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不負嬌寵 第409章 塵埃落定

《不負嬌寵》 第409章 塵埃落定

「打、打起來了?」

唐宓瞪大眼睛,不敢置信的看著李壽,「當著聖人的面兒,就在大朝會上?」

一群老中青男人,居然在那麼嚴肅的場合打了一鍋粥?

李壽見唐宓瞪大眼睛、小兒微張的樣子很是可,忍不住用手指比水豆腐還要細的臉頰,笑道:「是啊,就在大朝會上、當著聖人的面兒,一群人打在了一起。」

「到底怎麼回事?好好的,怎麼會打起來?」唐宓被激發了好奇心,捉住李壽的袖子連連追問。

「兵部主事唐修提出,盧、霍、方、牛等幾家,前朝時就開始崛起,與先帝一道開創大梁盛世,富貴延綿,家風清正,可為世家。」

李壽扶著唐宓來到榻前坐下,細細的跟講道:「顧相斥他胡言,鄭相罵他不懂規矩,李相更是一口唾沫啐在了唐主事的臉上——」

唐宓蹙了蹙眉頭,心道這個李鴻錦好歹也是世家出的讀書人,怎的恁般鄙?

李壽彷彿聽到了唐宓的心裏話,搖了搖頭,「在世家們眼中,唐主事了規矩,儼然為世家『叛徒』,就算是顧相和鄭相啐他,都不足為奇。」

在絕對的利益面前,禮儀又算得了什麼。

這不,為了世家排行,一群平日裏最注重儀錶、風度的朝臣們比市井潑婦還要潑辣,對罵、對打、互相揭短,是把朝堂鬧了菜市場。

唐宓想了想,倒也能很快理解。

李壽見狀,便接著說道:「唐主事雖世家出,卻混跡軍伍多年,早就養了直爽、火的脾氣。」

當兵的人嘛,最是快意恩仇。別人都啐到自己臉上了,他若是還能忍,那就不是軍漢,而是賴漢了。

唐宓自家就是武將出,結合了一下王鼎、王鼐的很能想像唐修被一群文臣圍攻后的暴怒。

Advertisement

「所以,唐主事跟幾位相公打了起來?」

李壽搖搖頭,「唐主事格暴躁了些,卻也不是全然喪失理智,沒有搶先手,而是與幾位相公據理力爭,言明『時移世易』,過去的規矩在現在已經不合適了,世家應該補充進新鮮的,而不是固守自封。」

唐宓挑眉,聽出來了,李壽的語氣中對這位唐主事充滿了贊同。

「顧相的族侄顧封,現任禮部郎中,年輕氣盛,骨子裏最是看重姓氏,自是聽不得唐主事這番話,他趁著幾位相公圍著唐主事喝罵,一拳揮了上去。」李壽繼續講述,臉上帶著些許的慘不忍睹。

嘖嘖,好好的唐主事,一下子就變了烏眼青。

唐宓聽了李壽的描述,也不吸了口冷氣,真心替唐主事覺得疼啊。

「顧封一招得手,還再揮拳,卻被反應過來的唐修一腳踹翻,」

李壽邊說邊搖頭,「李相見了,大喝『唐小兒、好無禮』,揮起手裏的芴板便朝唐修頭上砸去,兵部尚書、魏國公牛老將軍見狀,也沖了上來,幫唐修抵擋……」

李壽攤了攤手,「就這樣,朝堂上打了一鍋粥。」

芴板飛,帽都打掉了,待聖人看足了戲,命衛將朝臣們拉開時,可鑒的地板上居然還有好幾隻朝靴。

那場面,李壽看了都有些無語。

唐宓就更不用說了,實在想像不出那樣的畫面。

「聖人怎麼說?」朝臣都打起來了,皇帝不得不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啊。

「聖人說,繼續討論。」李壽涼涼的說道。

作為聖人的親外甥,李壽當然明白阿舅的想法。聖人致力於削弱世家,眼見有打破世家壟斷、往裏摻沙子的機會,豈有放過的道理?

聖人說是「討論」,其實不過是給勛貴們發力的機會。

Advertisement

世家又不是鐵板一塊,其中有興盛的,也有衰敗的,勛貴們只需找一些家道敗落、生計艱難的小世家為他們發聲即可。

左右靠戰爭起家的勛貴們最不缺錢,缺的只是好聽的姓氏!

錢若不行,不是還有推薦仕、提拔重用這個法寶嘛。

唐修為何寧肯背負「叛徒」的罵名,也要為勛貴搖旗吶喊嗎?

還不是老將軍們給出的條件足夠吸引人?

這不,唐修臉上的烏眼青還沒好,他便由從六品的兵部主事升到了從五品的兵部郎中,仕途一片大好哇。

小世家們雖然在世家排行中等級較低,影響也不如大世家那般大,但勝在人多啊。

一個家族發聲沒什麼,但接連好幾個家族都幫著勛貴吆喝,這、這就有些麻煩。

顧琰等幾位權臣見此況,又急又氣——

急的是形勢漸漸不自己控制,世家的隊列中極有可能被塞一些莫名其妙的人;

氣的是世家中竟有這麼多「叛徒」,為了蠅頭小利就犧牲世家的集利益,丟盡了世家的面,真真可恨又可憐!

急之下,顧琰等開始尋找同盟,然後朝那些小世家試

這一日,鄭文淵便找上了李祐堂。

李祐堂早就跟老祖宗和李壽商量過了,這場世家與勛貴的大戰,他們李家還是不參與為好。

因為跟那幾位世家出的宰相不同,李家其實也在「衰敗」的家族當中,相較於一味講究姓氏,他們更在意實際的利益。

李祐堂作為第一個提出將鄭氏列氏族志甲等的人,已經被聖人用硃砂記在了屏風上。

唔,好腦子不如爛筆頭啊,聖人為了提醒自己,將一些令自己滿意和厭惡的人都記在了後的屏風上。

滿意的用硃砂,不滿意的用墨。

Advertisement

聖人主政十五六年,屏風上已經麻麻的記了不人名。

李壽眼睛好使,是在一堆紅的人名中找到了自家阿翁的名諱。

聽了李壽的回稟,李祐堂無比興,他雖是六十多歲的人了,當也當不了幾年。

可作為一個傳統士大夫,誰沒做過指點江山的夢?

嘗到了好,在鄭文淵上門來拜訪,請求李祐堂「結盟」的時候,李祐堂委婉的拒絕了。

鄭文淵拂袖而去。

但幾位宰相再生氣,也抵擋不住勛貴加世家的步伐。

半月後,《氏族志》頒行天下,鄭氏皇族以及幾位勛貴悉數在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