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宋土 第606章 命運之輪

《宋土》 第606章 命運之輪

兩天之后,自汴京而來的傳令兵,已經抵達揚州地界。

短短兩天時間,穿越千里,并不稀奇。

陸驛快馬,一日可走六驛,一驛三十里,六驛便是一百八十里,加急可日行三百里,十萬火急可日行五百里。

換馬不換人,抵驛即走,不耽擱分毫。始終于狂奔狀態。

除非真的十萬火急,否則不會快到這種地步,因為如此速度“本”太大。

一口氣狂奔三十里,人能扛得住,馬卻扛不住。

等跑下來以后,傳令兵已經換馬而去,但馬匹卻會因為溫降不下來而暴斃。

因此用一次十萬火急傳令兵,就要付出至二百到三百兩銀子的代價,只因馬匹太貴。

但趙構的突然回京,已經威脅到了趙桓的統治。

別說二三百兩,即便是二三千兩,該花也要花!

此時趙桓已經將李家諸事置完畢,準備前往市舶司考察,關鍵時刻,接到了汴京發來的急報。

看到信箋容,趙桓不由角微微上揚:“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趙構已經出現了,秦檜還會遠嗎?”

一直寸步不離守在趙桓邊的王淵,聽到“趙構”這個名字,頓時眉頭鎖。

“陛下,康王突然回京,難道是意圖不臣?”

趙桓收起信箋,輕描淡寫道:“康王向來冷靜,自然不會來,但金國使團突然加速進京,必然是要與康王形合力。”

“看來市舶司之行要取消了,即可回京。”

趙桓一刻不停,當天中午,就帶上李師師,原路返回。

由于趙桓的行蹤已經泄,再加上金國使團也得到了消息,為了安全起見,帶著前侍衛遠遠不夠,所以王淵又撥出五百人,護送趙桓返京。

Advertisement

人一多,速度就慢了下來。

趙桓的速度無法和十萬火急傳令兵相比,可即便如此,也只需三到四日就可以返回汴京。

但隨著人變多,時間幾乎增加一倍。

只行了一天,趙桓就索下令,讓王淵部將士調轉方向,返回駐地。

而趙桓則率領前侍衛,陡然提速,以急行軍的方式,開始向汴京沖去。

李師師子骨弱,而李玉蘭則傷沒有完全恢復,二哪里承得住這樣奔波?

所以途徑驛站時,趙桓都會額外休息一個時辰。

盡管李師師提議,讓趙桓先走,和李師師慢慢往回趕,但是卻被趙桓拒絕了。

現在知道趙桓離京,而且是為了李師師離京的人,越來越多。

若是有心之人,將目標從趙桓上,轉移到李師師上,將擄走,挾持為人質,趙桓反倒更加難辦。

距離汴京只剩下一日路程,途徑驛站歇息時,李師師終于開口詢問:“陛下當初為王時,都不曾像今天這般張,為何一個久不回京的康王,卻能令陛下方寸大?”

“難道這個康王,有什麼過人之?”

聽到李師師的詢問,趙桓不由苦笑一聲:“你信命嗎?”

李師師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以前信,現在不信,若是命運真的管用,奴家又怎會出現在這里?只怕是早已經嫁到周家為妾。”

“怎麼,陛下信命?”

趙桓果斷搖頭,解釋道:“我信,但這并不妨礙我逆天改命。”

李師師何等聰明,立刻明白了趙桓言語中流出的深意。

輕聲問道:“康王,就是陛下命中的劫難?”

“陛下回京,是為了……渡劫?”

Advertisement

雖然趙桓不想承認,但事實勝于雄辯,有些事,冥冥中自有注定。

想當初易州大戰時,那場百年不遇的玉娥大雪,就是老天爺的撥反正,趙桓便是歷史洪流中的“”。

一個人的力量,當真能改變整個歷史軌跡嗎?

或許能,也或許不能。

但有一點卻毋庸置疑,那就是該出現的人或事,仍舊會出現。

據趙桓所知,雖然坊間對趙構的評價,幾乎是一邊倒的貶低。

認為此人弱無能,既與秦檜狼狽為,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了岳飛。

卻不知,趙構虎頭蛇尾的一生。

說到底,趙構和絕大多數皇帝一樣,都是年輕有為,而中年墮落。

靖康之變時,另一個趙桓,也就是歷史上的末代皇帝宋欽宗,面對金國施,搖尾乞憐,不僅割地賠款,甚至還以皇族為人質,主送到金國。

眾皇子無不面恐懼,唯獨趙構冷靜從容,慷慨而行,前往金國充當人質。

隨后發生,姚平仲襲擊金營風波。

淪為人質的宋人,擔心金人報復,無不噤若寒蟬,面,甚至恐懼涕泣,唯獨趙構不為所,甚至與金國皇族比武時,挽弓箭,三矢連中,震懾金國皇族。

就連金人都懷疑,趙構本就不是皇族,而是武門之后,隨即讓宋欽宗更換人質,由肅王趙樞頂替了趙構。

趙構年輕時的意氣風發,足智多謀,臨危不懼,直接促了他將來建立南宋。

而現在,靖康之變已經被趙桓化解,本該淪為人質的趙構,卻了趙桓命中的劫難。

與此同時,趙構的母親,韋妃,也因為靖康之變的消失,無法再為皇后。

Advertisement

結果韋妃,扭過頭來就和趙構聯手,對付趙桓。

說起來,這個韋妃也絕非善茬!

韋妃出卑微,曾是宰相蘇頌家中的侍寢丫鬟,所謂侍寢丫鬟,連妾都不如,純粹是晚上同床,替老爺夫人分擔“任務”的角

因為侍寢時,韋妃尿,被蘇頌認為是大貴之相,便送到哲宗面前。

侍寢時尿?這種事,別人不懂,趙桓豈會不懂?

說白了,就是……方面很強,活好。

隨后,哲宗將韋妃賞賜給他兄弟,也就是趙桓的老爹,已經退位的趙佶。

韋妃雖活好,但并不寵,如今已是半老徐娘,自然更加不可能得到趙佶的青睞。

因此,韋妃的全部念想,都只能寄掛在兒子趙構上。

如今母子聯手,把本來對付金人的心思,全都用在了趙桓上,這便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