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宋文魁 第221章 省試終

《大宋文魁》 第221章 省試終

就在幾人聊得開心時,忽然從門口進來一群軍。

“大家都回到號舍,不準隨意走,否則,以作弊論。”

“怎麼回事?”

“不知道啊,是不是有人作弊?”

“不會吧,經過搜洗澡換服,還能有人作弊?”

晏殊黑著臉,站在考場最高,盯著軍重新搜檢。

“你,去盯著張唐卿那邊,莫要再出變故。”

一個小吏答應一聲,立刻小跑到了張唐卿邊。

張唐卿問道:“這位大人,怎麼回事?”

小吏討好般的向張唐卿笑了笑,但為了避嫌,一句話也不說。

正在張唐卿不著頭腦時,一陣喧嘩聲傳了過來,“大人饒命啊,大人饒命啊,我不是有意的,是他們要塞給我的,冤枉啊。”

只見一個胖乎乎的家伙,被軍叉了起來,帶了出去。

張觀大聲喊道:“有人帶進了違品,奉告各位,抓把違理掉,在軍查到你之前,既往不咎,如果軍查到了,叉出去。”

一旦作弊被抓,這個人再也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機會了。

張唐卿看到,他們這排號舍頭上一個考生,啪的一聲扔掉了一個小冊子。

張唐卿邊的員只是看了一眼,并未多管閑事。

哀嚎聲又起。

張唐卿邊的考生搖頭晃腦的說道:“哎,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張唐卿笑道:“作弊者被趕出去,剩下的全憑實力說話,這就是對斯文最大的尊重。”

搜檢工作一直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才結束,按照張唐卿的估算,十幾個人被趕出了考場。

一萬多人,只有十幾個作弊,比例不高。

中午,才有消息傳過來。

Advertisement

這一切的起因,都是張唐卿。

張唐卿被人栽贓,牽出了一個科舉考試作弊團伙。

劉沆簡直就是包打聽,繪聲繪的說道:“聽說是栽贓明峻的那個軍,為了立功保命,說出了一串人名。”

“他們怎麼作弊啊?不是都經過洗澡換服了嗎?還能夾帶進來?”

“你們注意到沒有,洗完澡后,有的人去軍那里拿服,有的自己從筐子里拿。”

“對,我跟軍要,軍問了問我的名字,讓我自己拿。”

軍已經提前把準備好的小冊子放在了服里。”

“啊?還能這樣作?”

張桂山搖頭嘆息:“哎,又要人頭滾滾了。”

“該,朝廷的掄才大典都敢下手,不誅九族就算是仁慈了。”

因為作弊的事,考生都沒了互相攀談的興趣,張唐卿回到號舍閉目養神。

下午,祭拜完至圣先師后,知貢舉晏殊當場打開了這一科的考題。

經和墨義與鎖廳試時相同,但省試在詩、賦的基礎上,增加了論。

詩:龍舡(chuan)水戰詩。

這個典故應該來源于開寶八年,太祖皇帝圍困金陵時的英勇事跡,這已經超出了《詩正義》的范圍,開始向本朝歷史上靠攏。

賦:君子以厚德載

君子以厚德載,出自《周易》:“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翻譯過來就是:天的運行剛勁強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發憤圖強。龍潛在水中,暫時不能發揮作用,因為剛之爻在初爻之位。龍出現在田間,君子之德,澤及天下。君子整天勤不息,反復踐行天道。相機而,躍起上進,無咎害。飛龍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現。龍高飛到了極點,必有過悔,因為盈滿的狀態不可持久。出現一群龍,都不以首領自居。

Advertisement

這首賦和鎖廳試時的《德車載旌賦》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生搬套的把《德車載旌賦》寫一遍,也能說得過去,但這一科的同知貢舉張觀已經看過張唐卿所作的賦,肯定不能用,只能再另想法子。

論:中者,天下之大本論。

語出《中庸》第一章,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翻譯過來就是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做“中”;表現出來以后符合節度,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

一句話,要和諧。

張唐卿先把十道經和十二道墨義寫到草稿紙上,等寫完了,天已經黑了。

今天晚上,張唐卿準備睡一會,先把詩、賦、論的草稿打一下,估計會熬到很晚。

鴨子拿出來,洗一洗蒸上。

年輕人,胃口就是好,瞬間,一只鴨子下了肚子。

吃飽喝足,閉眼構思,若有所得,必定先寫到稿紙上。

漸暗,不號舍中已經點燃蠟燭,有的閉目深思,有的埋頭疾書,有的則輕松寫意,毫不張。

第二日上午,把經和墨義炒到試卷上,下午,把腹稿默寫下來,時間又到了晚上。

因為增加了論,且要求一千字以上,所以,幾乎所有的號舍都在挑燈夜戰,張唐卿也不例外。

張唐卿先把雖有把握的詩完善后抄到了試卷上,繼續打磨自己的賦和論。

第三日,再次檢查一遍,詩賦論中沒有錯別字或犯忌諱的地方,張唐卿工工整整的抄下來。

等張唐卿放下筆,時間已經到了下午,再有一個多時辰就要卷了。

Advertisement

已經有士子三三兩兩的開始去卷。

張桂山竟然也要提前卷?

張唐卿熬啊熬,終于熬到了考試結束的聲音。

員開始一個一個號舍收卷子。

張唐卿拖著疲憊的軀出了貢院。

張桂山等人已經等在旁邊。

黃壽接過張唐卿的考箱,小聲說道:“您過龍門的事,已經有人傳出來了,周行長專門調查過,目前已經有了眉目。”

“是不是劉干的?”

“應該不止是劉,聽說還牽扯到崇義公。”

“柴詠?”

“對,出面辦事的,應該是柴詠。”

“趙允讓有沒有參與?”

“沒有查出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