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宋文魁 第140章 張唐卿的兩劫

《大宋文魁》 第140章 張唐卿的兩劫

“九月十三,怎麼了……,九月十三?”,張桂山不可思議的看著王曾。

“親家,外界都在傳言,說小克夫,我們都是讀書人,子不語怪力神,克夫之說,當不得真,當然,如果親家公認為我王家不祥,自可退婚,老夫絕不拖泥帶水。”

張桂山愣住了,退婚?

剛定親不過十天時間,就要退婚嗎?

張桂山一下想起來,當初合八字的時候,算命先生可是有點支支吾吾,好像話沒說一般,難道,倆孩子八字不合?

王曾和王益神神在在的坐在旁邊喝茶,等著張桂山的答復。

張桂山陷了兩難之地。

求娶王,乃是兒子的主意,倆孩子也互有愫,如果退婚,唐卿知道后,會不會和他鬧?

可是,克夫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萬一王真的克夫呢?

王曾等了將近一個時辰,看著天已經暗了,才說道:“親家,你先考慮考慮,如果確定要退婚,老夫也不會怪。”

張桂山覺腦子有點不夠用,也希能回去和子商量一下。

剛送走王曾,周禮和趙咸迎又來了。

他倆慌了,如果張唐卿出了事,他們前期投的幾萬貫可能要打水漂,何況,這些錢還有不是皇帝的私房錢,皇帝不會找張唐卿要,肯定會找他周禮和趙咸迎。

張桂山一看到周禮和趙咸迎,就知道他們過來問什麼。

“安心,唐卿沒傷,家里忙,就不留你們了。”

“姑父,唐卿何時回來?”

“不知道,就不留你們吃飯了。”

張桂山說完,正要往回走,王子容派的人又過來了,仔細詢問了一番張唐卿的事

Advertisement

一直到半夜,前來打聽消息加問的人才了下來。

周采蓮聽了王克夫的事后,笑著對張桂山說道:“你啊,關心則,王是真的克夫嗎?錯,王是旺夫。”

張桂山一愣,“旺夫?”

“對,你還記得算命先生說過嗎?他倆的八字,乃是天作之合。”

“可我記得當時算命先生吞吞吐吐的,好像有些話沒說。”

“呵呵,沒說,只不過是錢沒給到位而已,后來我安排人送上了十貫錢,算命先生說,按照唐卿的八字推算,他在十八歲、二十七歲時,有兩個大劫,尤其是二十七歲那一劫不好過,但是,王的八字,卻是很好的彌合了這一點,所以,才會是天作之合的大吉。”

“還有這一說?”

“我還能騙你不?你看著吧,等過幾日,那個算命先生為了自家的招牌,也會把這個消息放出去。”

張桂山迷茫了,是嗎?確定嗎?

“你要是不信,你再去找算命先生算一算就知道了。”

張桂山抬頭就走,牽扯到孩子的命,不能不著急。

張桂山留了個心眼,只是單獨把張唐卿的生辰八字告訴了算命先生,算命先生推算一遍后說,十八歲和二十七歲大劫,如果沒有貴人幫助,這個劫過不去。

能被稱為劫的事,肯定都是過不去的坎,如今,張唐卿毫發無損的度過一劫,并且是發生在倆孩子定親之后,不正說明王旺夫嗎?

如果倆孩子沒定親,唐卿能不能躲過去?

張桂山暗道僥幸,幸虧安排了九月十三定親。

周采蓮看張桂山高興的回來,就知道算命的結果是一樣,但是,張桂山卻在退婚這件事上,沒有當場給王曾答復,肯定會在王曾的心里種下不好的種子。

Advertisement

周采蓮并未親自登王家的門,因為那樣顯得做作了,而是讓何歡和周進,帶著一堆禮親自登了王家的門。

何歡把禮放下,說是夫人送給夫人的禮

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你們不是說王克夫嗎?可我張家,還是看重這個兒媳婦,這一堆禮雖然不值錢,但代表的意義卻是非凡。

就在算命先生為了自己的名聲,拼命在益都縣自救之時,張唐卿卻整日游走在銀州的軍旅之中。

銀州鈐轄于東江小心翼翼的奉承張唐卿,只要是張唐卿想知道的,于東江必定會安排人專門陪同。

種世衡在第二天就下了床,和狄青一起陪著張唐卿,完整的觀看了一番銀州的軍隊。

“種先生,你覺得折家軍如何?”

“當世之勁旅。”

狄青明顯不服氣,“遼國的皮室軍和西夏的鐵鷂子才是當世之勁旅”

種世衡說道:“但是到折家軍的火箭和火蒺藜,他們也只有被挨打的份。”

“折家軍可敢和皮室軍、鐵鷂子嗎?”

實際上,這是當世軍人的兩種作戰方式。

一種崇尚利用高科技手段,殺敵于前進路上,一種希,來一場男人之間的對決。

說種世衡對,也不全面,因為如果軍隊沒有勇氣,即便是手里拿著機關槍,也不一定能戰勝對手。

可明明手里有非常先進的武,還要和對方,這不是傻是什麼?

十月中旬,刺殺事件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但是不管是朝廷也好,折家也罷,都沒有一點消息傳來。

一個月以來,張唐卿走遍了銀州的山山水水。

銀州地橫山以東,戰略地位極為重要,只要銀州在大宋的手里,就能牢牢的鎖住橫山出口,防止西夏人長驅直到黃河邊,銀州也是連接永興軍路和府州的通要道。

Advertisement

和于東江聊過幾次后才發現,不管是于東江也好,折家也罷,都對銀州的戰略地位很看重。

但是,這只是上的看重,折家的防重心放到了府州。

他們都認為,有橫山天塹,西夏軍不可能攻打銀州。

所以,當初趙保忠投降時帶過來的定難軍,被折家編了番軍,并且大部分被調到其他地方駐扎,銀州的駐軍不足萬人。

張唐卿無力改變銀州的現狀,他現在最著急的是朝廷對于他遇襲的態度。

一個月杳無音訊,這是打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