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七十年代囤貨日常 第79章 換豆腐

《七十年代囤貨日常》 第79章 換豆腐

到了豆腐大娘家才發現,相比起村里零星能夠見到的人,這里才是真的人多。

做豆腐的大娘其實算是半個公家人。

村沒有自己的豆腐坊,這位大娘家因為有石匠,做了村最大的石磨。

所以每一年過年前,村都會集組織磨豆腐。

沒有參與的也能用其它東西來換。

當然,村的人基本上都是用黃豆換!

至于姚冬雪他們這些知青……

“換整板?”村會計抬頭看向姚冬雪再次確認著。

“整板不能換?”姚冬雪有些納悶的回頭看向知青點的老知青們,這事好似沒有聽說過啊!

“那倒不是!”村會計搖了搖頭,繼續問道:“你準備怎麼換?”

一旁本已經排了隊的江正干脆讓了位,他看到姚冬雪換好后,立刻拉去了一旁:

“你換這麼多準備怎麼吃?”

“一部分做包子……還能做豆腐丸子,然后做些釀豆腐,魚頭豆腐湯,再留一些做凍豆腐,還可以做點豆腐干,烘點臘豆腐干……”

越是數著,姚冬雪就越覺得不夠。

看向江正、段巧蘭兩人,忍不住兩眼一亮:“你們呢?準備換多?用來做什麼?”

姚冬雪臉上的表太過于生,讓江正兩人反應不過來都難。

兩人無奈的互視了一眼,江正先開口了:“我就準備換一些燉魚,還做點凍豆腐。”

段巧蘭在一旁點了點頭,但剛才聽到姚冬雪的話,忍不住問道:“豆腐包子我知道,就是豆腐丸子跟釀豆腐是什麼?”

“豆腐丸子,就是豆腐弄碎加上其它配菜、大蔥、調料做丸子油炸!釀豆腐……其實要用型的豆腐泡,但這里沒得換,我想回去試試能不能做。”

Advertisement

姚冬雪說到最后有些心虛,準備做的釀豆腐并不是想要自己做豆腐泡。

而是準備用空間里的豆腐泡來替代!

像這樣的常用食材,姚冬雪的空間里很是齊全,就是數量不多罷了。

而且,平時沒有適合的機會,不好拿出來。

這一次就買了這麼多的豆腐,除了確實準備多做點吃的之外,更多的,還是想放一些進空間里。

段巧蘭聽的暈暈乎乎,想了想,還是不準備湊這個熱鬧。

倒是江正,跟姚冬雪商量了一下后,也準備自己要半板,剩下半板就算是幫姚冬雪換的了。

段巧蘭也答應了換一整板,除了自用部分,剩下的也是給姚冬雪換的。

很快,所有知青們都換好了豆腐。

難得來村里一趟,大家除了在豆腐大娘這邊換了豆腐之外,還要去村里的供銷點。

是的,村也有自己的供銷點。

村是個大村,所以公社在這邊設了一個供銷點。

只是供銷點能換的東西比較有限,而且在供銷點換東西沒有什麼私。

所以,知青們如果不是必須,基本上寧愿多花點時間去公社或者縣城,也不會在村里的供銷點換東西。

村里供銷點的人也知道這一點,看著難得來一回的知青們,忍不住暗自撇了撇

姚冬雪還是第一次來供銷點,嚴格來說,甚至在此之前,都沒有聽知青們提起過這個地方。

供銷點也位于村中部,距離他們換豆腐的大娘家不遠。

供銷點是村委特意建的,看供銷點的是父兩人。

父親是一個退伍老兵,住這里也算是村里以及公社的照顧。

唯一的供銷點員工則是他的兒,今年十七歲,是村里名人之一。

Advertisement

姚冬雪三人因為暫時沒有特別想買的,就自然的站在了一邊。

知青點其它人買東西的時候,三人也借機大概的觀察了一下。

供銷點的東西是真的不多。

除了村民們日常可以用上的之外,就是用大的玻璃罐裝起來的一些高價食品。

明紙包好的,五的糖果,

的花生、瓜子,

還有走親戚時最常見的油炸點心。

“那種點心好似要票……村里能有點心票?”姚冬雪忍不住低聲的問其他兩人。

那種點心姚冬雪也在公社的供銷社里看到過,重油重糖的東西,姚冬雪肯定沒有什麼興趣。

下鄉時姚家幾乎湊了整個家庭的票據給,也沒有多點心票。

村就一個村子,還能有點心票可以分?

“當然沒有!聽說是屬于過年特供,要錢不要票。”江正消息比較靈通,輕聲的跟姚冬雪解釋。

姚冬雪點了點頭,沒有再說其他。

很快,知青點的其它人都換完了,姚冬雪三人還沒有靠近。

站在柜臺里面的孩好似有些不耐,又好似好心一般的向三人招了招手。

我們嗎?”段巧蘭下意識的轉頭向兩人咨詢著。

姚冬雪、江正兩人也一頭霧水,但看到孩子已經皺起了眉頭,三人收了收背簍的帶子,走上前去。

“你們是今年新來的知青吧?需要什麼東西呢?”出了一微笑,看著三人道。

但早已經習慣了供銷社售貨員們的脾氣的三人卻有些不習慣,匆匆掃了一眼剛才站的稍微有些遠沒有看清楚的東西,三人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

孩皺了皺眉,有些煩躁的想要說什麼,已經換好的李興知就開口了:

Advertisement

“你們三個有沒有要買的?沒有就趕回去吧!好冷!”

三人松了口氣,立刻笑著向孩子點了點頭,轉就跟著其他知青們離開了。

看到一行人離開的背影,孩忍不住嘟起了

回頭看了看供銷點后面父親的背影,孩猶豫了一下,并沒有把心中的打算向父親說起。

“江知青對村里的人不太吧!”李興知說的十分肯定。

看著姚冬雪三人眼中相同的疑,李興知思考了好一會兒形容詞,才開口提醒道:

“你們這些新知青恐怕不太知道,在村,村民們其實并不排斥年青一代跟知青們結婚。”

這也是他們知青點這些年來,來了不知青,卻只剩下他們幾個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