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知青、楊知青、雷知青,你們才來可能不清楚,知青點除了公用的東西之外,其它的東西都是自己準備的。包括糧食!”
一邊說著,白秀秀還指了指旁邊架子上放兩排的糧食袋子,對幾人說道:
“你們可以據自己的飯量送糧食到廚房。但如果糧食沒有了又未及時送來,那麼知青點的飯菜就沒有你們的了!”
“除此之外,你們今年來的比較晚,自留地你們也沒有付出勞。那麼,平時你們就得多付出一些勞彌補其它知青才行!”
最后這一條,是白秀秀自己加上的,說的時候還特意看了一圈其它人。
包括姚冬雪他們這一批來的知青在,誰都好似沒有聽出差別一般。
也不知道是白秀秀說的太過于清楚,還是因為出來解釋的是白秀秀,鄭華意外的什麼也沒有說。
但他明顯臉不是很好看,看向窩窩頭的表更是苦仇深恨一般。
匆匆回去拿了兩人飯盒過來的楊雪兒憋屈了長出了口氣,才楊起笑,向白秀秀問道:
“那……不知道我們可不可以用窩頭換你們的飯菜?”
白秀秀掃了一眼那幾個明顯故意磨磨蹭蹭不開始吃飯的人,回答道:
“這個,你可以問一下本人。”
一邊說著,白秀秀還警告的瞪了一眼張明亮、寧波、唐建軍幾人。
在還沒有開始筷子的人中,就是他們的表現最明顯!
楊雪兒目環視了一圈,看著明顯飯盒還空著的白秀秀跟何建國兩人,正想開口。
何建國已經拿著飯盒走過去,直接打了飯,明顯沒有換的意思。
白秀秀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把飯盆里剩下的野菜雜糧稀飯裝進了自己碗里。
這下子,楊雪兒沒得選擇,目落在幾個沒有開的男知青上,有些猶豫。
下意識的楊雪兒看向一旁的未婚夫,發現他正滿臉不耐的在等著。
那一瞬間,前所未有的憋屈沖上楊雪兒的心頭。
可卻不得不強忍著心中的難,找了最近的唐建軍商量起來。
唐建軍倒也沒有為難人,爽快的答應了換,
但他只愿意接一半的稀飯。
只用窩頭配菜,干的難不說,肚子里總覺得不夠飽。
盡管吃倆窩頭明顯會比一大碗稀飯更頂!
可唐建軍還是寧愿先一下肚子飽足的覺!
楊雪兒沒有辦法,又找了一旁的張明亮換了一半。
原本也看到這綠不綠、黃不黃的窩頭有些奇怪,想要也換一下的。
結果現在這種況,讓再開口找第三個不認識的人換,實在是沒有那個勇氣。
一直在等著楊雪兒主前來接的寧波猶豫起來,正在他準備主出擊的時候,
他對面的劉暢重重的放下了筷子,
他一抬頭,就對上了劉暢略帶幾分威脅的眼神。
寧波下意識的低下頭,才發現,平時都怕熱坐的稍微有點距離的王永明跟宋康平兩人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靠住了他。
王永明甚至用左手艱難的夾著菜,覺察到他的目,王永明抬起頭來,對他扯了扯角。
那完全不像笑的笑容,讓寧波下意識的咽了咽口水。
下一刻,王永明筷子上艱難夾住的菜從天而降到他的碗里。
這下子,寧波再也沒有辦法有其它想法了。
沒辦法,看看這新來的知青那打扮,就知道肯定不會愿意吃別人吃過的飯菜。
盡管寧波覺得他不介意吃有人咬過一口的窩窩頭。
憾的再看了一眼兩個知青咬了一大口一小口的窩窩頭,寧波只能老實的埋頭吃飯。
這一場熱鬧,看得姚冬雪吃飯都慢了幾分。
等到徹底安靜了下來,也加快了吃飯的速度。
也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這個時代完全用農家種出來的蔬菜,即使缺了油水,吃起來味道也十分不錯。
這讓姚冬雪十分憾,如果不是居住在人數眾多的知青院里,說不定都可以去囤些蔬菜進空間了。
這麼想著,姚冬雪就忍不住想要下午進一趟山。
山上那塊地開的比較晚,上面也沒有種什麼蔬菜。
但這個季節的山林,已經在慢慢開啟它的收獲的季節。
下午三人還是一起上了山。
只是看到沒有跟其它人一起出去上工,而是背著背簍離開知青點的三人,新來的幾名知青有些迷糊。
知青點是一起上工的。
第二天,才初次上工的三個新知青就已經知道了姚冬雪不用上工的原因。
是的,今天段巧蘭跟江正都來上工了。
至于姚冬雪……倒不是不想來上工。
而是何建國跟大隊長都覺得得給其它人留點活路,所以對并沒有強求。
而且,像現在這種時候,不只是姚冬雪,村子里其實還有不人也不會出來上工。
如果姚冬雪有時間去村里走一圈,就會發現,村民們的自留地里,最近都十分忙碌。
村土地面積頗廣,村民們建屋時都會預留出足夠的院子,加上每家分的自留地……俗說話瓜菜半年糧。
可見這些自留地在村民們眼中的重要!
知青點的自留地是大家的,姚冬雪自然不可能獨攬。
所以最近幾天,姚冬天天天都泡在山上。
甚至連中午飯都沒有回來。
知青點的老知青們為刻畫了一副極其艱苦的形象。
再加上姚冬雪本也不是十分熱的人,
新知青都來了半個月了,雙方也就混了個臉而已。
但姚冬雪本人卻并不是如此,有空間,現如今還點亮了山林廚房的技能。
特別是最近空間玩的越來越順,做飯到一半需要換地方,也可以隨時收到空間里。
空間里完全靜止,等到換個地方再拿出來,還是可以繼續做。
這技,姚冬雪最初只用在解決午餐上。
到后來,遇著了風景好、風舒服的時候就直接休息個半天。
順便還能做些果醬果酒之類的。
這樣一來,姚冬雪每天帶回到知青點的野果就不多了。
正好,老知青們跟村里人特意提醒了新知青周圍的山上的危險。
看到姚冬雪每天早出晚歸,收獲卻也只是渺茫。
三個新知青心中各有思量,也確實對周圍山林的興致降低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