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漂亮,這就是火夾菜嗎?”
林旭端著做好的火夾餅從廚房走出來,沈佳悅立馬湊過來,用手機連著拍了好幾張照片。
下班了的曾曉琪說道:
“正常來講,這道菜應該火夾餅,因爲除了餅之外,宣威火還能夾芋頭、夾南瓜、夾紅薯、夾冬瓜等食材,這種用火夾著蒸制的菜,統稱火夾菜。”
畢竟去滇南拍過食,對這道菜很瞭解。
沈佳悅一聽,趕給剛剛拍到的照片做了個備註。
菜品上桌,馬志強又端來了一小盆燴菜和一份油樅蒸蛋。
油樅價格昂貴比較難得,哪怕拌麪也有些奢侈,所以更多人喜歡用來蒸蛋,正好也讓油樅的那種鮮香,將蛋的鮮味襯托得更加妙。
做法簡單的,按照正常蒸蛋的方式,把蛋和水按照1:1.5的比例打散,打的時候加一點點食鹽,過濾掉氣泡後上鍋蒸制。
等到蛋羹凝固,端出來,先淋點油樅裡的油脂,將蛋羹橫著豎著多劃幾刀,最後夾一撮油樅擺在正中間。
別看做法簡單,但鮮香味卻格外濃郁。
老沈看著桌牌上的蛋羹,有些激的手:
“這就是用樅菌做的油樅嗎?鮮味就是濃郁。”
現在桌上有三道菜了,莊一舟又端來一份帶皮白水羊,菜上齊,可以吃了。
沈佳悅先嚐了嘗火夾餅。
一片餅一片火夾在一起,吃的時候需要三層一起疊著夾,喜歡吃的就兩片火夾著餅吃,喜歡香味的就兩片餅夾著火。
沈佳悅選擇的是兩片餅夾一片火,送到邊咬了一口,口首先到琉璃芡的,接著纔是餅那細膩的口。
濃郁的香味,讓人莫名就會生出一種幸福。
至於中間那片鹹鮮十足的火片,不僅增加了菜品的層次。
同時火的鹹鮮,也中和了餅因爲香味過於濃郁而產生的膩。
而且餅是細膩,火則是實耐嚼,除了味道上的衝突之外,口上的對比也很強烈。
“哇,這道菜好好吃!”
吃之前還以爲是扣那種膩的口呢,沒想到餅和火這麼一結合,生生的變了爽口型。
這種反差,讓人心裡莫名很舒服。
林旭嚐了嚐,點頭說道:
“確實好吃的,真沒想到餅還有這種吃法,不過也只能用宣威火來做了,要是用金華火,估計能把人鹹哭。”
不同地方的火味道是不一樣的。
金華火質地,鹹味重,還有著濃濃的發酵味,所以一般都用來吊湯或者作爲調味料使用。
而宣威火鹹味輕,口,吃法更多一些。
韓淑珍來的時候就惦記著餅容養的功效,這會兒也夾著吃了起來,一邊吃一邊嘆這種搭配的妙。
陳燕嚐了嚐味道,沒敢多吃。
這種高脂肪菜品是催利,吃多的話絕對會長。
見沒人吃油樅蒸蛋,用勺子挖了一塊送進裡,臉上隨即浮現出了震驚的表:
“這個蛋羹好好吃,油樅真是百搭神!”
作爲林記食曾經的行政總廚,陳燕雖然不懂怎麼做菜,但蛋羹還是會的,而且蒸出來的蛋細膩,鮮無比。
不過越是會做,越是覺得油樅的厲害。
平平無奇的蛋羹,淋上樅菌熬製的油脂,不管口還是鮮味都躍升了一個臺階,那種油潤的口和鹹鮮的味道,讓陳燕有種重新認識了蛋羹的驚喜。
哈!原本害怕變胖,所以湊合著選擇吃蛋羹,沒想到味道和口居然這麼出衆,這算不算餐桌撿?
可惜沒驚喜多久,曾曉琪和陳媛媛也跟著吃了起來。
一小盆蛋羹迅速被瓜分完畢。
老沈甚至有種沒吃過癮的覺。
林旭沒跟著搶,而是夾著莊一舟做的帶皮白水羊嚐了嚐。
這道菜用的是羊肋部位,這個部位類似於豬的五花區域,皮下有脂肪層,脂肪層下面纔是瘦。
把羊連皮一塊兒煮到斷生,鍋裡不放調料,就放點蔥姜白芷之類的配料。
煮好切四五毫米厚的片,看起來有點像是東北版本的蒜泥白,切好皮朝上擺進盤子裡,蘸著特製的料食用。
夾起一片在料中蘸一下送進裡,剛口就能吃到生蒜特有的辣味,接著是生的鹹鮮和芝麻香油的潤澤。
另外料中還有香菜、小米辣、小香蔥等輔料,香味濃郁。
嚼一口,能吃到羊本的鮮香,這種香味來自的本,是白水煮的魅力所在。
各地好吃的類菜品,基本上都有類似的做法,比如蒜泥白、白切、口水、白切牛、白水羊頭、沾羊等等,都屬於白水煮的範疇。
沈國富又是幾天沒吃,吃完了火夾餅,當即夾起一塊白水羊嚐了嚐,臉上滿是吃到的幸福:
“沒想到羊帶皮這麼味,嚼起來真過癮。”
他本想說特適合配酒的,但想想韓主任就在一旁坐著,便沒提這茬。
別沒喝上酒,反而連也吃不了。
陳燕端著一碗三糙米拉一口,看著林旭問道:
“妹夫,減適合吃什麼啊?”
林旭舀了一勺蛋羹送進裡:
“牛吧,飽腹強,也沒那麼多脂肪,吃兩三塊就能半飽,而且不容易消化掉,相對來說比較適合減人士。”
一聽這話,陳燕就想起了輕食中搭配的牛排了。
那種牛吃著確實很健康,但偶爾吃一頓還行,連著吃的話,就會難以下嚥。
沈國富對此也深有會:
“要是牛能多一些味道就好了,減餐裡的牛都一個味兒,不僅難以下嚥,還容易上火。”
在座的都是減人士,雖然基本上都以失敗告終,但對牛的看法卻出奇的一致。
減時多吃牛是絕對沒任何問題的,但多吃的話,味道不行,還容易上火,所以大家才難以繼續堅持。
林旭自然知道這是減失敗的藉口,他想了想說道:
“週末不是要做一頓滇南菜嘛,我特意研究了一下當地的菜,發現有一款牛適合你們,很有西南地區的風味。”
滇南風味的牛?
大家不約而同的看向了林旭,眼神中帶著期盼:
“能做給我們嚐嚐嗎?”
不一樣的牛,那肯定要嚐嚐呀!
林旭扭臉衝車仔問道:
“有煮好的牛腱子嗎?”
“有的。”
他一聽便站起來,對大家說了句稍等,便去了廚房。
林旭要做的,其實就是當年陳賡大軍解放滇南時,滇菜大師王富特意創作出來的一道菜——薄荷牛。
薄荷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理氣,吃完能有滿腹清涼之,讓人心曠神怡,是滇南人的最。
用薄荷和牛一起製作菜品,能讓牛的香氣與薄荷的清爽完地結合,特別適合夏季食用。
這道菜的做法也簡單的。
林旭來到廚房,先抓了一些薄荷葉放進清水中淘洗一下,接著將煮好的牛腱子拿過來,用菜刀切三四毫米的薄片。
切好把牛平託在手中,上面放兩三薄荷葉,然後再小心的捲起來。
卷的時候薄荷葉要從兩頭出來,這不僅能讓菜品看起來碧綠觀,同時也能在淋料的時候,掛住更多料,吃起來更味。
卷好的牛平放在盤子裡,然後卷下一個。
所有牛全都卷好,一層層擺在盤子裡,開始準備料。
碗中依次放食鹽、生、香醋、香油、白糖、蒜末、朝天椒碎、冰鎮的純淨水,攪拌一下,把料攪拌均勻。
接著拿一個青的檸檬切開,抓著到料中。
這就是薄荷牛這道爽口菜的靈魂——青檸。
青檸酸爽開胃,能讓牛變得爽口,同時也能降低薄荷的怪味,讓整道菜的味道多元而不突出,吃起來非常過癮。
把料攪拌均勻,然後淋在牛和薄荷上。
端到外面,陳燕一看就喜歡上了這個造型:
“這碧綠的真讓人舒服,覺多看一會兒就能瘦了呢。”
曾曉琪打趣道:
“嘖嘖嘖,咱家燕寶寶都學會用意念減了。”
陳燕白了一眼,隨即夾著盤子裡的牛薄荷卷嚐了嚐。
口能吃到料那種酸甜織的鮮香,略微咀嚼,就是牛的韌和薄荷的清脆了。
兩種口配上料的小酸甜味兒以及小米辣和蒜末的辣,讓人立馬有種渾孔張開的覺。
尤其是薄荷那子清涼,跟牛搭配在一起,簡直無敵了。
“這道菜真好吃,妹夫以後每天給我來一盤吧,覺好過癮。”
竇雯靜不太喜歡吃薄荷,有點不敢嘗試:
“會不會很難吃啊?”
“不會不會,超好吃,薄荷清涼恰到好,要是大熱天來上這麼一盤,絕對從頭爽到腳。”
自打胖了之後,陳燕就覺得自己變得油膩了,但現在一口牛卷薄荷下去,那種舒服的清涼,連上的油膩也彷彿去除了一樣。
太過癮了!
沈國富嚐了嚐,對這道牛也非常喜歡。
他說道:
“小旭回頭去家裡教教保姆,以後我們在家吃減餐,也能用這種菜調劑一下了……對了小旭,只能用牛做嗎?”
林旭笑著說道:
“豬裡脊、、鴨還有羊都行的,煮一下再切片,卷的食材除了薄荷,也可以換紫蘇、九層塔、芹菜葉、生菜葉、金針菇等等,自由度很高,想怎麼搭配就怎麼搭配。”
做法不難,同時又能解暑開胃,清熱降燥,算是對減人士比較友好的一道菜品。
沈佳悅吃得很開心,看著林旭問道:
“這道菜改變了我對整個滇南的認知,旭寶,還有沒什麼比較特別的滇南菜?”
特別的?
這肯定是有的,滇南省是國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獨特食,也都非常特別。
但有的適合北方人吃,有的就不行了。
比如生豬、牛癟火鍋什麼的,這些食,除了當地人,外地人接程度不是很高。
不過也有一些南北通吃的食。
比如用香竹裝糯米烤制的竹筒飯、用菠蘿挖空填糯米和菠蘿蒸的傣味菠蘿飯、香茅草烤魚、類似白切卻比白切更味的武定涼……
沈佳悅聽得滿眼都是小星星:
“這些菜週末都要做嗎?”
林旭搖了搖頭:
“不一定,到時候有什麼做什麼吧,讓你都嚐嚐。”
陳媛媛好奇的問道:
“類似白切卻比白切更味,這是怎麼樣的做法啊?廣東的白切到了西南被改進了嗎?”
林旭說道:
“戰年間,很多工廠學校都搬到了西南,各地的飲食也都跟著遷徙了過去,武定涼或許就是那會兒被創作出來的……這種跟白切最大的區別就是,煮好要放進冰滷水中浸泡,比白切更味,也更好吃。”
想想那個年代,資匱乏,民不聊生,開飯店的人煮好白切賣不出去,而這道菜吃的又是極致的鮮味,時間一長,就會變味。
爲了讓保存的時間更長一些,最好的辦法自然是用滷水浸泡著了。
而熱滷水的話,會讓失去口,所以只能用冰滷水,這麼一來二去的,居然創作了一道新的菜式。
據說汪曾祺特別鍾這道菜,在昆明的時候經常去吃,他的同學還用“坐失(食)良(涼)機()”這個諧音梗取笑他。
沈佳悅笑嘻嘻的說道:
“那我也要坐食涼,旭寶你週末多做點吧,我嚐嚐涼和白切的區別。”
林旭當然不會拒絕:
“行啊,到時候我多做點。”
飯後,吃得肚圓的沈國富提著麪點部新做的列,準備和韓淑珍回去。
不過他已經打定主意,回頭得旁敲側擊的跟老黃聯繫一下,週末那天邀請自己來店裡,不就可以痛痛快快的喝酒了嘛。
沈佳悅將電腦裝進電腦包中,打算回去鍛鍊。
燕寶都開始騎著自行車上下班了,那我也得抓時間練習一下,免得被甩在後。
一道薄荷牛,居然激發了大家減的熱。
陳媛媛和曾曉琪也早早回去,打算趁著還沒天黑,去樓頂上跳繩。
這就是住頂層的好,可以去樓頂上活一下。
不過壞也很多,頂層的防水一般都要重新做一遍,否則就屋外大雨屋小雨,吊頂等地方滿是黴菌。
另外就是著名的冬冷夏熱。
冬天存不住熱氣,能把人凍死,而夏天,哪怕半夜呢,屋裡照樣熱得跟蒸籠一樣。
林旭代完廚房裡的事兒,拿著明早要用的食材,下樓抱著剛吃完蒸羊的墩墩,和沈佳悅一塊兒開車回家。
隨後兩天,林旭就這麼兩點一線的生活,倒是沈佳悅,帶著墩墩去鄧立鬆家裡,去看牛貓喬治和三花貓佩琪。
週六,一行人約上lucy,一塊兒騎車去了趟銀杏園,順便拍了段健騎行的vlog,拍的時候,林旭特意展示了一下邁莎銳的logo和配套的騎行服。
視頻放出來後,網友們羨慕壞了。
因爲邁莎銳的騎行服配上自行車,得六位數了,而且還只能是邁莎銳的老顧客才能買。
所謂的老顧客,就是買過邁莎銳的汽車、遊艇、私人飛機等顧客,才能買邁莎銳的自行車。
這種自行車,且不說用的材質和設計,這種購買門檻,就能攔住一大羣想買的人。
大家都在眼紅這種自行車的時候,殷州市龍棲山景區,陳娟和林紅旗也在收拾著進京需要帶的東西。
天暖和了,是時候去京城擺弄銀杏園,準備開業。
林老太太在一旁,幫著整理要帶的品:
“風乾醃菜給國富他媽捎過去,還有這些果脯,都帶著,去了替我問個好。”
“放心吧媽,都會帶的。”
兩口子原本想要坐高鐵去的,畢竟坐車方便,幾小時就到。
但需要帶的東西太多,加上陳亮也要去京城,便決定開車進京,反正陳亮那臺大G是京城牌照,不需要辦理進京證,比較方便。
銀杏園開張進正軌後,接著就要忙馬場驗收的事。
這期間,陳亮需要在京城疏通一下關係,儘可能讓馬場的評級高一些,級別越高,以後馬場的經營就越便利,從國外引進種馬的手續也就越簡單。
“二哥,伱不給媛媛帶點什麼嗎?”
“不用,媛媛那丫頭一向很獨立,而且在京城,缺什麼直接買就行了,不用再從家裡帶了,怪麻煩的。”
週日一大早,陳娟和林紅旗將打包好的所有品裝到陳亮的車上,一行人開車離開殷州,前往京城。
而林旭也早早起牀,打算吃了餐飯就去店裡,開始製作答應老黃的滇菜宴!
————————
搜了一下雲南菜,好多都沒吃過,就這還沒寫全蟲宴什麼的呢。本章5000字,求月票!
章節報錯
偶然成了上門女婿,秦天依舊沒能藏得住他骨子裡的狂! 凡欺我者,必百倍還之,我乃第一狂婿!
我有三個爺爺。大爺爺是華夏神醫。二爺爺是古武高手。三爺爺是殺手之王。告訴我,我怎麼能低調?金剛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與閻羅奪命,與天下爭鋒,要做,就做到醫手遮天!
寧塵暑假旅游,誤入兩千年開啟一次的傳送陣,意外穿越到修真界。修成元嬰期后歸來,本以為地球早已滄海桑田,沒想到才過去一個暑假……于是,青州大學的這屆新生里,迎來了一位元嬰老怪。“你們對元嬰期修士的力量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