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當年發的是“博客中文網”,不是“博客中國”。
但熱度起來之后,這兩個網站都了,前者有原文,后者有討論,都吸引了大量網友。
而在木子之前,博客也不能說毫無靜,靜甚至還很大,只是沒能帶博客起飛,卻給貌似不相關的sp造了不小的影響。
6月18日,夜。
渤海大學的王吉鵬檢查完了最后一個字,將自己的一篇文章發在了博客中國上。
王吉鵬是遼寧渤海大學的教授,研究傳播學的,前陣子一個朋友告訴他,在自己13歲兒的手機里發現了10余條黃短信,兒說同學們都從網上下這樣的短信玩····王吉鵬深刺激,開始研究這個事。
主要是sp、短信業務、短信聯盟之間的關系和作手法,然后收集證據,洋洋灑灑寫了一萬多字的文章。
為什麼發博客呢?
因為他點名罵三大門戶,以及一個緣友俱樂部的網站,發了就被刪,只能發在不相干的地方。
于是乎,一篇名為《網站ceo的下一個稱呼:老鴇》的文章,出現了博客中國上。
“老鴇以院為場所開始運營活,ceo們以網站為據地開展圈錢行。老鴇以妞靚活好為招牌,ceo們以黃短信、同城約會、兩學堂、新聞、激聊天室為旗幟。”
“頭牌:黃短信搜狐短信:(本人在6月13日9點至10點摘錄)
想了找了打了約了定了見了抱了吻了啃了了了了了了含了了進了沖了來了了爽了泄了了攤了洗了了完了。
新浪短信(時間同上)
丈夫嫌妻做不會,在紙上寫or讓連續念,妻念:or、or!丈夫生氣:你分開念!妻醒悟:o、r、o、r”
“最上鏡:兩空間這些欄目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被包裝醫學或者生理知識介紹,但仔細觀察這些文章,已經超越了介紹的范疇。
關于***、挑逗、心理、寶典、一夜、一夜等詞匯遍地都是。”“最佳服務:網上聊天室本文不是想探討在聊天室進行易的人有多,而是想表達網站著力渲染的態度。我們來看看新浪、網易的聊天室名稱。
新浪有第一次親接、今夜為證、一夜深、與郎共舞、小小紅杏等等。網易有語、離婚后的激、新同居時代等等。
這些都是為了引導網友進話題,筆者在聊天室里潛伏,基本都是不堪目的話,而網站扮演著一個導和慫恿者的角。
更有甚者,是一個緣友俱樂部的網站。
憑借獨一無二的單對單語音聊天,發展迅勐,名氣大增。據說僅憑借這種語聊服務,網站便能月數百萬。
筆者專門與一位“服務員”連麥,開始是免費贈送幾分鐘,于是筆者領略到了其厲害之在短短數分鐘,不下四次提及部、等詞匯,不下三次撒讓筆者充值,言辭間亦是挑逗異常,似乎充了值便可有進一步的流。
最后還提及擂臺賽一事,筆者深研究,更是震驚不已。
所謂擂臺賽,便是讓這40位“服務員”在固定時間比賽,比誰收的禮多,場面激烈幾近失控。
而這些“服務員”為了讓支持者打賞,更是無所不用其極。像這種赤果果的拜金,搞,是何等的不正之風!這些“服務員”又與有何區別?”
一篇文章一萬多字,矛頭直指三大門戶,順帶緣俱樂部。
言辭辛辣,甚至可以說激烈,在博客中國這個小小的空間一發,很快引起了部人士關注·······談及互聯網歷史,方興東算一號人。但他的定位有點尷尬。
西安大畢業,后在清華大學讀博士,90年代就接了互聯網,搞了個“中國互聯網實驗室”,寫了很多文章,在評論界頗有名聲。
那會國沒幾個懂的,他自然了專家。
02年引“博客”一詞,創立了博客中國,相當長一段時間都在撲街狀態,木子帶火了之后,一度進巔峰期,得得瑟瑟的喊出“一年超新浪,兩年上市!”
新浪本來沒想搞博客,一看臥槽,你要超我?那我也搞!
于是新浪請了各種明星駐,加上門戶網的流量優勢,人氣暴漲,瞬間吊打博客中國。后來憑借新浪博客的基礎,又順利轉化了微博。
當時博客火了之后,冒出大大小小的博客網站,多都有點用戶。
就被方興東這孫子鬧的,很多老總都在罵,你嚷嚷你媽啊!啥實力不知道麼?
后來博客中國漸漸沒人了,方興東也消失在人們視野里,再提起來,就是“京東花200萬請方興東寫文章罵阿里”了。
所以這個人吧,就是寫文章帶節奏的,沒別的本事,博客功是運氣好,衰敗也是必然的。
現在呢,他看到了《網站ceo的下一個稱呼:老鴇》,意識到這是個好題材,馬上聯系王吉鵬。
“你這篇文章太好了!
我們也注意到近年互聯網愈演愈烈,也正想做這方面的呼吁,所以有個不之請,我們想搞個《互聯網反黃運專題》,你能不能擔任主筆?”
“可以可以,需要我做什麼?”
王吉鵬立即答應,他勢單力薄,正想尋找盟友。
“順著這個思路,盡快再寫幾篇文章,我聯系聯系紙,他們轉發就能把話題帶起來,到時就會引起社會關注。”
“好好,我一定!”
王吉鵬擼袖子開始干,短短時間又發了三篇。《同城約會與道德犯》
《經營的ceo能判多年》
《站直嘍,別趴下:十問張朝、丁磊、汪延》
而方興東搖旗吶喊,也發文配合:《網絡中的中國移、門戶和個人網站》
“網絡在短短一年迅速泛濫,主要就是短信利潤驅的結果。這兩年大家比收、比利潤,其實就是比短信,比短信其實就是比試誰更大膽誰更黃。
短信利潤為的核心驅,如同韁野馬。狀況的確已經目驚心,更目驚心的還是其迅勐的勢頭。
中國網民55%是24歲以下,28%是學生。
而據我們的研究,恰恰是年人對這些容并不上心,反而是青年因為好奇、因為追求刺激,而為這些容的最主要的事實消費者!”
方興東畢竟是個it英,評論界名人。
他接手之后,很快帶了一片輿論攻勢,同質的幾位名人迅速加,紙也有不跟進。
因為互聯網、、青年、短信這些詞加在一起,本來就是熱點。
于是乎,國互聯網歷史上第一次比較大規模的反黃運開始了,但有點黑幽默的是,它不是針對互聯網,是針對短信的······(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