誰也沒想到金國打了一路的勝仗。”

沒有人會相信,否則太子也不會在金國和遼國戰的時候,趕去西京撿便宜,結果連自己也折了進去。

雖然大齊和金國沒有太多的衝突,但是金國俘虜了大齊的太子,憑這一點兩國就算結下了恩怨。

“金國使臣怎麽會在這時候來。”這才是讓瑯華最在意的,若是為了慶賀大齊和西夏聯姻,應該在玉雙啟程離開大齊之前遞國書。

若不然就是皇上有意在瞞此事,皇上這樣做,是因為太子嗎?

現在看來一切皆有可能。

雖然趙氏懷了孕,可是沒生下來之前誰也不知道這一胎到底是男是,太子尚是當今皇帝唯一的兒子,自然有他的價值。

太後看向程:“去打聽清楚,到底是怎麽回事?”

很快就打聽到了消息:“金國確實是來慶賀大齊和西夏聯姻的,隻是皇上一直沒有下令讓金國使臣進京。”

太後臉上浮起一早有預料的神

接著道:“金國送來了不的賀禮,聽還有蔣老將軍的骨。”

瑯華聽得這話,十分驚訝。當年那場戰事結束之後,朝廷下令收斂大齊將士骨,卻一直沒能找到蔣老將軍,蔣家人隻得為老將軍立了冠塚,沒想到時隔這麽長時間,金人卻將蔣老將軍送回了大齊。

金人在盤算些什麽?

太後靠在榻上:“來者不善,”著看向瑯華,“你想去廣南,恐怕要等些日子了。”

Advertisement

金國使臣突然到來的確讓人起疑。

瑯華也知道這件事非同可,在離開京城之前,定然要弄個清楚。

瑯華和太後完話,坐車出了宮。

剛剛到了裴家,老樂就迎上來:“知道金國使臣的事嗎?”

瑯華點點頭:“你也收到了消息?”要消息傳得太快,還是一切安排的太過悄無聲息,宮裏宮外竟然同時知曉。

老樂道:“金國使臣已經到了山西的驛站,今下午蔣家人也出了城。”

蔣家得知了蔣老將軍骨的消息,所以才會著急去往山西。

蔣家人見到金人會怎麽樣?

瑯華一時也吃不準,這件事定然會起波瀾,到底哪裏會出問題,還要靜觀其變。

可惜裴杞堂不在家,否則可以和裴杞堂好好商議一下。

瑯華吩咐老樂:“你也安排幾個人追著蔣家人過去。”有什麽消息,要立即知曉,這樣才能有所準備。

……

勤政殿,皇帝臉上浮起一抹冷笑。

劉景臣將金國的國書逐字逐句地念給皇帝聽。

這已經是第三遍。

皇帝依舊聽得津津有味。

國書中滿是對大齊的恭維之詞,語氣低聲下氣,如同一個屬國。

皇帝覺得自己仿佛豁然高大起來。

西夏和大齊結親,幾十年絕不會起戰端。讓他最為厭惡的金國,也送來這樣一封如同降表般的國書,隻能證明大齊在他手中國力鼎盛。

他特意等到福安公主離開京城之後,才同意金國使臣前來覲見,就是為了讓金國難堪,沒想到金國還是照樣送來賀表,一群人啟程前來京城恭賀。

“他們到底要什麽?”皇帝站起走到窗邊。

劉景臣立即跟了過去:“金國雖然吞掉了遼國,但是國況卻不太好,遼國的舊部四起戰端,金國的國力本就薄弱,這樣長年累月的打仗,已經難以應付,去年北方大旱,金國糧草不濟,死了不的戰馬。麵對同樣形的西夏,卻因為與大齊的榷場貿易輕易地度過了難關,所以金國才會這樣迫切地想要與大齊互市貿易。”

Advertisement

皇帝冷哼一聲:“那些金人在太原殺了朕那麽多兵馬,轉臉卻要與大齊好,虧他們想得出。”

劉景臣目閃爍:“若是金國肯還回太子爺呢?皇上也不會考慮與金國開設榷場嗎?”

皇帝皺起眉頭:“劉卿是什麽意思?太子失德與那李常顯串通,在太原損失了我大齊幾十萬兵馬,就算是回到大齊,朕也會廢了他的宗室份。”

劉景臣躬道:“太子回到大齊,自然任由皇上置,隻是如今流落在外,到底讓皇室麵無。”

這句話到了皇帝心裏。

再不濟也是他生的,每次隻要想起太子,他心裏總有幾分不舒服。這些年後宮嬪妃的肚子全都沒有靜,無論他吃多仙丹,竟然都沒有半點的用,現在能夠依仗的也就隻有廢後趙氏。

王朝沒有儲君,就等於了半壁江山,他總是覺得皇位搖搖墜。

皇帝重新坐下來,他已經擬了名單給禮部,很快後宮就會進新人,等到紫金觀修葺一新,師煉出仙丹,也許就會有變化。

可萬一沒有效用呢?

趁著金國一心求好,他是應該未雨綢繆,哪怕那逆子無用,他也可以親手置。

劉景臣抿了抿:“微臣還聽一件事。”

皇帝瞇起眼睛。

劉景臣躬道,“聽太子爺在金國納了側妃,還生下了子嗣,或許這也是金國求和的原因。”

皇帝眼睛一睜:“他的日子倒是過的逍遙自在。”他還以為那逆子在金國定然是吃盡了苦頭,沒想到卻是這樣的形。

劉景臣低下頭:“微臣聽的時候也嚇了一跳,這金國還真是讓人捉,正好金國使臣來到大齊,我們倒是可以趁機好好試探一下他們的用心,依微臣看,接待使臣的事就讓徐鬆元來辦。”

Advertisement

“徐鬆元辦事妥當,而且他的兒裴顧氏也通藩文,又懂得榷場的生意,若是能從旁幫忙,自然是最好。”

再,金國對裴顧氏應該也不會陌生,當年那些軍帳守住了整個太原。

皇帝點點頭:“準了,就這樣安排。”

……………………………………………………………………

今更新完畢,可以呼呼了。

的們,你們也早點休息,你們。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