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什麼都要憑票供應,能夠用來做鞋底的面料,都是舊的補都不能補的服。
結實不結實也就不多說了,但稍微多用點布肯定舍不得。
也難怪姚冬雪覺得穿著布鞋不舒服,
又容易、鞋底還薄。
農村這地方,到底都是大疙瘩小疙瘩的泥、石頭、果實、斷枝等,踩在上面腳底板都能刺疼。
所以姚冬雪學會自己做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空間不能穿的舊服、舊床單,還有妹的那些碎布,把鞋底加了厚了一倍。
當然這樣的鞋子姚冬雪是不能拿去跟李知青們一起做的,
于是,最近一段時間,姚冬雪又開始獨自一人呆在宿舍忙了起來。
當然,對外的說法是材料不足,只能在宿舍看看書了。
其它人也能理解,姚冬雪畢竟是剛下鄉不久的知青,看也不像是家里不寵的孩子,帶來的服布料應該都不錯,用來做鞋確實是浪費了。
這樣安靜的時間并不長,
在姚冬雪把松子、榛子等都準備好,并且約了知青點其它人想要用知青點的大鐵鍋炒些干貨的時候。
一進里,單獨住著的兩個男知青找到了何建國:
“隊長……那個我們能夠搬到大宿舍去住嗎?”
何建國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周東明,他話里的我們,應該是包括了一旁的唐建軍。
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唐建軍好似在想事一般,低著頭,連腦袋都沒有抬一下。
心中狐疑歸狐疑,何建國還是點了點頭,道:
“搬大宿舍當然可以,但大宿舍燒炕吃飯都是一起,你們得跟其它知青好好商量。”
聽到說燒炕吃飯都一起,周東明跟唐建軍兩人臉都有些微的變化。
何建國假裝沒有看到,直接來了劉暢跟張明亮兩人,
現如今,男知青的大宿舍里除了住著他們兩個老知青之外,還有寧波等三個新知青。
因為人多,再加上今年知青們也確實沒有閑著,大宿舍存儲的柴火還是頗為充足的。
聽白秀秀說,以往冬天的時候宿舍里的炕基本上只有晚上才一直燃著,白天再冷也就是架個火盆。
今年他們竟然偶爾可以奢侈的睡個懶覺。
至于知青這邊,因為姚冬雪段巧蘭兩人攢的柴火都只多不。
大家經常會聚在段巧蘭、姚冬雪的宿舍一起做鞋,倒是解決了白天取暖的問題。
看到兩人去了大宿舍那邊商量,姚冬雪他們用早就準備好的河沙開始了今天的工作。
村有過年自己炒點炒貨的習慣,
做法也很簡單,用篩過的細炒在大鐵鍋里炒熱。
然后把干貨倒進去,控制好火候一直翻炒,
這樣炒出來的干貨外面不焦,里面又香又脆。
因為折騰起來頗為費力的原因,基本上只有過年的時候家家才做。
平常偶爾會做的人家,要麼是比較疼孩子,要麼就是稍微有點家底的。
當然,得人手充足前行!
而知青點,現在最不缺就是人手。
姚冬雪特意跟段巧蘭、江正兩人約過,他們的干貨是早就準備好的。
現如今,有經驗的白秀秀跟李興知指導,段巧蘭燒火,需要力氣的翻炒則由姚冬雪負責。
等炒了一鍋出來,一群人給給嘗了一下,
果真,外面看起來除了干了一點之外,基本看不出來變化。
但里面的果仁那真是又香又脆。
姚冬雪看大家喜歡,大方的一人分了一小把。
看兩人已經掌握了方法,其它人也回宿舍去準備干貨,準備借著東風,也拼湊著一起炒一點。
知青點的知青們在姚冬雪姐夫來收山貨的時候,也基本上把他們自己的收獲賣掉了。
現在攢的這些,都是后面的收獲。
當時村子里的大娘們實在是搜刮的太厲害了,后面知青們的收獲實在是不多。
現如今,要不是看到姚冬雪他們炒的實在香,太饞了!
還真舍不得現在就炒來當零。
廚房里忙的火熱,眼看著最后一鍋都快要出鍋了,白秀秀忍不住問道:
“何隊長,大宿舍的那些男知青不炒的嗎?怎麼還不見人來?”
趁著沙是熱的,篩出來后趕再炒啊!
“我去看看!”何建國也有些疑。
明明早上說起這事的時候,劉暢反應很積極啊!
姚冬雪看到鍋里的炒貨已經開始篩了,轉出了廚房,準備先回宿舍里再拿些松子過來。
原本就想多炒一點,可是做這些東西要用到廚房里的大鍋,才一直忍不到現在才提出。
現在借著等待的時間,也正好再來一鍋!
出了廚房,姚冬雪就看到男知青大宿舍那邊好似在吵著什麼,但心急去拿東西,就沒有多看。
等到東西下了鍋,姚冬雪立刻想起剛才看到的事,對大家說道:
“是不是出什麼事了?我剛才出去的時候看到大宿舍那邊好似在吵架?”
知青除了已經徹底不跟大家一起行的劉秀蘭之外,其它人都在這里。
大家自然明白,姚冬雪說的大宿舍是男知青們的宿舍。
做為除了何建國唯一在廚房里的男知青,江正分好剛剛炒好的花生。
他想要炒的干貨數量不,種類還特別齊全,所以都得跟其它人湊在一起炒。
這也是廚房明明也在一進,大家卻沒有注意到外面的聲音的原因。
剛好江正的炒貨也全都炒好,他干脆一起拿起來,對大家說道:
“那我送東西回宿舍后去看一下況吧!”
既然沒人來他們,應該也不是什麼大事才是!
不只江正準備放了東西去看一下況,其它正在收著炒貨的人也都是同樣的想法。
剛炒出來的炒貨不能直接收,不然容易產生蒸汽,反倒會回。
但如果一直放著不收,那也肯定不行。
所以即使要了解況或者是看熱鬧,大家都準備回各自宿舍把東西收拾好再去。
很快,整個廚房里就只有還在燒火的段巧蘭,以及不停翻炒的姚冬雪。
們兩人暫時走不開,也就沒有跟著其它人去了解況。
等到手上這一鍋的炒貨又可以出鍋了,出去的人卻一個也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