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唐卿問展昭,“呂正臣兩人在哪?”
“回大人,還在開封號上。”
“傳令,令兩人過來,幫著把金礦建起來。”
“是。”
張唐卿看到邊勤站在旁邊,笑道:“完任務了?”
“是,末將只給他留了三個人,不過我們探聽到,儂全福會進南平州,如果南平州知州李昭肯接納他們,阿儂和儂智高帶著狗頭金去南平,如果李昭拒絕,阿儂和儂智高會選擇姓埋名,過普通人的生活。”
張唐卿笑道:“狗改不了吃屎,注意儂智高母子,如果有逃遁的跡象,就地斬殺。”
“遵命。”
“孫沔。”
“下在。”
“行文南平州,質問一下李昭,為何將本相的命令當做耳旁風?竟然沒有出兵,以至于儂全福逃出生天,讓他親自過來向我解釋一下,否則,本相不介意問問他們的國主李公蘊,大宋還是不是他的宗主國。”
劉噗嗤笑了出來,“你小子,我算是弄明白了,你不會惦記上越李國了吧。”
張唐卿笑道:“惦記他們干什麼,距離開封幾千里路,咱們本就治理不過來,不過,既然這次過來了,就要敲打敲打越李國,省的他們天天擾大宋。”
如果趙禎聽到了張唐卿的話,估計要暴怒了,天下的皇帝都有一個喜好,喜歡收藏地盤,底盤越大,他們才越高興,哪怕管不過來,他們還是喜歡收藏地盤。
孫沔說道:“聽說越李國從來不缺糧食,他們能一年三,隨便扔幾把稻谷,明年就能長出來。”
蔣堂也說:“我也聽說了,這麼好的地方,為啥不是咱大宋的呢?”
陳升之是南方人,對稻子的事很悉,說道:“其實,咱們大宋南方也能一年產兩季了。”
“哦?我怎麼沒聽說?”
“福建路那邊有點敝帚自珍,從不向外人說起,所以你們都不知道,聽說稻種是從占城拿來的。”
“占城稻?”
張唐卿沒想到,占城稻已經傳大宋了嗎?為何司農寺不知道?
實際上,司農寺不是不知道,而是有地蛋的產量在這擺著,他們首先要先把地蛋推廣開再說。
再說了,大宋適合種植稻子的地方,遠不如適合種植地蛋的地方多,所以,司農寺的工作重心,還是在地蛋上。
廣淵附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熱鬧過。
十五萬大軍駐扎在這,這里是個山坳,地方又小,無法進行訓練,所以,軍隊又干起了修路的活。
呂正臣和楊悅抵達廣淵,開始對廣淵的黃金開采技進行改革。
對他倆來說,這本就沒有挑戰難度。
定裝火藥,用以開采金礦石。
石磨改鐵磨,用以碎礦石。
水洗礦的篩子,改半自,人只要不停的晃鐵篩子即可,本就不用彎著腰在河水中篩選。
總之,經過呂正臣和楊悅半個月時間的改造,單單是廣淵的兩個礦坑,日產黃金就達到了五六十兩。
五十兩黃金是什麼概念?
按照大宋金銀錢的比例,相當于五百兩白銀,也就是五百貫。
一天五百貫,去掉本,至還有一半的利潤,何況,廣淵附近有十幾個礦坑啊,簡直就是個印鈔機。
大宋就是個吞金巨,無論多金銀投到市場上,瞬間就能被消化一空。
廣南西路終于快到雨季了。
朝廷冊封邊的圣旨終于到了。
追封邊為禮部尚書,廣源侯,并令孫沔為治喪使,全權負責邊下葬事宜,令當地府為邊樹立牌坊,以章其名。
趙禎親自題詞:“兩袖清風”。
宋綬親自為邊撰寫了墓志銘,并通過朝廷邸報明發天下,以供世人敬仰。
同時,朝廷破了多年未恩蔭的傳統,在政事堂一致通過,恩蔭邊曾孫邊勤為朝奉郎,正七品文。
張唐卿親自問邊勤,到底想做軍指揮使,還是想去開封大學讀書。
邊勤想都沒想,跪倒在地:“末將想去大學讀書,考中進士后,再轉任武將。”
張唐卿實在沒想到,邊勤會選擇了以文轉武的路子。
稍微一思考,張唐卿便明白了邊勤為何要這樣做,歸結底,還是大宋武將地位太低的緣故。
而邊勤一直在廣南西路混,對朝廷的向不是很清楚,以為大宋還是以前的那個大宋,還是秉持著以文武的傳統。
實際上,邊勤還是喜歡在軍中,但他又不想被人看低了,所以才想去讀書,考中進士,再任武將。
不得不說,邊勤打的好盤算。
作為邊留下來唯一的骨,張唐卿也不希邊勤出現任何意外,所以,點了點頭,算是認可了邊勤的計劃。
“此戰過后,隨我進京,大學讀書。”
“末將謝張相公。”
“起來吧。”
柳永坐在旁邊,雙目無神。
他也拿到了自己的圣旨,只不過,和之前的計劃有點不同。
朝廷據張唐卿的奏請,撤銷了廣源州作為獨立州的資格,廣源州改為廣源縣,并邕(yong)州,州治在廣源縣。
柳永問道:“你為何要奏請撤銷廣源州?”
“他太小了,以幾萬人抵抗越李國,力有不逮,所以,撤銷廣源州后,讓邕州承擔他該有的責任,也利于你在邕州范圍實施改革。”
“你所謂的改革,就是這些金礦吧?”
“是,也不是,而是通盤考慮,打破行政界線,為邕州的發展注活力。”
“是啊,指金礦一項,邕州就能暴富了。”
“圍繞著金礦產業,還能做很多事。”
張唐卿又掏出一張紙,遞給了柳永,說道:“這是家的決定,按照家和政事堂的約定,本次出征所需,家提供,戰利品都歸家,所以,家讓你們在邕州立一家商號,專門經營黃金相關業務,當然,前提是必須滿足朝廷對黃金的需求之后。”
“當真?”
“家無戲言,作為大宋境最大的黃金生產地,你們的發展已經指日可待了。”
柳永徹底心了。
元末濠州城外,朱元璋撿到了一個少年,從此洪武皇帝多了一條臂膀。抗元兵,渡長江,滅陳友諒,伐張士誠。創建大明,光複燕雲。 我無處不在。 從此洪武立國,再無遺憾。大明根基,固若金湯。 針對小明王的事情,我們需要采取四階段戰術。 首先,我們宣稱什麼事都冇有。 其次,我們說或許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我們什麼都不用做。 再次,我們說或許應該做點什麼,可惜什麼都做不了。 最後,我們很遺憾小明王以身殉國,當初要是做點什麼就好了。 …… 有人問:身為太祖第一心腹重臣,如何輕鬆避過風風雨雨,安享天年? 張希孟謙虛地說:“仆隻是大明朝卑微的社會公器,用來盛放太祖皇帝深思熟慮的果實!”
國朝新立,百業待興。舉薦的文官故作驚人姿態高談闊論,已有鍵盤俠雛形。開國的武將百般受辱唾面自乾,夾著尾巴甘當受氣包。越王府中,三世子秦遊捏著被退婚的書約,看著府中拖欠下人薪俸的賬目,聽著老管家的碎碎念,只得仰天長嘆。 “這開局,完全就是地獄難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