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宋朝當暴君 第200章 舊派的反擊

《回到宋朝當暴君》 第200章 舊派的反擊

趙寧出來得低調,回去的也低調。

此時,政事堂,能砸的杯子都砸了。

為了促進氣氛的和諧,趙鼎命人將椅子全部搬出去,大家還是站著議事吧。

畢竟椅子是來坐的,不是用來問候對方的。

既然不坐,就搬出去。

又命人將碎掉的杯子全部打掃出去,隨手政事堂大門閉,繼續議事。

一邊的中書主書提筆做著議事紀要。

一片死靜。

突然,吏部右侍郎李純佑怒拍桌案,大聲喊道:“許相公!您不要避重就輕!現在的問題是那些員去農政司鬧事的問題嗎!現在是農政司的陳東,提了個新政條則,您知不知道這條新政條則一旦推行,是什麼后果!”

眾所周知,李純佑的靠山是尚書左丞蔡懋。

尚書做是東府宰執的配置之一。

中書侍郎兼尚書右仆,即右相,正宰相。

門下侍郎兼尚書左仆,即左相,副宰相。

尚書左丞,副宰相,主要是執行,人稱執政

尚書右丞,副宰相,也是執行,人稱執政

這是宋神宗元改制后的配置,是恢復三省六部實權,尚書左右仆本是尚書省一把手。

而尚書省是管六部執行的,中書省佐天子政令頒發,門下省有駁回權。

這是三省的權力關系。

為了更好的讓朝廷政策執行,宋神宗讓中書省的中書侍郎兼任尚書省右仆,讓門下侍郎兼任尚書省左仆

也就是說,把尚書省的一把手分拆為二,讓中書省一把手和門下省一把手兼任。

這樣中書省的宰相既可以頒布政令,也可以管六部的執行。

而尚書的左丞和右丞,是輔佐左右相執政。

又以右相為首。

這就是宋神宗元改制后的朝堂配置。

Advertisement

神宗是希通過這樣的改制,提高行政效率,但其實效果并不佳。

因為文越來越臃腫,人浮于事,絕非改個制就能做到的。

尚書左丞蔡懋可不是好惹的,他爹是蔡確,宋哲宗時期的門下侍郎,也就是左相,副宰相。

(宋以左相為副相,右相為宰相)

而且他老丈人更牛,馮京!

馮京是宋仁宗時期的狀元,而且是大宋朝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的狀元。

什麼是三元及第?

鄉試、會試、殿試全部第一。

馮京既做過參知政事,也就是現在的門下侍郎左相,又擔任過知樞事,也就是張浚的位置,樞院一把手。

門生滿天下。

更重要的是,馮京也被貶過,且是因為反對王安石變法被貶。

蔡懋這個人,在政壇上,無疑是披著好幾層環的。

背后的蔡家、馮家,都是家大業大,樹大深。

李純佑是蔡懋的人,蔡懋是舊派馮京的婿。

王安石變法的新舊派之爭,到北宋滅亡都沒結束,直到趙構重立南宋,才徹底終結。

蔡懋就是個典型的舊黨,提到變法,舊黨們已經不是思考變法的合理了,而是只要是變法,就是錯的。

這就跟21世紀網上爭論各種問題一樣,大家不是在探討問題本了,而是一種緒化對立。

蘇軾這個中間派,認為王安石之過急,又認為司馬過于保守迂腐,于是兩邊不討好。

真正清醒的人,是不能說話的,說話就來“烏臺詩案”。

所以啊,陳東現在搞的這個《京畿路新政條則》,在舊派們看來,就特麼的是王安石的新法死灰復燃,并且添油加柴,想要把新法的火焰重新燃燒。

而舊派們雖然在宋哲宗時期失勢,又在蔡京時期被打得灰頭土臉,可有些人他們就是藏在朝堂的隙里,等待機會。

Advertisement

打著王安石繼承人的投機分子蔡京下野,舊黨機會來了。

大宋朝進靖康元年,金軍南下,朝堂就進到謎之作中。

例如宋欽宗趙桓不想著退敵,卻召集大臣把王安石請出太廟。

把金人南下之局面的主要原因按到王安石上,都怪王安石變法,使大宋變這樣。

到后來趙構立南宋,想要把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按在王安石上,將王安石貶為千古臣。

但其實沒有王安石,大宋財政早就崩潰了。

神宗更沒法搞元改制,而元改制的本質是加強皇權,削弱相權,例如提尚書左右丞為副宰相,皇帝就可以直接過宰相,讓尚書左右丞執行政令。

加強皇權當然是得罪士大夫的行為,天下士大夫噴王安石也多半是利益問題。

回到政事堂此次的爭論上,大宋朝的宰執們,以及各部侍郎高都在場,議事的風向,儼然有向當年變法的爭論轉變。

尚書右丞許翰說道:“諸位不要把問題討論偏了,現在是討論員圍攻農政司的問題,是誰挑唆的這件事?”

李純佑說道:“為何那些員會去見陳東,因為陳東這個新政條則禍國!這是有人借著變法的名義,結黨營私,這不就是當年的蔡京嗎!蔡京是被當今天子親自罷免的!諸位都忘了?”

這一頂大帽子扣來,周圍陷沉默中。

趙鼎說道:“許相公說得對,為何會有這麼多員去圍攻農政司?這是大宋,大宋是天朝上國,禮儀之邦,朝堂有綱紀法度,數十名員圍攻農政司,統!”

蔡懋說道:“大相公,我們難道不應該反思,為何會有數十名員去圍攻嗎?茲事大,若有人一意孤行,釀更大的局,如何收場?”

Advertisement

蔡懋又掃視一眼眾人,說道:“前線的軍糧備好了麼,軍餉備齊了麼?若是金賊在此時發兵,當如何!”

又陷沉默中。

“高俅在農政司門口毆打朝廷命,這又統,朝綱若敗壞,如何保證人心穩定?人心不穩,如何共同抗擊金賊?”

一個又一個尖銳的問題拋出來,多方勢力以農政司的新農政條則為由,卷了進來。

顯然,反對者,已經不約而同形龐大的勢力,他們如同一座山岳橫陳在面前。

這還只是京師,在四輔之地,到底會引起怎樣的反應?

這一刻,改革的阻力,才真正顯現出來。

此時,趙寧已經抵達皇宮。

而高俅也快速了文德殿,將上午采集的口供,呈遞給了趙家。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