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宋文魁 第120章 算我一份

《大宋文魁》 第120章 算我一份

“張唐卿拜見師公。”

“哈哈,好,好,快快起來。”

趙師民上下打量了一番張唐卿,“果然是一表人才,王相好眼啊。”

“師公謬贊了。”

“你昨夜做的詞,老夫看了,當得起大宋文魁的稱號,你父親來信說,你長于詩文,但疏于經義,外出推廣字典時,切莫落下課業,如果有不懂的,來信問老夫。”

“謝師公。”

“哈哈,好,好,王不宜這個老東西撿便宜了,多好的徒弟啊。”

張唐卿尷尬的笑了笑,這話不好接。

張唐卿這才有機會拜見了趙謙。

趙謙說道:“爹爹,咱們就別在這客氣了,酒席已經備好,咱們席吧。”

一出門,看到王石正在往家里搬字典,趙師民好奇的拿起《天圣字典》看了看。

“聽聞你有一種印書的新法子?能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就能印上千冊書籍?”

“呵呵,是有一種新法子。”

“將作監來老夫門上好幾次,希通過老夫能拿到這種新法子,向全國推廣,唐卿,你的意思呢?”

張唐卿眉頭皺了起來。

其實,在大宋并沒有什麼所謂的技專利保護,但是,一種約定俗的規矩,如果沒有得到發明人同意,一般不可能用別人的發明果,哪怕有人小規模應用,也不了氣候。

當然,這和前文說的達權貴盜版不矛盾。

因為這種樸素的價值觀是針對有點地位財力的普通人而言,士大夫集團不在此列,但正式場合上,尤其是方,又要認這種俗規。

“師公,您可知道,為了研究這種新法子,榮寶齋投了多錢嗎?”

“多?”

“上萬貫。”

上萬貫,張唐卿沒說謊,因為連燒制泥活字,試驗新墨水,招募工匠,翻蓋廠房在,確實花了上萬貫,但這上萬貫,幾乎算作是固定資產,是可以一直用的。

Advertisement

“這麼多?”

“是的,師公您想一下,花了上萬貫研究出來,別人免費拿去用,還要和我一起競爭《天圣字典》的市場,您說,以后我還敢研發新技嗎?”

趙師民愣住了,他從來沒考慮過研發技本,好像張唐卿說的有道理啊。

趙師民也是個純粹的人,他長于教書育人,短于謀劃算計,當聽到張唐卿的說辭后,又覺得讓張家貢獻出活字印刷,有點強人所難。

“此事作罷。”

趙師民挲著《天圣字典》,仿佛在的皮一般。

“有了此,天下人人可讀圣賢書,唐卿,做的不錯。”

“謝師公夸獎。”

眾人落座。

趙師民慨道:“想王相公辛苦了幾十年,竟然因一場大火而罷相,皇太后不公啊。”

沒人敢接趙師民的話。

酒桌上有點沉悶,張唐卿喝了幾杯酒后,就向趙師民告辭回家。

路上,周禮一刻不停的問張唐卿到底有什麼好點子。

張唐卿閉眼假寐,就是不說話。

回到家,周禮又讓下人準備了一桌酒席。

“唐卿,現在可以說了吧?”

張唐卿從口袋里掏出一貫子,問道:“你們覺得子如何?”

周禮畢竟是商賈之家出,對子特別有發言權,“子產生于三十年前,現在所有的子,都是由都府的16家商人把持,你想進子行業?”

張唐卿點了點頭。

“唐卿,不可,子已經被都府的子務所壟斷,咱們要想殺進去,至要上百萬貫本不可。”

張唐卿指著子說道:“此子,乃是存本金,子鋪即開出多錢的子,在市場流通時,極其不便,我的想法是,我們開設一家銀行,百姓存銅錢或子,我們開出錢票,但錢票乃是固定面額,例如,你周禮存了一百貫錢,我給你十張十貫的錢,這樣花用起來也方便。”

Advertisement

“可誰會用呢?”

“這就是我讓周記糧店、榮寶齋、七心莊大規模開分店的原因。”

周禮和趙咸迎互相對視了一眼,看來,榮寶齋和七心莊,只不過是圍繞著他所謂的銀行衍生出的副產品啊。

副產品都這麼大的規模,那銀行會是何等龐大?

“再說盈利,子務的盈利方法很簡單,一是手續費,二是多發子。”

“手續費我們都知道,我記得換取子的手續費是百一,多發子是什麼意思?”

“因為子已經在整個大宋流通開,所以,很多人拿到子后,并不會去子鋪兌換銅錢,子鋪就會沉淀出大量的銅錢,明白了嗎?”

周禮想了會,恍然大悟,“哦,你的意思是說,他們只收了一百貫銅錢,但他們實際上開出了一百零一貫子?”

“就是這個意思。”

“可這樣不是坑人錢財嗎?等別人拿一百零一貫子去兌換,子鋪兌換不出,當如何?”

“當如何?耍賴不給唄。”,趙咸迎鄙視道。

“所以,我們新開設的銀行,盈利途徑完全不同,第一,我們的銀票不收費,第二,我們不會濫發銀票。”

“那如何盈利?”

張唐卿賤笑道:“放貸。”

“什麼?你要干放貸的買賣?”

“非也非也,此放貸非彼放貸,咱們的利息是極低的,月息一分。”

趙咸迎皺著眉頭說道:“大相國寺放貸是月息三分,已經稱作活菩薩,你只要一分?如何賺錢?”

周禮鄙視道:“笨死了,大相國寺放貸的錢,都是自己或達貴人的本金,咱家放貸的錢,都是別人存的錢,咱們相當于一分錢沒有,還借給了別人錢,別人還要給咱利息,咱們就是倒個手的事,就得一分利,還不知足?”

Advertisement

“如此好事,算上我一份。”

三個人一驚,有人聽。

“誰?”

“哈哈,本人趙春壽。”

張唐卿苦笑起來,趙禎來得真是好時候。

“臣張唐卿,參見圣上。”

“行了行了,又不是在宮里,剛才你說的生財之道,確實不錯,再和朕細細說說,咱也,如何?”

“圣上,您富有四海,還在乎我們這仨瓜倆棗的?”

“我富有四海?我要是敢拿你家一分錢,能讓王相公他們噴死。”,一說完王曾,趙禎的緒低落下去。

“哎,當年,如果不是王相公,朕這皇位,也坐不穩當。”

張唐卿說道:“陛下,您春秋鼎盛,王相公也不過五十歲,康健。”

張唐卿一說完,趙禎忽然瞪著眼睛看著張唐卿,他如何聽不出張唐卿話里的意思?

皇太后已經六十歲,并且遠不如王曾好。

有些事,不能說破,一旦說破,就了不孝。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