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于靜姝好奇地朝那嫂子看了一眼。
“我也是聽村里長輩無意間說起來的,那時候我才七八歲,我媽帶著我串門,嬸子們都以為我小,啥都聽不懂,我在一邊玩,們就在炕上嘮嗑。”
說到這,那嫂子瞇著眼睛回憶了一下,說道:“當時一個嬸子說什麼飛出去的金凰回村來了,我在一邊支著耳朵聽,半天才聽出門道兒。原來咱們村還有個的,和霍旬他媽年歲差不多大,也是從小在村里長大的,只是平時不怎麼起眼。誰知道霍旬他媽最后嫁給霍老漢,這的倒不知道因為什麼,進縣城上班去了。”
“在村里應該也有親戚吧!回來看親戚應該不算什麼怪事啊!”
于靜姝等著那嫂子的下文。
“回來看親戚不是怪事,可早年和霍旬他媽也沒啥,不知道咋的,卻回村來看霍旬來了。那時候霍老漢還沒娶趙娟,霍旬過得也算還行,這的回來看霍旬,還給他帶了不好吃的,村里那陣子還傳閑話,說這的是不是想給霍旬當后媽……”
“這也太離譜了,霍老漢又不是什麼香餑餑,來看霍旬的那個人怎麼說也是縣城戶口了,能看上他?”于靜姝覺得村里人的想法有些可笑。
人的確有很多不看重出,可是男方自己本人也得優秀才行,霍老漢是個什麼玩意兒!
那嫂子聽了于靜姝的話,表有點微妙,“你還別不信,這事傳得有鼻子有眼的,你當是因為啥?那的當時都二十好幾了,還沒結婚呢!后來是等到三十多了,好不容易才結得婚,還嫁了個歲數大的。我們都尋思,這人長得也不難看,還有好工作,咋就找不著對象?怕不是有什麼不能跟外人說的病呢!”
于靜姝一時半會兒,想不出這事和霍旬以及霍旬的母親有什麼關系,只把這事當一件陳年八卦,沒有特別放在心上。
之后那嫂子又和于靜姝說了許多霍旬年時候的種種遭遇。
只不過男有別,霍旬十幾歲的時候,那嫂子也是大姑娘了,所以知道的也不是很多。
而且兩人聊了這麼久,村里的糧食也分了不了。
那嫂子在排隊的隊伍里看見趙娟和霍老漢,就住了,沒再說霍旬的事。
“這可真是報應,這倆老登現在也得天天死命干活兒了……以前人家霍旬當兵的時候,他們在村里過得那一個恣兒!”
于靜姝心說這本來就是他們該干的活,算什麼報應。
讓他們也挨十幾年的揍,那才報應呢!
冷漠地瞥了霍老漢和趙娟一眼,發現他們正嫉妒又畏懼地看著,才面帶譏諷地轉開了目。
霍老漢被于靜姝的態度氣了個夠嗆,可上次的教訓實在是讓人印象深刻,讓他不敢再去招惹于靜姝,只能漲紅著老臉,把想罵的話憋在了肚子里。
等排隊好不容易到了他們兩口子,人家會計一核對工分,竟然說他們一家子只能分九百多斤糧食,還是帶皮的糧!
這年頭不能上工的孩子一年都能分一百八十斤糧食,只是工分不夠,需要補一些買糧款。
霍老漢家里除了霍臨,還有兩個小的,村里為了保證老人和孩子的溫飽,一般即便錢不上,也不會扣掉這部分糧食。
所以霍老漢和趙娟兩個人忙活了一年,竟然只掙了六百斤的糧食,平均一個人也才三百斤,去磨坊打出來還有損耗,能剩下的就更了。
霍老漢站在原地,呆若木。
會計嫌他杵在這耽誤后邊人領糧,語氣很不耐煩地說道:“你還當是以前呢?人家霍旬現在也不當兵了,在村里那份額外的糧食早沒了!”
原來利業村大隊當年為了響應號召,大隊規定,要是誰家孩子進了部隊,導致家里了一個壯勞力,這個人的工分就按每天八工分的標準,由大隊均攤。
也就是說,霍旬在部隊那幾年,霍老漢家相當于有了一個每天掙八公分還不吃飯的勞力,每年能白領一份糧食。
時間長了,霍老漢一家子習以為常,都忘了這份糧食是人家霍旬進部隊做貢獻換來的了。
霍老漢和趙娟自從霍旬當兵以后,干活就糊弄,覺得反正糧食夠吃就行,真正的好東西還不是都得拿錢拿票買?
一家子仗著能從霍旬手里咔哧東西,活也不好好干,別人家半大孩子都能打豬草掙工分了,他們家霍臨還十指不沾春水呢!
這農活糊弄了七年,霍老漢和趙娟歲數也大了,再想撿起來像從前那麼利索也就難了。
加上今年春天那陣子,霍老漢和趙娟因為霍臨的事,忙前忙后的,就沒好好上工,利業村大隊又是人三勞七……
種種因素累積在一起,就導致霍老漢和趙娟今年分的糧食直接來了個大跳水。
村里有人看不慣霍老漢以前人五人六的那個樣兒,這時候免不了出聲嘲諷。
“倆人兒才六百斤?我聽說人家老林家軍一個人都快能分這麼些了!”
“那能一樣嘛!人家軍在村里可是數一數二地能干,一天十二個工分,霍老漢那麼大歲數了,哪能這麼比?”
“不這麼比還能怎麼比?除去均攤的糧食,這倆人一人一天能掙個五工分就不錯了!咱們平時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兒,有的人還在地頭上福呢!就是人家城里知青,也沒有一天掙這麼工分的,就他們能擺譜!”
你一句我一句的,把霍老漢兌得人都矮了一截。
霍老漢也顧不得和會計掰扯了,趕和趙娟抬著分到手的糧食,送到了推車上,兩個人灰溜溜地把糧食推回了家。
等到了家里,兩口子才后知后覺地開始犯起了愁。
九百多斤皮糧,就是不打得太細,除去苞米瓤子和幾十斤苞米麩子,出來的糧食也只有七百多斤不到八百斤。
平均一天兩斤多糧食,兩大兩小四口人吃哪夠啊?
現在又不比從前,家里副食品多。
他們兩口子還得下地干活,這吃得就更多了。
這麼些糧食可能都不夠一年攤煎餅的!
霍老漢和趙娟兩個人在家掰著手指頭犯愁,大隊分糧的地方,于靜姝卻正在挑挑揀揀地換細糧呢!
“玉米留一百斤就夠了,剩下的都換大米和白面。”
會計聽了,暗嘆城里姑娘不會過日子,又確認似的問了一遍。
“小于知青,你可想好了,你和方知青兩個人,就留一百斤苞米?”
ps:本章中有關霍旬額外的工分,參考的是《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中的一個例子,一般有這種補的大隊,在當時算是比較富裕的大隊,并不是所有生產隊都有這種規定。
有空間的小孤女宣秀秀,打算回鄉下低調做富婆。 一朝收穿越預警,她瘋狂囤積物資。 然而她穿進無敵男主六零年代文中,成一註定早死女炮灰。 開局被養母賣給癩子,人送外號“女鐘馗”。 珍愛生命,遠離男主。 她當機立斷與提親男同誌閃婚,這下總不怕吧。 祛痘養膚美顏,在饑荒年代謀生存,謀出路。 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的。 誰知,結婚證下來,宣秀秀看到老公真實姓名,瞬間傻眼。 請問,現在興離婚嗎?
本是古医世家天才继承人,一睁眼却穿成炮灰女配? 谁人都知,永安侯府嫡长女夏落是个草包。 嫁了病秧子太子,全上京城都在可怜她,太子却神奇病愈。 昔日战神重返巅峰,视她如珠如宝。 面对一屋子莺莺燕燕,众人都在看她笑话,她却直接躺平。 宫斗争宠?不存在的。 她只想当一条混吃等死的咸鱼。 ...... 太子狼光一闪,慢慢靠近:咸鱼孤也可以。 夏落:??? 【甜宠,双洁,无虐,放心食用】
陳皎娘是長公主親女,她爹是當朝侯爵,祖父祖母更是長安的風流人物。 奈何陳家三代單傳,眼看家裏爵位財產被外人算計,陳皎爲守家業,咬咬牙穿上士袍扮作男人。 這年頭,當紈絝公子哥也不容易。跟誰混,怎麼混,該惹誰不該惹誰都是學問。 幾位皇子正直英年打得激烈,混得好榮華富貴天子近臣,混不好全家都要蹲大牢唱鐵窗淚。 幸好陳皎是穿書,知道當今太子爺雖目前處境危險,將來卻能成功登頂。 而且太子風光月霽,溫潤如玉,受滿朝文武愛戴,是芝蘭玉樹的翩翩公子。入股太子黨,職場生涯未來可期! 陳皎當即爲抱大腿事業而忙碌,爭當愛崗敬業第一人。太子伸手她遞茶,太子風寒咳嗽她哭天喊地親手熬羹湯,太子被圈禁她翻牆送飯! 在陳皎一片赤子之心中,太子爺他終於彎了!! 陳皎:…… 陳皎爹孃:…… 陳皎奶奶尖叫:我早說別送那個荷包,你們爺孫倆偏不聽! 陳皎爺爺抱頭,叫得更大聲:那是平安符!!
一覺醒來,顧言音發現自己正與人春風一度……在男人冰冷的目光中,她倒霉地發現自己穿成了一本古早狗血文中的炮灰女配。龍傲天男主的未婚妻,重生女主的繼妹,一個為了襯托女主多麼討喜而存在,徹徹底底的炮灰。在得罪女主后,更是被女主的追求者直接推落懸崖…
正和小鮮肉在海島度假的簡瑞希穿書了,成為某經典豪門寵文里,和女主前后腳嫁入豪門的對照組。 女主手握豪門寵文劇本,和豪門丈夫的真愛故事感天動地;而她卻是標準的“豪門媳婦不好做”劇本,公公婆婆只知道催兒子,拼完三胎還要拼四胎五胎,豪門老公卻在外面花邊新聞不斷,導致是個八卦豪門帖里都要嘲她人前顯貴人后落淚。 簡瑞希卻半夜在被窩里無法抑制的笑出豬叫,豪門生活她來了……
——欠一塊錢,債主是大爺,欠一千萬,你是債主大爺。 ——世子欠款上億,她走哪兒都是大爺。 容昭穿成安慶王世子,安慶王病中得獨子,立刻請封世子成功,病當即好了大半,然后發現—— 壞了,“獨子”是個小丫頭! 是老夫人和王妃為讓他走得安心,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