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宴上,後宮傳來喜訊,前朝高興之餘,就想起在後宮默默無聞的大皇子來,想著大皇子到現在還沒有起名字,就有朝臣腦袋一拍,就準備寫摺子上諫。
結果第二天陛下就著禮部尚書覲見,大皇子取名朱常,二公主封號昭宜公主,取生母養母的封字為號,也算是一種藉和紀念。
這上誡的摺子才替上去,陛下取名的消息就傳來,連忙又急急忙忙去要了回來,了額頭一腦門冷汗,看來陛下心裏是門兒清,看來以後這事啊不用先著急上火,等過上幾日,陛下沒靜了再上折,以免每次都弄的這麼驚險。
朱翊鈞來申時行,「卿,朕給你介紹一個學生如何?」
「榮昌公主,聰敏機智,正是要開蒙的年紀了,朕想延請卿為公主和開蒙,卿以為如何?」朱翊鈞問。
「陛下是想臣給公主開蒙?不是給大皇子開蒙?」申時行問。
「雖然為人父者應該一視同仁,但是不瞞卿,榮昌是朕的心尖尖,珍之之,如只為大皇子故,朕也不找你,在翰林院找個夫子就行了。不過朕也知道,若卿只為榮昌公主開蒙,不得又有酸腐要上言,不如兩個孩子的開蒙都由卿了。」朱翊鈞說。
「微臣謝陛下一片重之心。」申時行行禮說,陛下說自己對公主是掌上明珠,若至寶,為公主請師傅卻選中他,顯然是心裏對他十分信任滿意。「微臣並不是不願意替榮昌公主和大皇子開蒙。」
「只是開蒙一事不過兩三年,微臣做的,翰林院同僚也做得,陛下是為榮昌公主,朝上卻以為是為大皇子故。」申時行說,「如今中宮嫡子未出,陛下對大皇子可以優容,卻不可太過優容,以免心生驕二字。」
朱翊鈞垂眼思考了一會,「卿說的對。」
「如此,就請卿去翰林院給朕尋一師傅,學問紮實,沉穩可靠之人為大皇子開蒙。」朱翊鈞說。
「那榮昌公主那?」申時行說,雖然是個公主,但也只是個公主,所以申時行對陛下待公主的寵並不多加勸誡,若是其他人在這,不得就要勸陛下幾句,驕縱公主也不能越過皇子去,所以申時行后閣而被陛下親睞,並不是沒有緣由的。
「正如卿所說,開蒙也不過兩三年,朕便親自給開蒙罷。」朱翊鈞笑道,「等到要正式學了,到時候再說。」
終於等到兒子的名字,又聽乾清宮來報喜的姑姑說,陛下要請師傅給大皇子開蒙,恭妃雙手合十,眼含熱淚,以為自己總算等到了。
「這還要多謝皇後娘娘。」姑姑說,「八月十五晚上,娘娘又親自走到乾清宮問陛下何時給大皇子取名。」姑姑為皇後娘娘在恭妃這賣了個好。
「是要多謝娘娘。」恭妃說,「我帶大皇子去乾清宮給陛下謝恩后,自也要帶他去坤寧宮給皇後娘娘請安。」
恭妃母子去往乾清宮的時候,陛下卻不在乾清宮,「陛下這會在坤寧宮呢。」太監說。
恭妃又帶著大皇子去坤寧宮。
朱翊鈞正摟著榮昌說,過兩日等乾清宮安置好小隔間,就要正經開蒙了,帶著文房四寶,如果坐不住,可是要挨板子的。
「父皇,什麼是挨板子?」榮昌歪著頭問。
「挨板子啊,就是用這麼寬這麼長的竹板打手心,可疼了。」朱翊鈞嚇唬說。
榮昌鑽進他的懷裏,「榮昌乖,父皇不打榮昌。」
「那榮昌認真讀書,父皇就不打。」朱翊鈞笑哈哈的,顯然嚇唬兒讓他覺得好玩。
「戒尺我親自做,陛下要真捨得才好。」王容與笑說。
「朕嚇唬呢,你還當真不?」朱翊鈞瞪,「戒尺那東西,朕可不想榮昌見著。」
「開蒙讀書就是大小孩了,也得學著規矩,做的好有賞,做的不好就要打。」王容與說,「因為陛下寵著,最近已經有些不像話了。」
「榮昌這樣乖,你還要說不像話?」朱翊鈞道,「不知道還要問一句,到底是不是親娘。」
「前日用膳,我去慈安宮還未回來,便讓自己先用了,結果就不好好吃飯,尚膳監弄了一桌菜,只有裏頭有一道味道不喜,竟然連盤子帶菜都砸了,再不肯吃飯。」
「把我回來氣的,當時就說,公主不想吃飯,那就到飯點再用膳,其餘一應點心都不給,好好治這脾氣。」王容與說。
「如何能不給東西吃呢?」朱翊鈞急道,「本就沒用膳,點心也沒了,豈不是的厲害。」
「再說孩子發脾氣,無非就是因為你不在邊陪著,想娘了才會如此。」朱翊鈞問懷裏的姑娘,「榮昌是不是想和母后一起用膳,然後母后沒回來,榮昌才不想吃的?」
榮昌點頭,看著王容與,當日母后回來聽說后,臉沉沉的,不等撒,就說了不讓給點心,覺得委屈,當真就不吃,後來的哭了,母后也沒改變。
「你跟你父皇說真話。」王容與說,「那後來母后回來了,你過來一起吃飯,你為何又不吃?」
「因為母后把我摔的那盤子菜又讓人送了一樣的過來,母後偏要讓我吃。」榮昌委屈說。
「不喜歡吃就不喜歡吃,多大的事。」朱翊鈞說,「要朕說,這尚膳監的人為何要送公主不喜的菜式過來,該罰才是。」
「每日膳桌那麼多菜,我也沒讓每個菜都要吃,就是發脾氣,扔碗聽響。」王容與說。「好好的菜,好好的盤子,說扔就扔,不教訓,以後就要扔杯子扔擺設,這些東西也不是天落下來在你面前的,後頭有多人力力,被萬民供養,如何能暴殄天,需知要惜養福,惜福養。」
「堂堂公主,扔幾個東西算得了的什麼,還怕沒有的扔?」朱翊鈞有些不以為意。
王容與瞪他,「我自己沒有扔東西的習慣,榮昌自小也不讓扔,這病打哪來的?看來去乾清宮開蒙,我還得考慮考慮,別又學了些習慣回來還得頭疼扳過來。」
「你這可是冤枉朕,朕就算是喜歡扔,朕還能當著榮昌的面扔不,朕難道不怕嚇著。」朱翊鈞屈。
「那就是陛下的兒,父同心,傳了不好的習慣。」王容與說。「但凡用,無一不是品,百里挑一的東西,到陛下跟前,輒就是碎骨的下場,如何不教人可惜。」
「朕也不是每天扔東西聽響,這不是有時候氣頭上來。」朱翊鈞解釋說。
「以後陛下再生氣,就扔奏摺吧,那個一時也扔不壞,撿回來還能用。」王容與笑道,「反正能惹的陛下生氣,也是臣子無用。」
「這話你也就在朕面前說說。」朱翊鈞笑道。
榮昌本來切的關注父皇和母后聊天,知道他們在說自己扔盤子的事,原本想著父皇能說服母后,結果竟是父皇也被教訓了一頓,榮昌噘,看來以後還是得聽母后的話,不能給母后犟。
畢竟母后說一不二啊。
榮昌小大人似的嘆氣,朱翊鈞低頭對說,「下次母后不給你飯吃,你就來乾清宮給父皇請安,肚子多難啊。」
「父皇最好了。」榮昌摟著他的脖子說。「榮昌想和父皇母后一起用膳。」
「好,以後父皇都和母后一起陪你用膳。」朱翊鈞哄道。
王容與看他們父兩膩歪,頗覺不了,這時芙蓉進來通報。「恭妃娘娘帶著大皇子來了,說是要給陛下和娘娘謝恩。」
「讓們進來吧。」王容與說,招手讓榮昌從父皇上下來,去地上穿好鞋站好,榮昌和父皇頗有些難離,朱翊鈞摟著說,「只是過來謝恩,謝完恩就讓們走就是,何必還要榮昌下去。」
「恭妃是庶母,難道讓在上面了庶母的禮?」王容與嗔道。手把榮昌接過來,無慮上前給公主穿上鞋子,榮昌下地后就走到朱翊鈞邊上,依舊趴在父皇的上。
「三天兩天見了面的,不知道你怎麼這麼粘你父皇。」王容與無奈道。
「榮昌最喜歡父皇了。」榮昌仰著脖子說。
「父皇也最喜歡榮昌了。」朱翊鈞扶著兒的背說。
「好好好,你們父深,我是後娘。」王容與道。
恭妃帶著大皇子進來,見此妝,心裏五味雜,裏泛著苦,陛下,兒也是你的親兒子啊。
恭妃心裏如何想不說,面上是帶著拘謹的恩,先是慣常問禮,等到問完禮后,王容與讓榮昌給恭妃娘娘問好。
「榮昌給恭妃娘娘請安。」榮昌行了一個萬福禮。
「公主多禮了。」恭妃點頭應道。
「嬪妾和大皇子今次來是謝恩,謝陛下給大皇子賜名。」恭妃說,拉著兒子上前,想讓他在陛下面前多說句話,賣個乖,但是大皇子鮮見到陛下,如何敢開口,神間儘是敬畏之意。
「陛下這個時候才為大皇子取名,也是為了大皇子好,小兒命弱,等穩健了再取名,也妥當,先帝也是十歲上才得了名字。」王容與和緩說道。
「嬪妾和大皇子都念陛下聖德。」恭妃說,也只會幹的說著這些,大皇子手拽著的,有發抖之意,再看看自己,就是曾經在宮裏想著如何說,面對著陛下和皇后,也說不出來。
氣氛有些尷尬。
「既取了名字,不日就要進學,回去好生準備著,勤勉讀書,不要懈怠。」朱翊鈞說,「和你母妃回去吧。」
大皇子磕磕的謝恩。
王容與瞪一眼朱翊鈞,「大皇子要進學了,我這備了些文房四寶,你一併帶回去吧,大皇子要尊師重道,跟著師傅好生學學問。」
「謝皇後娘娘賞。」恭妃說,也不能再留了,只抬頭留的看一眼陛下,但陛下卻無所覺,正低頭溫的看榮昌公主,恭妃心裏一刺,領著大皇子行禮告別。
等到們一走,榮昌就飛快了鞋子,又爬上炕,在父皇懷裏坐著,「父皇,大皇子也要跟我一起上學嗎?」
「你和他不在一個地方,請了一個翰林給他做老師,至於你,父皇做你的老師可好?」朱翊鈞道。
「好。」榮昌喊道,「父皇肯定不會打榮昌板子的。」
「那可不一定,戒尺是你母后準備的,要是真的不聽話,那可不是父皇說了算。」朱翊鈞故意道。
榮昌立馬耷拉著眉,然後到榮昌前後的膩歪,「母后最好了,榮昌最喜歡母后了。」
曲迤進了十四爺的後院之後沒多久,就發現十四爺這貨……八成是重生的! 瞧他看四爺時候的勁兒,恨不得吃人。 瞧他看自家皇阿瑪和額娘時候的眼神,哎喲您要暴露了! 曲迤還得小心捂著,別叫這重生回來的十四爺看出個好歹來。不過好歹她隻是個丫鬟,問題不大。 可十四爺不讓做丫鬟了,說必須給她塞進後院,曲迤哭出聲來了。 後院裏這配置也是……清一色的滿人,曲迤一個漢軍旗混的是小心翼翼。十四爺是想通了,各種放飛。看誰都不爽。也不跟親親八哥混了,也不跟親親九哥親了。成天懟天懟地懟空氣。把四爺懟的直運氣。 看的曲迤是心肝兒都顫,以後四爺做了皇帝你怎麼辦啊? 懟了好幾年,大概十四爺也想到這一點了,他努力爭太子之位了…… 這要是失敗了可咋辦啊?
傳聞,冷府嫡女軟弱無能、膽小愚鈍;長相一般,性情冷淡;幼年失母,不受關注...冷兮顏冷漠一笑,呲之以鼻——膽小懦弱、遲鈍愚笨?那只是她的保護色;琴棋書畫樣樣不通?生財勢力纔是王道;父親不愛誰皆可欺?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母親離世並非偶然?很好,那她也不用手下留情了;又有傳聞,伊夢山莊莊主神出鬼沒、來去無蹤;一張銀色
太子蕭宴祈戰功赫赫,城府極深。 他冷心冷情,最是厭惡諂媚心機之人接近。 近日,東宮裏新來的小宮女阿蓁,仙姿玉色,嬌俏柔媚,事事殷勤。 太子只覺得目的不純。 日子久了,他發現這小宮女雖有獻媚之心,卻是個笨蛋美人。 留着在身邊賞心悅目也成。 誰料,這一留,就留到了心尖上。 小姑娘笨笨的,他手把手教她琴棋書畫。 小姑娘是個財迷,練完字,他獎釵環首飾,背完書,他賞黃金百兩。 小姑娘愛漂亮,江南蜀地上貢的最好的綾羅綢緞,他先送去給她做衣裳。 —— 阿蓁是個實心眼的傻丫頭,卻傻人有傻福。 幼時遭逢戰亂,因長得玉雪可愛,險些被敵兵玷污,幸得一個將士哥哥將她及時救下。 之後戰亂連年,民不聊生。 她卻稀裏糊塗進宮做了宮女,雖是爲奴爲婢,卻也吃穿不愁。 後來在宮中,還遇到了當年那位將士哥哥。 阿蓁又驚又喜,原來哥哥竟是戰功赫赫的太子殿下! 阿蓁感念太子的大恩大德。 她盡心盡力伺候,攢着賞賜做嫁妝。 想着出宮後,定要找個和太子一樣俊俏的郎君嫁。 蕭宴祈無意中知曉後大發雷霆,陰沉着臉沒收了她的‘嫁妝’。 他將人圈在懷裏,沉聲威脅:“敢嫁給別人,孤就把你關起來!” 小姑娘嚇得淚珠大顆滾落。 蕭宴祈又沒骨氣地用自己的衣袖去給人擦。 “傻丫頭,哭什麼?孤收了你的嫁妝,你嫁給孤不就成了?” 太子輕聲誘哄道:“蓁蓁,嫁給哥哥好不好?” —— 定南侯失散多年的小女兒找回來了。 小娘子生得香嬌玉嫩,玉軟花柔,且乖巧討喜,京中不少貴婦人見了,都明示暗示,想討回家做兒媳婦。 賞花宴上,王府世子侯府公子更是對小娘子一見傾心,紛紛圍着獻殷勤,又是送稀世珍寶,又是送祕製糕點。 太子匆匆趕來,將人護在身後,黑着臉沉聲道:“孤養的太子妃,什麼好東西沒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