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考務會,龐籍和王質都傻眼了。
“張相,您的意思是說,不用百出題?”
張唐卿抬起無辜的眼睛,問道:“本說要百出題了嗎?”
“您是沒說,可您也沒說不用百出題啊。”
“本沒說,就是不用他們出題啊。”
“可您制科的時候,請的百出題啊。”
“制科是制科,進士科是進士科,兩個考試不能相等吧。”
“額……”,龐籍和王質徹底被張唐卿問住了。
“兩位沒出題目?”
“額……”
“這可如何是好?難不就用我出的題目?”
“能否將大人的題目,給下一觀?”
張唐卿把題目遞給了龐籍和王質。
兩人看完后,陷了沉思。
經和墨義倒沒什麼,總之都是十三經的容,主要考察舉子掌握十三經的練程度,一般會設定一個全對八的及格線,相當于敲門磚。
對參加了發解試的舉子來說,每年不到百人被這一關刷下來。
詩題目:《年有高廩》。
賦題是《通其變而使民不倦》。
詩賦題目不能說驚艷,只能說中規中矩,兩人覺得,倒是符合省試的水平。
可策、論則不同了,龐籍和王質兩人不知道如何回答。
論的題目:《刑賞忠厚之至論》
兩人一看題目,就知道典出《尚書》。用現代點的話說,就是“論疑罪從輕”。
“張相,這,這,《宋刑統》中,可是規定好了,要重罪,輕出罪,為何張相要單獨拿出來討論?”
“可曾做到了重罪,輕出罪?”
什麼是重罪,輕出罪?意思就是說,不慎放跑了罪犯,不是天大的問題,這是輕出罪,無辜者蒙冤獄,才被視為天大的問題,這是重罪。
而這套理論的基,就是《尚書》。
可再好的經,也被念歪了。
經過士大夫集團的積極宣傳,反倒了士大夫集團的護符,何其可笑?判不了案子,不是本無能,是本忠厚啊。
“無妨,就是要讓大家議一下嘛,無妨無妨。”
龐籍和王質徹底懵了。
等王拱辰等人得知張唐卿已經除了考試題,而同知貢舉沒有出題時,眾人均沒有面子,因為他們也覺得張唐卿可能會請百出題,所以,大家懈怠了,詩作賦了十幾天。
王拱辰冷笑道:“張唐卿此人心思歹毒,用百出題作為幌子,達到最后只有他一人出題的目的,好邀買人心。”
王拱辰邊說,邊從懷中掏出一張紙,“幸虧我已經有準備。”
王拱辰說完,大聲喊道:“外簾王拱辰,已經出好了題目。”
正廳三人,王質聽到王拱辰的聲音,臉瞬間一喜。
龐籍則是皺起了眉頭。
張唐卿只是淡淡的說了句:“拿進來。”
王質立刻去了外面。
王拱辰不虧是一甲進士,出的題目也不差,非常妙不說,還到都是坑,出的題目,反映出人的格,王拱辰就是個人。
龐籍皺起了眉頭,很明顯不滿意王拱辰出的題目。
王質卻喜形于,“張相,王拱辰的題目,出的當真妙,您看看這道論,當真是切中時弊。”
張唐卿淡淡的問了一句:“王制誥的意思是說,本出的題目不行?”
“哦,哦,不是不是,只是覺得王拱辰的題目有水平。”
“既如此,咱們就議一議用那道題目吧,反正又不以策論取士。”
“什麼?”
“什麼?”
龐籍和王質不可思議的看著張唐卿。
“歷次科舉考試,都以詩詞歌賦取士,本一直秉承傳承的觀點,這沒錯吧。”
龐籍問道:“張相,貢舉,已經是滿朝有志員一至的想法,為何不能改變?”
“此乃朝廷定例,本無權更改,此事休要再提。”
“大人!”,龐籍還想再勸,被張唐卿制止了,“本說了,此事休要再提,時間不早了,要放題了,就按照本所出題目放題。”
“遵命。”,王質立刻說道。
貢舉,不符合保守派的利益。
張進文到了一個極好的號舍,可比張唐卿當年強多了。
收拾好了行李,張進文才和其他同年走了一番,大家互相加油打氣,慢慢的,張的覺終于消退了不。
“要放題了,回去吧。”
省試,一考就是三天時間。
時有考生到外簾扣簾,問一下考試題目,有的考生甚至會詢問試題的出。
韓琦、王拱辰等人對于這種問題,向來不屑于作答。
龐籍和張唐卿平時接非常,對張唐卿缺乏了解,也可能和龐籍大張唐卿二十二歲有關。
“張相,下實在不明白,不知道張相能不能為下解?”
“龐大人有何不明白的地方?”
“下縱覽張相一系列政策,發現張相也認識到了大宋存在的問題,也一直有革故鼎新之舉,為何到了科舉考試時,張相卻停滯不前了?”
“哈哈。”,張唐卿最喜歡和龐籍這樣的聰明人流,“龐大人發現沒有,我的改革,總是在水到渠的況下進行。”
龐籍一下興趣大增,他曾經反復研究過張唐卿,還真沒發現這一點。
“就說這擇長一條,龐大人可曾發現,本并未大張旗鼓的疾呼擇長?”
龐籍陷了沉思。
過了半晌,龐籍忽然恍然大悟,“下明白了,下明白了,可這和貢舉有什麼關系?”
“為何貢舉不能水到渠?”
“貢舉如何水到渠?”
“當天下進士,多出松林書院和銀州時,你以為,天下士子能同意?你以為百能同意?”
龐籍愣住了,心中如萬馬奔騰,這一刻,龐籍的理念崩塌了。
“當改革,已經為大多數人的意愿時,你認為,阻力有多大?”
“沒有阻力,水到渠。就像張相搞的軍隊改革,武將地位提高了,品級提升了,能在朝中發出自己的聲音,但武將的俸祿降低了,在不增加大宋財政的況下,就完了改革,是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