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不負嬌寵 第395章 重要線索

《不負嬌寵》 第395章 重要線索

唐宓丟出來的餌實在太人了,灑如蕭德音也無法拒絕。

「好,那我就來做東廬書院的客座教授!」

來平康坊一趟,唐宓功拐到書法、劍先生一枚,而且是能夠用來做招生招牌的名師!

接下來,唐宓又與李克己商量課程安排,以及書院的校規、校訓等容。

李克己對於唐宓提到的校徽、校服十分興趣,捋著鬍子,抬眼看著兩個學生:「這是誰的想法?很不錯啊。」

面對自家先生,唐宓沒有了面對偶像時的與熱切,直起腰,略帶驕傲的說道:「我阿娘的建議。」

「唐夫人?」李克己緩緩點頭,一雙睿智的眼睛裏滿是讚許,「確實個奇子。」

蕭德音也聽書過唐元貞的大名,附和道:「可不是嘛,世之中,一個孤卻能支撐起偌大的門庭,還能將唐氏藏書如此完好的保存下來,只這一項,就是蘭陵唐氏的大功臣。」

更不用說唐元貞嫁人後,還兢兢業業的給亡父刷名值。

蕭德音年時,可是見過唐復禮的。

怎麼說呢,唐復禮確實是一位知識淵博、德才兼備的大儒。

但蕭德音卻總覺得這位先生太過驕傲,甚至達到了目下無塵的地步。

若不是他出世家,又居高位,只這臭脾氣,就足以得罪全天下的人。

蕭德音也曾經讀過唐復禮的作品,曾總結:這位唐太府的文章秀,措辭華麗,最擅長寫復古的賦。

當然,這是好聽的說法,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唐復禮的文章太過注重詞句的排列和押韻,容稍顯空,不怎麼實用!

反觀《三字經》《千字文》等書,措辭簡單,喻事直白,非常實用,真心不像是唐復禮的文風。

其實不只是蕭德音,《三字經》等書出版后,也有不悉唐復禮的人提出異議。

Advertisement

不過,唐復禮已經死了,死無對證啊。

而唐元貞夫婦又一口咬死了這是據先父留的手札匯總而,別人就算再懷疑,也只能埋在心裏。

在這些人(包括蕭德音)看來,這件事,極有可能是唐元貞藉著先父的名義出版自己的作品,一方面可以給先父繼續刷聲值,另一方面,也有利於給自家夫君揚名。

因為同樣是一本書,如果打著唐太府的旗號出版,定能引來更多人的關注。

相反,如果以唐元貞或是王懷瑾的名號推出來,外人有多肯買賬,那就不好說了。

一開始,唐元貞也確實藉著父親的名頭,讓自己和丈夫齊齊聞名天下。

但漸漸的,唐元貞夫婦出了名,為士子們追捧、熱議的焦點,再提及唐太府的時候,反倒是幫他鞏固名聲了。

所以,蕭德音才會認為唐元貞厚道、孝順,父親都過世這麼多年了,也藉著父親的名義在文人圈子裏站穩了腳跟,卻還不忘繼續給先父刷存在

「當年唐氏塢堡被付之一炬,很多人都斷言,六百年蘭陵唐將為歷史,」

李克己頗為慨的說道,「結果呢,唐夫人不但保住了唐氏基業,經過多年鬥,還將唐氏的諸多產業擴大了三倍不止。」

唐元貞又將自己的兒過繼給唐氏,讓唐氏得以繼續傳承。

李克己看了眼自家學生,暗暗點頭,以他家貓兒的智慧與才能,定能將唐氏推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這不,唐宓才多大年紀,就開始為唐氏建功立業了?!

開書院啊,這件事若是辦好了,可是名垂青史的大事啊。

唐宓的東廬書院如果功,蘭陵唐將會在《梁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想到這些,李克己都為唐宓到高興,他拿著一支筆,開始一條條的幫唐宓擬定校規、校訓。

Advertisement

李克己不愧是經驗富的名師,每一條都能切中要點。

他說一條,唐宓用力點點頭,裏還不忘稱讚兩句。

這麼一誇,李克己更來勁兒了,逐條逐條的規定侃侃而談。

這對師生討論得那一個熱火朝天。

蕭德音坐在一旁看了一會兒,好笑的搖了搖頭,又轉頭去跟李壽聊天。

「聽說你家老祖宗要整頓家學?」蕭德音的聲音不似人般,反而著一的低沉。

李壽有些奇怪,蕭德音剛進京,怎麼就知道李家的事?

不過他還是點了點頭。

蕭德音冷笑一聲,聲音得很低,「他這麼忙,居然還有工夫指使走狗去殺人?」

李壽心裏突突直跳,掃了眼還在熱議的李克己和唐宓,也小小聲的問道:「蕭大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可否據實相告?」

事關李家,且又是殺人滅口的大事,蕭德音也不想節外生枝。

用極低的聲音說道:「一個多月前,我與李先生行至河東某小鎮。李先生不耐煩路途勞頓,又染了風寒,我外出為他尋找大夫,恰巧遇到了一夥黑人追殺一家農戶。」

蕭德音俠義心腸,路見不平當然要踩一踩。

一柄劍,將幾個黑退。

蕭德音順利救下農戶一家,其中一個六七十歲的老漢激的對蕭德音連連叩首。

「那老漢似乎曾是李家的下人,因為某件事,父母兄長全都被殺,只他一個人姓埋名的遠遁他鄉。」

蕭德音低聲說著,「我曾經問過那老漢,可知是誰要追殺他。他咬牙切齒的說道,『除了李家老祖宗,再無第二個人』。」

李壽一聽「某件事」,心裏咯噔一下,急急的追問了一句,「那位老漢呢?」

他有種強烈的預,那個老漢將是解開李家謎團的關健。

Advertisement

蕭德音看著李壽,攤了攤手,「我只負責救人,救下人後,人家去了哪裏,我就不得而知了。」

李壽有些喪氣。

蕭德音見狀,好心的補了一句,「送走那家人的時候,我曾經聽那老漢嘀咕了一句,兒遠嫁去了河南。」

其它的,蕭德音就沒再多說。

但這對李壽而言,已經足夠了。

他抱起雙拳,恭敬的向行了一禮。

鄭重了謝了蕭德音,李壽看向的目又有些猶豫。

蕭德音也是富貴人家出,自然知道李壽在顧慮什麼,豪爽的一笑,輕聲道:「此事我只說這一遍,自此,再不與我相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