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二章掃地僧出場
慕容博道:“令郎居遼國南院大王,手握兵符,坐鎮南京,倘若揮軍南下,儘占南朝黃河以北土地,建立赫赫功業,則進而自立為王,退亦長保富貴。那時順手將中原群豪聚而殲之,如踏螻蟻,昔日被丐幫斥逐的那一口惡氣,豈非一旦為吐。”
蕭遠山道:“你想我兒為你儘力,使你能混水魚,以遂興複燕國的野心?”
慕容博道:“不錯,其時我慕容氏建一支義旗,兵發山東,為大遼呼應,同時吐蕃、西夏、大理一時並起,咱五國瓜分了大宋,亦非難事。我燕國不敢取大遼一尺一寸土地,若得建國,儘當取之於南朝。此事於大遼大大有利,蕭兄何樂而不為?”
他說到這時,突然間右手一翻,掌中已多了一柄晶燦然的匕首,一揮手,將匕首在旁幾下,說道:“兄隻須依得在下的倡議,便請立即在下命,為夫人報仇,在下決不抗拒。”嗤的一聲。扯開襟,出口。
這番話實出蕭氏父子意料之外,此人在大占優勢的局麵之下,竟肯束手待斃,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鳩智道:“慕容先生,常言道得好: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更何況軍國大事,不厭機詐。倘若慕容先生甘心就死,慕氏父子事後卻不依先生之言而行,先生這……這不是死於輕於鴻了麼?”
慕容博道:“蕭老俠居數十年,俠蹤現人間。蕭大俠卻英名播於天下,一言九鼎,豈會反悔?蕭大俠為了一個無親無故的,尚且肯乾冒萬險,孤而聚賢莊求醫,怎能手刃老朽之後而自食諾言?在下籌算之久,這正是千載一時的良機。老朽風燭殘年,以一命而換萬世之基,這買賣如何不做?”
他臉微笑,凝視蕭峰,隻盼他快些下手。
蕭遠山道:“我兒,此人這意,倒似不假,你瞧如何?”
蕭峰道:“不行!”
突然拍出一掌,擊向木幾,隻聽得劈拍一聲響,木幾碎數塊,匕首隨而跌落,凜然說道:“殺母大仇,豈可當作買賣易?此仇能報便報,如不能報,則我父子畢命於此便了。這等骯臟之事,豈是我蕭氏父子所屑為?”
慕容博仰天大笑,朗聲說道:“我素聞蕭峰蕭大俠才略蓋世,識見非凡,殊不知今日一見,竟雖個不明大義、徒逞意氣的一勇之夫。嘿嘿,可笑啊可笑!”
蕭峰知他是以言語相激,冷冷的道:“蕭峰是英雄豪傑也罷,是凡夫俗子也罷,總不能中你圈套,為手中的殺人之刀。”
慕容博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你是大遼國這臣,隻記得父母私仇,不思儘忠報國,如何對得起大遼?”
蕭峰蹭上一步,昂然說到:“你可曾見過邊關之上、宋遼相互仇殺的慘狀?可曾見過宋人遼人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景?宋遼之間好容易罷兵數十年,倘若刀兵再起,契丹鐵騎侵南朝,你可知將有多宋人慘遭橫死?多遼人死於非命?”
他說到這裡,越說越響,又道:“兵兇戰危,世間豈有必勝之事?大宋兵多財足,隻須有一二名將,率兵戰,大遼、吐蕃聯手,未必便能取勝。咱們打一個流河,骨如山,讓你慕容氏來乘機興複燕國,我對大遼儘忠報國,是在保土安民,而不是為了一己的榮華富貴,因而殺人取地、建功立業。”
忽聽得長窗外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善哉,善哉!蕭居士宅心仁厚,如此以天下蒼生為念,當真是菩薩心腸。”
五人一聽,都是吃了一驚,怎地窗下有人居然並不知覺?而且聽此人的說話口氣,似乎在窗外已久。
大錘和古聖眼前一亮都是在一瞬間,向了來人。
他們明白,天龍八部中,武功最高強的傳說級存在出現了。
慕容複喝道:“是誰?”
不等對方回答,砰的一掌拍出,兩扇長窗鈕飛出,落倒了閣下。
隻見窗外長廊之上,一個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掃帚,正在弓掃地。這僧人年紀不,稀稀疏疏的幾長鬚已然全白,行遲緩,有氣冇力,不似有武功的模樣。
慕容複又問:“你躲在這裡有多久了?”
那老僧慢慢抬起頭來,說道:“施主問我躲在這裡……有……有多久了?”NPC五人一齊凝視著他,隻見他眼茫然,全無神,但說話聲音正是適才稱讚蕭峰的口音。
慕容複道:“不錯,我問你躲在這裡,有多久了?”
那老僧屈指計算,過了好一會兒,搖了搖頭,臉上現出歉然之,道:“我……我記不清楚啦,不知是四十二年,還是四十三年。這位蕭老居士最初晚上來看經之時,我……我已來了十我年。後來……後來慕容老居士來了,前幾年,那天竺僧波羅星出來盜經。唉,你來我去,將閣中的經書翻得七八糟,也不知為了什麼。”
蕭遠山大為驚訝,他到林寺來研武功。全寺僧人冇一個知悉,這個老僧又怎會知道?多半他適纔在寺外聽了自己的言語,便在此胡說八道,說道:“怎麼我從來冇見過你?”
那老僧道:“居士全副神貫注在武學典籍之上,心無旁鶩,自然瞧不見老僧。記得居士第一晚來閣中借閱的,是一本‘無相劫指譜’,唉!從那晚起,居士便了魔道,可惜,可惜!”
蕭遠山這一驚當真非同小可,看似被嚇了一跳。
大錘知道,蕭遠山被說中的心事,他第一晚藏經閣,找到一本‘無相劫指譜’,更無第二人知曉,難道這個老僧當時確是在旁親眼目睹?一時之間隻道:“你……你……你……”
老僧又道:“居士第二次來借閣的,是一本‘般若掌法’。當時老僧暗暗漢息,知道居士由此魔,愈愈深,心中不忍,在居士慣常取書之,放了一部‘法華經’一部‘雜阿含經’,隻盼居士能借了去,研讀參悟。不料居士沉迷於武功,於正宗佛法卻置之不理,將這兩部經書撇在一旁,找到一冊‘伏魔杖法’,卻歡喜鼓舞而去。唉,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能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