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都市爽文 山河志 第673章 借勢發力

《山河志》 第673章 借勢發力

其實這個提議的產生,并不是高原今天才想到的。早在上月份,高王科技搞宣傳的時候,高原就已經意識到了有些事,并沒有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發展。

當時不企業給高王集團打來了咨詢電話,且詳細詢問了高王科技所涉獵的領域和產品。這些企業也十分有意要跟高原合作,因為這些產品一旦實現本土化生產,那價格會比進口低上一大截。掛在邊的,沒人不愿意咬上一口。

他們的合作意愿很強烈,但到黃龍建廠投產卻不積極。因為黃龍給人們的固有印象,就是落后和貧窮,乃至于現在也是,如今除了縣城周邊、高新開發區、黃龍港之外,黃龍縣的其它地方還是農業,還是一片荒涼。

如果僅為了發展高王莊一村,高原能把握住這麼多客戶,就已經知足了。可他建設高王科技的初衷,并不僅僅為了富裕自己的村子,他是要通過這樣一個上游企業,來構建整個經濟開發區,甚至整個縣域的工業生產鏈。

從上游到下游,從高端到低端,這套產業模式一旦形,黃龍縣在經濟發展上,才能生出一顆強大的心臟,一座巨大的經濟引擎。這不僅能夠解決龐大的就業問題,還會產生一種經濟領域的虹吸效應,增加產品的競爭力、降低生產本。

國外進口產品的價格之所以高,除了他們掌握高端技肆意提價外,就是他們的產業鏈拉得太長;許多的零配件就需要進口,進口就得繳稅、就得耗費龐大的運輸本。而這些消耗最終都要從市場薅回來,都要由消費者來買單。

的制造業雖然落后一些,但如果能夠有效地進行產業整合,發揮區域優勢,產生集群效應,那麼國產產品就能在價格取得絕對的優勢!

Advertisement

國外企業的配件需要進口,而高王莊周圍的企業,興許只需過個馬路,5分鐘就把所需配件買到廠里。這就是優勢,大國制造的優勢。但要想把這種優勢發揮出潛力,產業布局就不能星羅棋布,而是要聚拳頭。

可把這些關聯企業聚起來難呀!至高原還沒有這個能力和影響力,黃龍縣還不備吸引企業積極駐的潛力優勢。

所以高原此前想到,等高王科技竣工以后,等產品研發出來,通過四哥的關系,讓省屬國有企業鑒定并使用以后,覺得高王科技行、靠譜,然后他再把今天的提議說出來,事便可以水到渠

省屬大企業到黃龍建廠,是高原計劃里最為關鍵的一環!因為有這些大佬巨頭做出表率,會極大地增強其它民營企業,到黃龍投資的信心;而省屬大企業本就自帶龐大的上下游產業鏈,它們一旦落戶黃龍,關聯產業肯定會快速跟進。

這就是經濟賦能,其所帶來的效益,還不僅僅是這些。省屬企業一旦駐,其它關聯企業就是自發的去黃龍,而不用再靠著政策上的優惠和吸引。

黃龍底子薄,僅廈州的十家企業,外加投資經濟開發區,就快把黃龍縣的水池子給干了,哪兒還有那麼多利好政策,再去吸引外部企業?稅收再不提上來,黃龍縣的各部門真就轉不了。

所以賦能很重要,這會極大地緩解黃龍目前尷尬的境,讓稅收重回正規,讓黃龍的土地增值,讓縣里通過推地產行業的發展,快速地回攏龐大的資金。

高原可不傻,他心里什麼都明白,但是這些話他不說,得讓許伯伯說,讓王叔叔說,讓這些位高權重的大領導說出來。因為他們說出來,就相當于認同了黃龍的發展模式,現在這個模式出現了問題,你們就得給出解決的辦法。

Advertisement

這就是高原琢磨已久的經濟賦能、巧借東風,而且高原篤定這個方法一定行得通。因為黃龍再不是從前的黃龍,有高王科技、高王工業的兩項產業,外加港口的通優勢,上能連接北海,直通北部市場,下能直達南方各港口,青城港、京海港、通海港都能做外貿出口。這種通上的便利,就是黃龍縣工業發展最大的優勢所在。

尤其這個路子一旦走通,那劉建設未來的工作,也會順暢很多。那麼多省屬企業盤踞在黃龍,一雙雙省里的眼睛在黃龍盯著,背地里的那些人還敢再違、尋釁滋事、阻礙劉建設發展縣域經濟的腳步嗎?

這就是高原為何提早見了四哥和許伯伯,在此時此刻講出這番話的原因。因為一通百通,經濟上的病,就得靠經濟的藥方來治。

聽完高原的話之后,許伯伯和王維新面面相覷。許伯著煙苦笑道:小原啊,這頓飯局真是你給我們補的婚宴啊?我怎麼總覺像個鴻門宴呢?

高原努力讓自己激抖的手平靜下來,舉起酒杯朝眾人道:伯伯、叔叔、四哥,這既不是婚宴,也不是鴻門宴,這只是一個來自黃龍偏遠地區的普通人,利用自己的私人關系,為自己的家鄉、領導、朋友所做努力的發聲宴。

扯那些沒用的,擱我面前還哭什麼窮?老四抬起手,直接懟了高原一拳。他沒想到自己這個宿舍最小的弟弟,平時靦腆而寡言的小六兒,如今竟然有了這番口才。

那個先吃飯吧,不然菜都涼了。許伯伯順勢控場,并沒有就著這個話題討論下去。

這時候大江想急切地開口說話,卻被高原拿筷子擋住了。因為面對這些大領導,話說到了就好,讓他們了解了黃龍的事,就是功。許伯伯之所以岔開話題,是因為他現在不能給出肯定的答復,如果某天,他給出了答復,那麼這個事基本就了。

Advertisement

接著誰也沒再提這事兒,倒是許伯伯問了幾句劉建設的個人況。然后高原就跟四哥聊學校的事,哪些老師退休了,哪些老師還在教學;大江跟許伯伯、王維新,聊高王莊的發展,聊村里的一些趣事。

那頓飯一直吃到很晚,高原跟四哥還喝了不酒。后來四哥喝到了興頭上,還非要跟小原一起回賓館,晚上繼續聊。倒是被許伯伯給制止了,因為老四第二天還要參加重要會議,私人的關系再好,工作上也不能掉鏈子。

幾人在飯店門口惜別之后,高原和大江上了出租車,路上大江就抱怨道:這個許伯伯也是,到底靠不靠譜啊?說了那麼多,也沒給個準信兒,別回頭人家不把這事兒放在心上。

高原則側著臉,著城市里模糊斑斕的霓虹說:這種級別的領導,可不像你這種馬大哈,他們不談,就說明已經往心里去了,而且很重視這個事,所以不能倉促地給予咱們答復。

可許伯主管省城這塊兒,黃龍縣那邊他能顧得上嗎?應該不在一路上吧?!大江拍著腦袋道。

許伯可能有局限,可四哥的爺爺說話絕對好使。那個老爺子才是一錘定音的人,而且念大學的時候,我常聽四哥講他爺爺的事觀,那是個很有家國懷的老人,所以我才敢這麼大膽地講這些事。那老人家不知道黃龍的事還好,如果知道了,他肯定會管。如果不管,他良心上都過不去。

說到這里,高原又苦一笑道:在四哥眼里,估計我都快損友了。每次來找他,都是帶著一屁麻煩,也得虧四哥心大,不跟我一般見識罷了。

有些時候不得不承認,私人關系就是比公共關系要好使。因為憑劉建設的職位而言,他很難接到四哥家這個層級;他所遇到的問題,必須得逐層討論和上報,很多時候考慮到方方面面的影響,興許一些匯報就給卡了下來,或者劉建設本就沒有那種勇氣和想法,去進行越級匯報。而且即便匯報了,他人生地不的,省里這邊也未必能重視。

Advertisement

而高原通過私人關系,第一時間就能接到四哥的家人。他只要把黃龍目前的況,客觀公正地反映出來就好,至于上面怎麼作,就不是高原能過度參與和干涉的事了。

一切盡力就好,高原始終篤信,這個社會是正向發展的,只要是正向的,就是充滿希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