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重生嫡女逆襲記 第四十二章 母女相見

《重生嫡女逆襲記》 第四十二章 母女相見

何況,楚紫嫣後來嫁給蘇志遠后,太傅府的人也常常照顧,逢年過節時候的年禮都很厚。這讓在平遠侯府里的日子,也稍微好過了一些。

顧老太太和麼顧長青敘了半天舊,然後看著楚紫嫣,說道:「這是嫣兒吧,都長這麼大了。記得你那陣子因為春花抬姨娘的事生氣,了胎氣,差點就保不住了。

當時你娘生你生得艱難,你剛出生時,弱得跟小貓兒似的,兩隻手從頭到腳都能托住。比一般的孩子都小,才四斤多一點。連哭都不會,還是我老太婆求了雲海法師才……」

「娘,嫣兒都這麼大了,您還說這些做什麼啊。」顧長青說道:「以前的事都過去了,還提來做什麼啊。」

「不提了,不提了,你說這人老了,就回想過去的事,也嘮叨了。」顧老太太拿起邊的零盒子遞給楚紫嫣,道:「嫣兒,別客氣,就拿這裏當自己家裏,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別拘束了。」

「哎,謝謝外婆。」

顧老太太聽了楚紫嫣的話,了一下的腦袋說道:「真乖。」然後又看向大兒媳婦王氏,也就是楚紫嫣的大舅媽,說道:「讓元苗那丫頭也過來吧,和嫣兒玩一會啊。」

楚紫嫣趕在王氏之前說道:「外婆,我想去表姐的院子裏轉轉,您讓我過去玩會吧。」

「好好好,」顧老太太看著王氏,說道:「那你帶著嫣兒去元苗的院子裏,讓們姐倆玩一會啊。」

「是的,母親。」

王氏行完禮之後,就牽著楚紫嫣的手往出走了,屋裏就剩下了顧長青和顧老太太兩個主子。

們剛走,顧老太太就招手讓下人們都下去,只留們娘倆說話。

「你們這次回來,還走嗎?」

Advertisement

「這個不知道,要看朝廷的安排了,如果還要外放的話,那就要離開了。」顧長青接著說道:「兒在外面呆得習慣了,乍一回到京城還有些不適應呢。」

「外放不是長久之計,衛和所是訓練軍戶的地方,軍屯是軍戶們種地的。楚衍這十幾年了,做的也就是這兩件事。管理和訓練軍戶,隨時準備打仗。」顧老太太接著說道:「這次回來,我聽說好像是徐家使的勁兒,想讓他回來。」

「徐家?」顧長青想了想,道:「就是相公的舅家?自從親事鬧掰還有春花姨娘的事之後,兩家幾乎已經只是面子上過得去了。這次怎麼會使勁讓相公回來。」

「自然是朝中有事了。」顧老太太說道:「你爹爹現在還在京郊的行宮裏和欽天監不知道在做些什麼了。已經有半個來月沒有他的消息了,只是每天遞出來平安的字條,還有一些需要的東西,其他什麼也沒有。」

「發生什麼事,能讓朝廷這麼重視,讓爹爹都過去了?」

「你爹只傳出了異星兩個字,其他的就不知道了。」顧老太太嘆了一口氣道:「這每個朝代,只要出來這兩個字,這代表的可不是什麼好事啊。相隔不到五天,劉春霖和周世傑都死了。這兩個朝廷大員,可不是一般的角。他們可都是皇帝定下來的主副考啊。」

「為什麼要殺他們呢?找到兇手了沒有?」

顧老太太搖搖頭,道:「沒有,哪裏能那麼容易啊。他們兩個都是在宮之值夜的時候,被人殺害的,沒有人聽到靜。兇手是一刀斃命,乾淨利索。第二天,來上朝的員們發現他們的時候,都已經僵了。

這個事皇上很是震驚,隔著不遠就是他住的地方了。兇手這麼神出鬼沒,要是哪天想要他的命了,怎麼辦。所以,這幾日,金吾衛還有錦衛都特別的忙。」

Advertisement

「娘,這和軍隊有什麼關係呢?」

「你聰明腦瓜,看來是只適合學那些琴棋書畫啊。」顧老太太嘆了一口氣,道:「征銀代徭役的意思是,軍戶如果不想再從軍了,只要給朝廷繳納一定的銀兩,就可以撤銷這個職務。如果這個實行下去的話,對大烽的軍事實力會有很大的影響。

第一是軍隊人數會急劇減。這麼久沒有打仗,人們休養生息得不錯,手裏都有些閑錢。漸漸地人們就不太想去訓練,不想再去過那種刀口,今日去了,明天還不知道有名有命在的日子。估計會有一大批人這個錢的。

第二,軍隊人數了,將領和這些後備訓練的人,需要的也不是很多了。可能會給你安排到別的地方當差。可是,從武這麼多年,你真的能和那群科舉出的舉子們打仗嗎?打不過他們的,而且他們現在都是各自都有自己的派系。不融,想融難。怎麼做都不對。

第三,大烽周邊的國家,日漸強盛,已經不是以前咱們能超出別國很多的時候了。別國如果攻打大烽怎麼辦?主戰還是主和?

主戰,人數不夠,訓練不足,打不過人家。主和的話,需要付出一大批的金銀珠寶,那可能會比征銀代徭役那會征的銀子更多。

所以,這個主張並不好。可是,朝廷中大多數人卻很贊這個提議。被殺的這兩人是不主張征銀代徭役的。」

「難道就是因為這個,他們才被殺的嗎?」

「不清楚,也有可能是因為科舉的事。有人嫌他們礙眼了,所以想挪開了。」顧老太太說道:「不管是哪一個,都不是小事。科舉是國家大事,前朝就有落地秀才考了幾次不中,居然起義了。雖然沒有功,但是卻也可以讓一個大國,快速毀滅。」(歷史上的黃巢起義就是如此)

Advertisement

「不是說秀才起兵三年不嗎?鬧了便是鬧了,也沒有什麼啊,大唐不是因為安史之才由盛至衰的嗎?」

「你既然說起來大唐的盛衰,那咱們就掰扯一下吧。大唐由盛至衰是從唐朝建國一百三十多年的天寶中期開始的吧。當朝皇帝已經失去了年輕時候的勵圖治,才導致後來的結果。

當時的皇帝做錯了這麼幾件事,第一他貪政,第二他無用佞,第三他放任藩鎮的坐大。乃至於,安史之產生之後,他連收拾的能力都沒有了。」(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