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日升青鸞 第233頁

《日升青鸞》 第233頁

德坊東南角的京兆府。

衙大堂裡,京兆尹正在升堂斷案、斷到烏煙瘴氣時, 麾下的功曹參軍匆忙小跑過來,附耳小聲說了幾句。

京兆尹急忙起, 丟下堂下掰扯不清的一眾案犯,從大開的衙門口疾步迎出去, 迎頭便拜倒。

“微臣參見皇太殿下!”

薑鸞下了馬車, 抬頭看了眼氣派的黑底泥金大牌匾, 在京兆尹的陪伴下,悠閑踱進京兆府大門。

朝廷上個月頒下一道敕令, 如今上兼任了雍州牧的職務。

京城隸屬雍州府,雍州牧這個職務向來由有資歷的皇家宗室擔任, 太皇帝登基之前也曾擔任過雍州牧。

雖說多半掛個虛名, 實際政務都由下面的員擔任, 但雍州牧這個職銜,是歷代皇太子履政的第一步。

自從上擔了雍州牧的虛職, 京兆府是經常過來了。

京兆尹著手在前面引路,“明日就是皇太殿下的生辰,原以為殿下不會過來的……”

薑鸞路地走去衙門正堂,在隔著一層竹簾的旁聽坐席坐下, 對京兆尹說, “本宮哪天的生辰都不打,你照常審你的案子。本宮慣例隻旁聽。”

京兆尹坐回去,擺出全副神, 一拍驚堂木, 喝道, “呔!下面的書生,你和那鄰家民婦是如何的瓜田李下,還不如實招來!”

薑鸞早上過來沒吃宮裡的早膳,車馬拐進德坊時,在一高鼻深目的胡人商家停下,買了兩塊新出爐的熱騰騰的胡餅,揣在帕子裡帶進來。

Advertisement

現在正好得了空,一塊塊地掰開,配著煎茶,耳邊聽著斷案,有滋有味地吃了幾口。

京兆府裡什麼樣的案子都能撞見,今天堂上斷的是一樁風月案子。

那民婦生得有幾分姿,自家漢子看得。偶爾有天出門辦事,說好了晚上回,卻又特意提前趕回來,結果下午在家門口,迎面撞見鄰居家的白面書生跟自家媳婦隔著一道籬笆說話。

說著說著,風吹了樹枝,一朵槐花落在他家媳婦的肩頭,他親眼那白面書生手把槐花從他媳婦的肩頭小心翼翼摘了下來。

漢子火冒三丈,衝過去暴打了鄰家書生一頓,捆了書生,又拖著自家媳婦來了京兆府,氣勢洶洶要問‘這對婦’的罪。

京兆尹聽完了,一拍驚堂木,問那書生,“你是讀書人,如何做下這等輕薄之事!”

書生被打得鼻青臉腫,口齒風,腫著臉不懇認罪,“小可是讀書人,如何會做輕薄事!小可只是見一朵槐花落在娘子上,殘花不配娘子的新,擅作主張拂去了槐花,連娘子的角都未到一分!”

民婦更是哭得死去活來,“書生過來借兩木柴,彼此都是鄰居,奴就做主借了!奴若是知道書生會手拂槐花,奴絕不會靠近那道籬笆啊。”

拖了媳婦和書生來報的苦主漢子然大怒,“明明就是一對婦!草民親眼所見,絕不會有假,槐花是證,草民就是人證!府尹大人替草民做主!”

京兆尹聽他們掰扯不清,歎著氣一拍驚堂木,說,“糊塗人做下糊塗事,被夫家當面撞見,你們兩個說沒有,可有證據啊。”

Advertisement

堂下兩個當然舉不出‘沒有’的證據,通的罪名不小,書生臉發白,民婦哭得死去活來。

京兆府審案不圍觀,今天又是風月案子,堂外早聚集了大片百姓,指指點點。

薑鸞吃了半個胡餅,堂下民婦哭得幾乎厥過去,哭聲吵得頭疼,隨手拿起吃剩的半張胡餅,掀開竹簾走了出來。

京兆尹趕袍繞奔過來堂下,“區區小案,怎的驚擾了殿下。”

從堂上手握威武棒的衙役,到告狀的苦主,齊齊慌忙跪倒了一片,“草民等參見皇太殿下!”

“不必拘禮,都起吧。”薑鸞隨手從胡餅上撚落了幾顆芝麻,撒在那苦主漢子的肩頭,又替他拂去了。

回頭衝目瞪口呆的京兆尹說,“胡餅的芝麻落在這漢子的上,本宮自作主張替他拂去了。你們眾目睽睽,都看在眼裡,是不是也覺得本宮和這漢子瓜田李下,糾葛不清?”

京兆尹慌得說話都磕絆了一下,“怎、怎麼會!是皇太恤百姓,替庶民拂,是殿下仁厚的舉啊。”

“那就對了。”薑鸞幾步走回座,掀竹簾重新坐下。

“芝麻和槐花有什麼區別。不過是拂個槐花而已,連角都沒上,不管那書生心裡如何想的,發乎於,止乎於理,他沒做什麼逾矩的事。被拂了花的小娘子更是無辜。倒是那漢子,人家只不過拂了朵花而已,你心裡想什麼齷齪事呢。”

京兆尹想想有道理,坐回去一拍驚堂木,大聲喝道,“堂下那漢子,風吹花,書生拂花,倒惹得你這漢子齷齪心!些許小事也來驚擾公堂,皇太殿下今日在場,拖出去褫溜溜的不雅,你僥幸逃過了十,還不老實回家去!”

Advertisement

圍觀百姓轟然的大笑議論裡,漢子垂頭喪氣地告了罪,被衙役推搡出去了。

薑鸞就著手邊的清茶,慢騰騰地吃著胡餅,在京兆尹大堂旁聽了一早上。都是些蒜皮的小事,不是半夜了鄰家一隻,就是街頭遊俠兒呈勇鬥毆,頭一樁風月事都算是最大的案子了。

“最近京城太平的啊。”回宮的路上,薑鸞掀開簾子,看了一會兒沿路的熱鬧景象。

Top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