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人參這東西珍貴,只要生存在東北這地方的,都聽過它的傳說,也都對它充滿了向往。
彭大娘是從其它村里嫁到村的.
在他們村里,放山的習俗還保持著。
每一年,也總會有幾個幸運兒能夠找到不錯的人參。
當然,能出大貨不容易,有時好幾年都不會出現一次。
作為孩子,不管是放山還是挖參,其實跟彭大娘都沒有什麼關系。
只是……看到姚冬雪聽到山里的這些事那麼專心,突然間就起了重提之心。
畢竟,自從嫁了村之后,也不知道多久沒有跟人聊起過放山挖參的事兒了。
回去的路上,姚冬雪忍不住借著空檔觀察了一下空間里儲藏的野果。
這是秋收前天天上山的收獲。
盡管姚冬雪大量采摘的基本上都是嘗過,味道不錯的。
但有時也難免會見獵心喜,例如上次看到的那大片野葡萄。
即使有完全的,嘗了兩次也都酸得牙齒發。
可姚冬雪總是不死心,來來去去幾次,空間里已經堆了一小堆。
畢竟葡萄是串的,姚冬雪空間里大小剪刀都用,摘起來可利落了。
原本,堆放在那里姚冬雪每一次看到都十分糾結。
現在好了,總算找到了最適合的理方法了。
接下來的日子,村好似每個人都特別忙碌。
姚冬雪他們副業隊也一樣,經常會因為一片山貨采完了,時間不夠去另外一地方,就原地解散。
像這種時候,大家都可以在周邊找些山貨帶回家,到時候就可以跟著大隊一起賺點錢。
但一般能夠被隊里確認為山貨采集點的,都是經過了長久的經營的。
這周邊只要是適合的地方,基本上都被村里一年一年慢慢的種滿了。
至于不適合生長的地方,自然也不會有其它山貨可采了。
反倒是秋天滿山都有的野果,那才是多走兩步都能夠看得到。
這里距離村里畢竟有些距離,平常也沒人來也沒人管。
有些棗子、山葡萄這類藤蔓植的,牽的到都是。
姚冬雪是跟著最后一批運山貨下山的人上來的。
他們準備運了山貨下山之后,去其它他們自家知道的山貨采摘的地方干活。
就留了一些婦人以及姚冬雪他們幾人。
甚至有一些能干的婦人也跟著一起回村了。
他們自家知道的山貨采集點可能僅只是一棵山核桃、一樹板栗,可自家人一起,也足夠了。
姚冬雪看到袋子里的棗子都已經摘滿了,就對一旁的段巧蘭幾人說道:
“我跟彭大娘學了做山葡萄糕,那邊剛好長了一大片山葡萄藤,我去摘一些。”
這些野果中,棗子算是比較歡迎的。
一來的棗子回家捂后特別甜。
相比起很多即使在山上都已經了再摘回來還是有些酸的野果,它真的已經很難得了。
二來則是國棗子容易摘。
它只要找到一顆,基本上都能讓找到它的人收獲滿滿。
所以剛才一散,不管是村里人還是知青點的幾人,都優先找了附近的棗子。
跟大家打了招呼,姚冬雪轉向大家看不到的位置,立刻開始忙碌了起來。
這里是好地方,正是山葡萄藤跟棗子相關的地方。
一藤蔓相著,好似山葡萄跟棗子并存了一般。
姚冬雪一手剪刀一手空,作飛快的干活。
但也沒有全部都收空間,基本上都保持著放兩次進空間后,又放一次進袋子里面,袋子滿了就倒背簍。
等到其它人招呼姚冬雪走的時候,背簍里已經完全裝滿了。
過去原本摘棗子那里,姚冬雪提著原本裝滿的兩個袋子跟大家下了山。
其它人因為考慮到山路難走的原因,除了裝的滿滿的背簍,倒也沒有再提袋子。
但大家收獲也都不!
看到姚冬雪背簍里至有一半以上的山葡萄,大隊長媳婦小聲的說道:
“姚知青你要想做山葡萄糕,可以在村子周圍的山邊邊摘。來山里一趟不容易,外面的棗子藤,可以優先摘棗子。”
“好,我下次會注意的!”姚冬雪立刻乖巧的點了點頭。
要不是為了能夠名正言順的把山葡萄糕拿出來,也不會特意去摘這一趟。
說實話,就姚冬雪前段時間在山邊逛,也確實知道不地方有山葡萄藤。
倒是棗子,并沒有見到幾次。
回到村里時,距離下工的時間也不早了。
今天是到了江正值班,他回去后聽姚冬雪的先把棗子攤起來曬上,就立刻去了廚房。
姚冬雪回宿舍先理了棗子,就把挑出來的山葡萄放進大木盆里,準備等會端到了一進的井邊去洗。
這時,曬好了棗子的段巧蘭過來:
“冬雪,現在還早,村里的供銷點應該還沒有關門,我有點小東西要去一趟,你有什麼需要一起帶的嗎?”
“我不用,你趕去吧!”姚冬雪直接搖頭,大多數時候買東西都是避開了兩人的。
主要姚冬雪空間里其實存儲的東西還真不。
就是平時除了水果糧食之外,其它如果沒有想起來,就忘記了。
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特意去找找。
畢竟足足三年攢下來的啊!
有了空間后,姚冬雪只需要考慮的就只有一個問題……
錢夠不?
說實話,就是姚冬雪自己,都不知道空間有些什麼。
記得有一次翻東西的時候竟然翻到了小孩子的服。
姚冬雪怎麼想都想不起來,起初還以為是那敗家子妹妹折騰出來的。
后來一看堆放的地方,估計就是在哪里遇上便宜貨了包團的。
在批發市場三年,姚冬雪看到了不知道多的批發商開門、倒閉。
往往越到最后,越是有便宜可撿。
姚冬雪因為初得空間囤貨總是不分種類,在批發市場也是出了名的。
后來才知道,原本大家都知道老家是村子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