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宋朝當暴君 第172章 曲端陛見

《回到宋朝當暴君》 第172章 曲端陛見

與曲端一起來的還有涇原路新任經略使王庶的彈劾奏疏。

彈劾誰?

肯定是曲端!

曲端絕對是大宋西北第一問題人

這家伙正史上是被張浚和吳玠聯合起來殺死的。

而吳玠,最開始其實是跟著曲端混的。

既然吳玠跟曲端混,為何還要向張浚進言殺曲端?

問題就出在曲端自己上。

張浚去陜西搞大戰略,去后當然是要搞好各方關系,提拔優秀人才,這沒問題。

而且張浚第一個發覺的人才就是吳玠。

各方人才的思想工作也被張浚做得相當不錯,要不然也不會同意跟金軍拼。

但唯獨有一個人不買賬,這個人就是曲端。

曲端在西北不僅僅不聽從經略使調令,還想殺自己的直屬上司,也就是王似。

這就有謀反的意思了。

而張浚則在朝廷用自己的全家命為曲端保證他不會謀反,后來還親自給曲端拜將。

結果呢?

最后張浚還是聽吳玠的意見,殺了曲端。

至于吳玠為什麼要殺自己的老上司,理由也很簡單。

曲端派吳玠去跟金軍完撒離喝打,第一次吳玠直接把完撒離喝打得當場大哭起來。

第二次兩軍正要對壘,曲端突然讓吳玠退軍。

呵呵,兩軍對壘,說撤就撤?

只要吳玠敢撤,金軍沒殺過來,張的氛圍,立刻讓全軍先崩潰。

打仗不是鬧著玩的,許多士兵打仗之前甚至會出現應激反應,氣氛抑得可怕。

所以軍隊里一直有一句話:敢搖三軍軍心者,殺無赦!

這個時候吳玠肯定不可能撤,結果曲端把吳玠扔下,先跑了。

這就是吳玠和曲端之間埋下禍的原因。

曲端不是一般人,他打仗也很厲害,他知道臨陣退兵是大忌,卻還要吳玠臨陣退兵,很顯然就是想故意害吳玠。

Advertisement

機就是吳玠被張浚看重。

所以,回到曲端這個人上,他是一個很有才能,但是心狹隘、野心的家伙。

這人實在不適合待在軍防要地,不然破壞肯定比實際作用更大。

要知道,吳玠之前可是曲端手下最神勇的大將。

這是正史上的故事。

西北的節奏被趙寧的大戰略改了。

但王庶依然一封奏疏,彈劾曲端!

彈劾的原因也很簡單:不聽調令。

他說的不聽調令,是長安會戰以后,陜西各路正在調度組建新防線,為經略司統制,不聽從經略使統一安排。

這個罪名,在大宋朝可是非常嚴重的。

大宋對武將的提防,歷朝歷代最嚴重。

武將不聽從調令,可以直接視為謀反。

所以,王庶的這份彈劾奏疏非常嚴重。

如果讓京師那些文知道了,肯定會炸鍋。

但現在當事人曲端,來了京師。

曲端當然會來,因為趙寧給了他云麾將軍的武散

武散是武將中的閑,沒有的權職,主要跟俸祿掛鉤。

品階在從三品。

之前曲端的品階是從六品,相當于一口氣提拔跳了六級。

曲端有野心,想要高,那就給!

所謂將取之必先予之。

可以給,但是你得來京師來陛見吧?

于是,曲端就來陛見了。

此時,就在宮外聽宣。

趙寧沒想到,手里剛剛接到吳玠的捷報,又聽聞曲端的到來。

要知道,歷史上,趙構也是宣召過曲端的,但曲端沒敢去臨安。

原因是曲端當時剛做了幾件僭越之事,心里打鼓。

而現在,曲端來了,在各方矛盾激化之前,到了京師。

西北部這刺頭,總算的解決了。

Advertisement

對于曲端,趙寧另又安排。

既然他來京師陛見,當然就別想再回涇原路!

至于王庶的彈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圓理。

陳規說道:“臣已經寫好河北、河東新的防策論,請家過目。”

果然啊,人才用起來就是省心又省力。

“卿真乃朕是良臣也!”趙寧對興地說道,“現在北線戰事吃,邊防建設迫在眉睫,但工事人才供應不上,所以朕思來想去,打算建一個格院,專門培養這方面的人才,為軍防工事所用,卿覺得如何?”

“若是如此,自然更好!”

“你此次防有大功,朕擢升你為工部侍郎,統管大宋北線防建設!”

“臣謝陛下,必當竭盡所能。”

“好,關于格院,朕這里也有一些想法,朕已經擬好初稿,你先拿回去看看。”

是儒家專門研究“之理”的學科,它與科學的概念已經很接近。

大宋是非常注重科技研究的一個朝代,但卻缺乏系統化的理論研究和記錄。

科學之所以能取代舊世界,最本的原因是,科學的理論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后,會產生發式結果,也就是所謂的工業革命。

但科學本是需要很多條件的,否則很難推進。

例如大宋的度量衡,還不夠確,不夠確就無法進行更加細的實驗。

當然,這是個需要一步步梳理的事,趙寧先將一些自己的看法寫了出來給陳規,此事急不得。

等格院建立起來后,新學其實才有土壤,邊防工事的人才才能源源不斷。

真正的大規模戰爭,不是突襲一兩場勝利就完事了,它必然牽涉到道路修建、橋梁打造、壕挖掘、城池鑄造,甚至火開發、戰車改進。

Advertisement

例如河北之地,已經被打廢了一大半,如果以后大宋沒有強大的基建能力,就不可能北伐。

為什麼?

因為河北一帶已經是真空地帶,金軍打大宋縱深拉太長,大宋北伐金軍何嘗不是縱深太長?

所以問題回到正常戰略布局上來,強悍的基建能力,是大宋想要打逆風局的基礎之一。

而基建能力不是一揮手就有的,人才是需要培養的,制度是需要重建的,資源是需要一鍬一鍬挖出來的。

等陳規走之后,趙寧才讓人將曲端召了進來。

曲端的職務趙寧都想好了。

此時,曲端還不知道自己已經回不去陜西,他在宮外又焦慮、又興地等待著聽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