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宋文魁 第703章 斗地主

《大宋文魁》 第703章 斗地主

一拐上卞水,戰艦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不懂船的人,看到這種戰艦,只會贊嘆一聲真長。

可凡是懂船的人,尤其是懂海船的人,紛紛贊嘆不已,“這是哪造的海船?為何我從來沒見過?”

“我也從來沒見過,看這大小,至有八千料吧,天啊,哪產的?我要去買一艘。”

“從來沒聽過啊。”

“笨蛋,從金明池出來的,能是哪產的?”

“戰艦?”

“對,肯定是戰艦,你沒看到船頭上的龍旗嗎?好像什麼開封號。”

“登州水師的戰艦,在他面前就是個孫子啊。”

張唐卿本來以為耗費十天半個月的,就能抵達廣州,和廣州水師會和后,再用幾天時間抵達雷州附近,從雷州登陸,距離廣源州就不遠了。

但一出金明池就堵船了,這可怎麼辦?

第一次出海,沒經驗。

水軍司副都檢點李寶朝著引導他們出金明池的小船喊道:“爾等速速去前面,告訴前面的商船,速速回避,這是欽差行轅。”

眾人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起來。

確實,按照大宋律法,任何人不得阻擋欽差行轅。

你想學后世電視上的攔轎告狀?開什麼玩笑,你還沒湊到欽差旁邊呢,護衛先把你剁泥了。

商船敢堵著欽差行轅?不好意思,水軍把你撞沉沒了,你都沒地方說理去,因為這確實是張唐卿的座駕,只不過不是馬車,而是船而已。

可律法上沒說船就不能當行轅啊。

隨后,船頭上,代表欽差份的牌子和旗子被打了出來,這一下子,誰也不敢和開封號搶水道了。

開封號從汴河開始南下,船兒一邊走,軍監呂正臣和楊悅,一邊帶著工匠們加組裝飾,什麼將士們的上下鋪床啊,什麼火炮啊,床子弩啊之類的,都要一一安裝好。

Advertisement

剛開始的幾天,種世衡等人還有興趣看著呂正臣和楊悅忙活,可過了幾天,新鮮就沒了。

等到了應天,李用和先不了了,“張相,咱們在應天歇息一晚再走?天天在船上大眼瞪小眼,實在難。”

李綱說道:“李大人,為何不去博戲?”

“打膩了。”

所謂的博戲,實際上是馬吊紙牌的前,在明朝時,逐漸演變了馬吊牌,在清朝,演變后世的麻將。

張唐卿也覺得,在船上太枯燥了。

種世衡他們幾個還好點,還能去看一看楊悅他們施工。

水兵也不算無聊,因為開封號連夜行船,水師將士們每天累得跟狗一樣,下了值倒頭就睡,誰也不會覺得無聊。

(注:夜間行船問題,看到一份資料,說前面有小船引導即可。)

至于一千普通軍,可就難了,他們不敢玩博戲,不敢去甲板上釣魚,只能每天定時出來放放風,其他時間只能呆在倉房里。

“展昭,去找點質地比較的紙來。”

“多?”

“比奏本的封面稍微薄一些。”

拿到紙,張唐卿在紙上寫寫畫畫起來。

慢慢的,觀團都圍在了張唐卿周圍。

“張相,您這1到10咱們都認識,方程數嗎,大家都學過了,可這jqka是啥意思?”

“笨死了,《天圣字典》沒學過?”

“你才笨死了,沒見我能念出割破可啊嗎?”

“在斗……斗遼國這種棋牌中,應該念狗全開冒。”

“斗遼國?為何下從來沒聽過?”

“這不是才發明出來嘛。”

張唐卿畫好了撲克牌,才說道:“來來,斗遼國需要三個人玩。”

Advertisement

孫沔和楊文廣搶先坐下了。

張唐卿向眾人解釋了一番規則之后,孫沔贊嘆道:“張相設計的這套紙牌,當真是暗含天道至理。”

張唐卿愣了一下,問道:“怎麼說?”

“您看哈,不管是誰當遼國,另外兩個人,必定會為同伙,這不就是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嗎?”

張唐卿懵的點了點頭,好像有點道理啊。

連說道:“也不能這麼說,為啥實力強的才能當遼國?”

“實力弱的也可以啊,不過就是個輸罷了。”

張唐卿沒想到,一套紙牌被他們玩出了政治,這可不行,立刻說道:“本決定了,這套玩法斗地主。”

“地主?”

“對,土地多的人,不就是地主嗎?咱們斗地主,分田地,來,來,開始玩。”

玩了幾把,眾人終于看出了門道,紛紛掌,要親自下場玩一番。

只有劉,眼珠子滴溜溜轉,他從中看到了商機。

過了一天時間,斗地主在開封號上流行起來,哪怕船艙軍,也開始斗起了地主。

宋人好賭的格發揮的淋漓盡致,張唐卿沒介紹如何帶彩,可人家自從中琢磨出了賭博的方法。

孫沔看到段連出了個他不想要的牌,瞬間皺起了眉頭。

侍衛馬軍司監軍侍史陳升之笑道:“我說孫檢點,您能不能不要擺架子?賭桌上無父子,何況還是上,老段,炸了他。”

連哈哈笑著說道:“就是,這時候可不能講政治,王炸!”

孫沔苦笑道:“,嚇不住你們這幫狗日的。”

以前,孫沔是個多麼文雅的人啊,可一上了賭桌,臟話連篇,更別說劉這種沒文化的戰場宿將了,更是日爹娘的一頓大罵。

Advertisement

在一片“炸”聲中,開封號過泗水,靈璧,再次折返回楚州,從楚州進了大運河。

到了杭州時,景祐三年終于走到了最后一天,原本的行程,被生生多耗費了一半時間。

杭州知州劉沆,早早就接到了張唐卿要在杭州過年的消息,激的一蹦三尺高。

劉沆的兒子劉瑾第一次見到已經虛歲四十歲的父親,為何會如此激

“瑾兒,我曾經跟你說過的張叔叔要來了。”

劉瑾的眼睛也放了:“父親說的,可是張唐卿張叔父?”

“正是,快快,去后衙跟你母親說,收拾出一個院,讓你叔父住在咱家,對了,去跟通判說一聲,看看哪家有空閑的院子,還有很多員要到杭州來。”

十幾歲的劉瑾,也高興的說道:“是,孩兒馬上去安排。”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