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138章 缺錢

《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138章 缺錢

即便是房,這婚也沒結完。

翌日,皇太孫朱允熥攜提太孫妃,著袞服,翟,于奉天殿陛見皇帝。皇帝賜宴之后,于宮皇帝諸妃見禮,并且召見皇親命婦。

第三日,太孫及太孫妃,于太廟面見先祖。也就是說他們兩口子,從朱初一到朱五四,這些有名有姓的朱家祖宗牌位前,磕個遍。

第四日,大朝會接群臣祝賀。

皇太孫嘉禮既,益綿宗社,隆昌之福...........

拉的說上一大堆,然后皇太孫賜宴答謝,猶如正旦大宴群臣一般。

結束了這些,朱允熥這個婚才算真的結完。可憐見的,他日日打磨筋骨,也算強健,這些日子折騰下來,人都瘦了幾圈。

其實在他這,結婚的儀式剛過去,但是群臣心中的震撼卻又起波瀾。太孫大婚當日,上諭賞太孫妃位列坤寧宮。

消息一傳出,幾乎是朝野大嘩,人人皆驚。

坤寧宮是皇后之宮,后宮之首。大明開國到現在只有一位皇后,就是太孫殿下的嫡祖母馬皇后。故去之后,老皇爺不但沒有再立皇后,連坤寧宮都給擱置了,即便是貴妃,沒有皇帝的旨意也不敢輕進。

可是現在,忽然賞給了太孫妃?而且上諭之中的位列二字,很是耐人尋味?

這位太孫妃就這麼得皇爺的歡心?這麼得皇爺的看重?

古往今來,沒有這樣的先例呀!說句不好聽的,太孫妃要住進坤寧宮,那必須得是皇太孫登基之后的事,可是現在?

不過,這些人心里想,卻是沒人敢歪

老皇爺說的就是規矩,就是禮法。皇明就皇太孫一個嫡孫,將來江山社稷都是他的,一座皇后宮算得了什麼?

Advertisement

若真是有哪個腦子不好使的愣頭青,想說說這事,恐怕折子都遞不到前,就會被東宮詹事府,左春坊那些學士們噴得狗淋頭。

太孫妃住皇后宮算什麼?許多人心里,甚至有大逆不道的在想,就算老皇爺哪天心,直接禪讓了都不稀奇。

歷朝歷代,皇帝儲君多如仇敵一般,相互防備,皇族之間更是視為仇寇。唯我大明,祖慈孫孝,上下一心,朝綱穩固。

此萬世江山之兆也!

有人這麼想,并不是無的放矢,因為在皇太孫大婚之后,老皇爺馬上讓皇太孫,署理朝政。

所謂署理,就是在一些事上,可以行使皇帝之權。

奉天殿旁的華蓋殿,本是大朝會之前,皇帝用換的地方。如今微微整改,在殿東側暖閣之中,設皇太孫寶座,屏風,案,書記,翰林學士等,為皇太孫署理朝政之用。

簡而言之,就是小一號的皇帝公事房。

而剛開始署理朝政,朱允熥就遇到了頭疼事,大明去年結余的國庫,又見底兒了。

去年戶部和兩淮鹽稅的結余,加一塊兒還有一百多萬。先是過年,又是淮王大婚,又是您.........

戶部尚書傅友文帶著戶銷算司,給事中,大庫郎中等,恭敬的坐在朱允熥對面的圓凳上,小心的給朱允熥報賬。

又趕上孤大婚,火樹銀花不夜天,繁花似錦盛世年!朱允熥笑道,這一百多萬,就這麼花的差不多了!

一百多萬,朱允熥心里微微心疼。湯和那邊沿海想多打造幾艘大艦,昨日送呈的折子,戶部和工部就打起了司。若是這一百多萬,都用在軍事上........

可是,也有些心疼不起來。這錢的大頭還是花在他的上,老爺子一輩子簡樸,恨不得一文錢掰兩半。唯獨到了自己孫子大婚的時候,卯足勁花錢,為的啥?

Advertisement

還不是為了自己孫子風面?

這還沒算,賞給京師百姓的吧?朱允熥繼續問道。

是!傅友問道,先是春節大賞,而后又是殿下大婚當日的賞賜,后皇爺一高興,又搬出三萬貫銅錢,一萬多匹布,四萬多斤糧,酒若干.........別的還好,就是銅錢...........

嘖嘖,老爺子是真大方,三萬貫銅錢,一貫可是一千枚洪武通寶。洪武通寶一共只發行了三次,最多一次是洪武二十年發行了兩百萬枚。

大明缺銅,老爺子又是不開礦的,洪武通寶銅鉛的比例是四六,這在歷朝歷代中已經屬于良心錢了。所以在民間,格外的堅

(古代的銅錢,不是每年都發的,比方明朝時候,前朝的銅錢也可以用,清朝的時候,明朝的銅錢也可用)

這三萬貫銅錢的賞賜,不但讓大的錢庫一空,連帶戶部的錢庫都了一大截。

傅友文是個打細算的戶部尚書,說起此事不免有些咬牙心疼。

朱允熥笑道,皇爺爺賞給了百姓,百姓也會花到市面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暫時了一些,不用這麼心疼!

殿下有所不知道,皇爺賞的,是庫的庫錢,銅六鉛四。當初是制造這些錢,就花費不!傅友文一臉疼。

這也就是在朱允熥面前,在老爺子那,他是不敢有這表的。否則老爺子一瞪眼,怎地,給咱大孫花兩個錢,你還心疼啦?嚇死他戶部的員。

老人都是這樣,一輩子打細算,但是給兒孫花錢,唯恐花得了。

孤大婚,秦晉二王送了兩千兩金子,回頭差人提到戶部大庫去!朱允熥說道。

臣不敢!傅友文惶恐道。

Advertisement

你聽孤說!朱允熥笑著合上賬本,你們戶部看著把這些金子換白銀或者銅錢,然后再出五萬兩左右。說著,朱允熥微微靠后,靠在寶座的背上,笑道,信國公的折子你也看過了,倭寇是要剿的。靖海軍的戰艦要打造,選出的士卒要給安家費,沿海城池的軍寨也要修筑。這個錢,不能從地方老百姓上刮,中樞雖然窮,但是日子還能過。

傅友文拱手道,太孫殿下圣明!

自古以來,戶部說是國家的庫房,但是歷代的皇帝也好,太子也罷,都沒從里面掏錢。皇太孫把自己的私房,存戶部,確是千古談。

大明開國從蒙元手里接過這千瘡百孔的江山,已經二十六年。二十六年間,每年的財政大頭,依然是軍費。而在民生上,采取的是休養生息的政策,自然是總也攢不下錢。

還是那話,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朱允熥的手指緩緩敲打桌面,開口道,郵票還有驛改郵一事,每年給給國庫帶來不收益吧!

回殿下,看著收益是多,可這錢按皇爺的意思,都用在修路上頭了!傅友文說道,現在各地的驛站不用中樞補,能自給自足。驛站的盈收,都用在了疏通運河水路,修路等建設上!

該當如此,要想富先修路!朱允熥笑道,用郵政的錢修路,是個好循環,是德政!

都是殿下的仁德!

孤只不過提了一個點子,的事還是你們下面人辦的,和孤的仁德有什麼關系!朱允熥笑道,不過,這年年國庫沒有結余,也不是辦法。

開源?節流?

朱允熥心里想到,往后大的開銷還是能減就減一些,等將來自己真到了那一天,立下規矩,把皇家的花銷和國庫完全的區分開。

Advertisement

大明該是天下百姓之明,而不是一家一姓之明。

自己穿越而來,若是再讓整個國家都為了帝王服務,再養出一堆囊蟲的龍子龍孫來。這樣的大明,換湯不換藥。

就議到這吧!朱允熥開口說道,信國公那邊的軍費,還要你們心,辦妥當些。

傅友文微微遲疑,臣,遵旨!

他這遲疑,馬上落在了朱允熥的眼里,怎麼?你有事?有事就說,藏著掖著干什麼?

傅友文還沒開口,他后的戶部銷算司堂郭文德開口道,殿下,這錢一時半會湊不出來,戶部有箱底那是留著防備天災還有打仗的錢。而且........說著,看了朱允熥一眼,而且,皇爺昨天給了臣等銷算司一道旨意,讓臣等把坤寧宮翻修一下,臣略算了算,沒個三四萬怕是下不來的!

翻修坤寧宮?

哎,這錢也還是花到自己頭上了!朱允熥心里苦笑。

老爺子一輩子沒翻修過宮殿,宮中多房子的紅漆落,老爺子都不許刷漆,怕花錢。現在到了孫兒,孫媳婦這,好家伙,一出手就是翻修坤寧宮。

坤寧宮的事,孤去和老爺子說!朱允熥看看對方,把翻修坤寧宮的錢,做軍費給湯和!

臣,遵旨!

你是,國子監出吧!朱允熥問道。

銷算司的堂郭文德回道,臣是洪武二十一年國子監授。說著,遲一下又道,臣和鐵鼎石大人,是同窗!

鐵鉉的同窗!

朱允熥默默記住此人,知道了,下去吧!

這人是個敢說話的,傅友文不敢說的話,他給說了。這人也聰明的,還知道用鐵鉉提高價。

錢那!人都走后,朱允熥,你這殺人不見的刀!

(大家是不是以為明初,為了十幾萬銀子的事愁這樣,是不是有些小題大做。明初缺錢,缺貴重金屬。朱元璋不收稅,后來永樂北征,雖然武功赫赫,但是民生又凋敝不堪。明朝的財政,基本上就沒怎麼寬裕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