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173章 頭鐵的沖鋒

《我祖父是朱元璋》 第173章 頭鐵的沖鋒

一說這個,殿中的文臣們,馬上來勁了。

吏部尚書凌漢充當其中,朗聲開口,殿下,臣為吏部部堂,翻閱吏部文檔。國朝初年設立僧,至洪武二十五年,僅浙江一地,八品僧就有一百三十六人!

職乃國家重,尋常士子寒窗苦讀數十年而不可得,何故輕賦于僧人?此等僧,本該是管理僧,約束僧人。可他們仗著,罔顧朝廷法度,眼中只有廟,沒有國。

廣積廟產,大興土木,借佛法招攬信徒,囤積土地。所作所為,可有半點出家人的德行?

有無知百姓,借寺廟庇護,逃避徭役田稅,廟宇侵占良田,不賦稅。長此以往,國朝必重蹈前唐覆轍。

凌漢一說話,須發皆張,唾沫星子橫飛。

他所說的,未免有夸大之嫌。他說的現象有,但是大明初年還不嚴重。不過文臣對于看不上的東西,一向的做法的就是,一說十,十說萬,危言聳聽。然后從子上推翻,踩上一萬只腳,永遠不能翻

可是他說的,正是朱允熥需要的。

殿下可曾讀過唐史?凌漢繼續大聲說道,隋唐兩朝僧人大行其道,唐代更甚。從唐太宗開始,大量良田為廟產,大量百姓為逃戶。大唐至武宗時期,天下寺院大者五千,小者四萬。僧尼三十萬人,寺院有奴二十五萬人。

占據良田數千萬頃,天下有十分之財,而僧占七八。更有僧人占據朝堂為,甚至居司空。而后武宗滅佛,使得前唐自安史之后中興,對外可興兵吐蕃,對制藩鎮.......

(武宗很剛,柴榮也很剛!)

其實,自宋以來,天下僧人已無免稅之說,南宋之時還要稅銀于朝廷。前元之時,元廷待僧人寬容,才有免稅一說。

Advertisement

我朝方興,陛下仁德,所以沿襲前朝準其免稅,但此等僧人可曾念過陛下天恩?臣聽聞,各地每有災,竟然有寺廟放印子錢,使得百姓賣兒賣也無法償還!

殿下,事關國家名爵位,事關天下土地民心,僧一事,斷不可拖!

凌漢大聲咆哮,眾文臣群憤慨雙眼放,垂足頓大有馬上沖出去,把天下僧人都給強行還俗的架勢。

其實,大明之所以有僧,還是老爺子造的弊端。當初為了拉攏江南各方勢力,才許下了這些好

而由于老爺子當初當過和尚,有些地方員不明所以,對僧人過多的寬容放縱。種種況纏在在一起,才造了大明,現在有這麼一群可以免稅的階級。

老爺子認為,除了讀書人之外,凡是不種地的都是不務正業。

朱允熥心里,凡是不稅的,都是壞人。

卿所言,孤深以為然!

朱允熥手指輕輕敲打桌面,點頭贊道,孤讀史書,五代十國時期,僧人不但要稅,還要參軍打仗,服勞役修筑城池,運送軍需。世如此,怎麼一到了盛世,他們就抖起來了呢?

佛法,孤是贊同的,是敬畏的。可是僧人,宣揚佛法之人,現在居然也掉進錢眼里了。年前,孤去了城外幾古寺,寶剎莊嚴把紫城都比下去了。且不說他們手里千上萬的田畝,就算是年節時,百姓給的香火錢,都夠他們一年吃用了!

那些和尚,個個紅滿面,僧袍鮮亮麗。若是有頭發,倒像是富家翁一般!

你說他們要那麼多田地,那麼多錢,有什麼用呢?

若是收養孤寡,造福百姓也就罷了。但是.........放印子錢?鉆不稅的空子,囤積田地?

Advertisement

再說,如今我大明朝政清明,四海安樂,國力強盛,就算是國家有難,也用不著他們!

可是........說到此,朱允熥話鋒一轉,故意面,僧人,廟產等事古已有之。況且,歷朝歷代多有皇帝信奉佛教,名山大川淵源已久,貿然之,恐怕..........

殿下!

朱允熥話音未落,幾人頓時出列。

方孝孺,黃子澄等人神,開口說道,我等讀圣賢書,上為君王,下為百姓。殿下仁德之君,臣不忍殿下落罵名!

為難?臣等來干!為大明,為天下除一陋習,臣所愿也!

看看,這就是頭鐵的好

頭鐵之人,看到墻就要撞。看到事,就要死磕。上面一揮手,他們就上!

諸學士!朱允熥看似容的說道,大明肱骨也!

現在讓你們這些頭鐵的,把天下僧人免稅的特權取消,做職剝奪,清查他們的田產,核定他們的人數。讓僧人的錢,變國家的錢。

以后再用你們這些頭鐵的,死磕你們自己人,取消你們讀書人免稅的特權.......

一句肱骨,眾翰林學士昂首,大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氣概。

孤,也不是要全盤否定,特事特辦特人特管。僧還是要有的,但不能那麼多,也不能是個主持就能當。

選幾個僧人中的得道高僧,為天下僧人表率,掛在禮部之下,管理天下僧人。

寺廟的廟產,也不能一并都收了,要留些給他們種,讓他們自給自足,有口飯吃。僧人的一切特權,全部取消。出家人嘛,佛說眾生平等,他們出家人總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臉。

僧人的數目,要嚴格控制。若有人要出家為僧,需要和府購買度牒。

Advertisement

說著,朱允熥站了起來,走到臣子們中間,繼續說道,方才傅卿說天下學撥款一事,孤有個建議。

眾臣面上一,凝神傾聽。

各地清查出來的寺廟田產,可以拿出一部分充作產。每年的產出,專款專用,專門用于學中學子和老師上。每年僧人和朝廷買度碟的錢,也劃在里面,用在學上!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如此以來各地學有了一個長期的保障,國家再加大教育的扶持,天下的讀書人種子不就多起來了嗎?

這時,朱允熥看看左右,笑道,你們看,如何呀?

殿下!

翰林學士中,白發蒼蒼的大學士詹同,國子監祭酒胡季安等人,已是熱淚盈眶。

殿下此舉,乃千古罕見之德政。勢必,銘記于史書,萬年傳唱!幾個老學士,附大禮。

殿中群臣,無不贊嘆。

大明開國以來,重武輕文。國朝二十五年來,凡事都是武人優先,何嘗對天下讀書人,有過如此的優待!

劉三吾等大學士,看著朱允熥,眼之中滿是欣和贊嘆。

這是才是他們希的好皇帝,這正是他們希的好君主!

孤這也是借花獻佛!朱允熥把幾個老臣扶起來,笑道,你們,才真是為國辦事之人。

說著,頓了頓又道,不過,這事,不能大張旗鼓的辦!畢竟,天下僧人眾多。彼等僧人,免稅久矣,孤不想有什麼波折!

可借戶部清查司,用清查田畝之名!戶部尚書傅友文說道。

可命各地按察司,檢舉不法僧人事,臣等彈劾后,明發天下,以治之!督察院史馮堅開口。

也可讓地方府上奏,有寺廟藏人口,對抗朝政!方孝孺也冷臉道,有了由頭,想怎麼查,就怎麼查!天下事不怕不知道,就怕不想查,看他們到底誰是干凈的?

查了之后,想怎麼置他們就怎麼置,免稅?做?哼!做夢去吧!

說著,方孝孺古板的臉上,出幾分狠辣,說佛法,他們說了算。說國法,咱們說了算!

頭鐵的人鐵起來,損招也是一個接一個。要麼說,得罪誰都別得罪知識分子呢。

如此甚好!

朱允熥掌笑道,方學士,委屈一番。你是翰林學士,加戶部侍郎銜,領黃子澄等人,辦理此事!

且慢!邊上,凌漢朗聲道,殿下,臣為吏部尚書,亦有管理之責。臣托大,臣主,方學士為副..........若不能把那些賊禿.......僧人查的明明白白!

說到此,凌漢擼起袖子,滿眼兇,臣甘愿,告老還鄉!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