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還沒好,廚房的早飯已經好了。
現在不是農忙的時候,廚房的早飯特別簡單。
今天是加了各種豆子的小渣子粥。
里面還加了切塊土豆,配的是去年做的醬黃瓜、酸蘿卜。
今天班的人不是很細心,切出來的黃瓜蘿卜全都大的大小小的。
姚冬雪準備加了一些在碗里。
結果夾了一筷子,一長串就跟著來了。
這是還有沒斷刀呢!
所以一夾就是一大串。
段巧蘭眼急手快的給幫忙,兩人才分了那麼大一串。
分好飯菜,三人就直接離開了。
知青點的眾人已經頗為適應,看到三人離開,大多數人都沒有抬一下頭。
回了宿舍又等了一會,南瓜饅頭才可以出鍋。
姚冬雪搬了桌子到外面,段巧蘭也從自己宿舍拿了凳子過來。
江正也不等饅頭涼下來,就趕拿了一個吃。
三合面饅頭江正沒有吃,玉米自帶的甜味能給饅頭增加一風味。
但這個甜肯定不明顯,有時跟吃白味的饅頭沒有什麼差別。
可眼前的這個饅頭明顯不同。
只是聞味道,都能聞到一獨屬于南瓜的香甜。
江正咬了一口,仔細的品嘗著味道。
明顯更甜一些,口也更寶一些。
“味道還真不錯……可惜了,在知青點里常做估計不行!”畢竟需要加不的面。
這其實也相當于干糧了!
“加玉米也能蒸南瓜玉米發糕!”姚冬雪想了想出著主意。
其實玉米也算是糧,每次分糧的時候還是有不。
但問題是想要用來做面的玉米面,則得細細的磨好幾遍,還得篩了一次又一次,那樣出來的玉米面的口才是最好的。
當然有機磨也可以,公社那邊就有一個機的磨坊。
除了貴之外,磨的也不是姚冬雪空間里的那些玉米面那麼細。
這個問題,姚冬雪暫時想不到解決的辦法。
自己也用大石磨試過了,磨了足足四次,再過篩一次。
那細膩的程度,都足以跟空間里存的那些玉米相比了。
這樣的主米面用來用來做面食,那自然怎麼做怎麼味。
像發糕這樣的東西,姚冬雪還沒有試過。
但按照的經驗來看,應該還是可以的。
江正并沒有那個廚藝,他除了聽個熱鬧之外,就只能慫恿姚冬雪下次再做了。
飯后,三人把第二鍋蒸好的饅頭以及剩下的饅頭帶上。
再帶好提前準備的水,就直接出發了。
看到三人出門,剛起床的鄭華猶豫了一會,最終他還是沒有跟上去。
最近一段日子,他也是請假沒有上工的那個人。
時不時的,他就會去公社一趟。
公社的人現在已經態度大變。
以前聽說了大力知青賺高工分、不上工、還采藥材易的名聲,公社的人就想著讓他找出不合規矩的地方。
到時候讓他寫個舉報信,不只這個大力知青,就是縱容的大隊長都得一起吃掛落。
而現在,他們只是想要讓他盡量的快把U城易山貨的渠道搞定。
因為引來人的是姚冬雪,他們就讓鄭華盡量的跟姚冬雪套近乎。
畢竟東北這邊山多地廣,產山貨的地方又哪只是村一個地方?
到時候姚冬雪在村不好作,他們可以直接把姚冬雪調到其它地方去。
如果不是怕強調姚冬雪走,會引起反,反倒不樂意幫助他們。
估計公社的人都不會把希寄托鄭華上!
這也是姚冬雪這個大力知青聲名在外。
強制的手段完全沒有辦法在使出來,不然公社的某些人早就想別的招了。
所以,最近他們總是找機會就催鄭華。
但鄭華能怎麼辦?
上工的時候他本就不能跟姚冬雪三人分到一起,
下工后這三人天天也不停歇。
除了吃飯能夠看到人,其它時候都不見。
這就也罷了,休息兩天他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要往姚冬雪邊湊湊。
結果這三人,人人都給他副嫌棄的表。
還不等他們趕人呢,其他知青竟然就趕著把他給開了。
不就是偶爾能分點渣渣給他們嗎?
看看他們那沒臉沒皮的樣子!
好吧,自從新知青來了后,好似他們連個渣渣也沒有搞著了。
一時之間,鄭華都覺得他們三人是被整個知青點給針對了。
可要說像他們一樣,天天上山折騰,鄭華有那個勇氣,也沒有那個力啊!
所以到現在,他連話都沒能跟人搭上兩句,還能扯什麼近乎?
但這大實話,他也不敢說給公社的人聽啊!
所以每一次被公社的人催,他都想盡辦法拖著。
也不知道,這個年,他能拖的過去不?
三人這次還是沿著通向板栗林的路一直向前走。
同樣也在板栗林里休息了不短時間才繼續向上。
隨著時間過去,板栗林里人為的痕跡已經被掉落的枯葉給掩蓋掉。
也幸好是這個季節,雖然他們上一次開的路已經被落葉給覆蓋,但至不用再重開。
到了林子,三人練的按照上一次的方法繼續向前尋找著。
但實際上,三人的心中,并沒有抱太大的希。
畢竟這個季節,人參的葉都不知道還在不在呢!
落了葉的人參,那三人完全不用想,肯定是找不到的。
想是這樣想,三人卻十分專注,爭取一寸也不放過的仔細尋找著。
甚至連彼此間都沒有任何流。
這是彭大娘說起放山時的注意事項之一。
因為人參在外面的葉,可能比起大多數雜草都大不到哪里去。
一個失神,就可能在眼皮子底下忽略掉。
森林里也有一些不怕寒冷的野草,它們現在還好好的生長著。
每一次掃開落葉,三人都得仔細分辨一下,這也導致三人的速度特別慢。
時間實在是過得快,江正看了手表,趕提醒兩人應該回去了。
這是早就做好的決定,雖然比起上一次時間早了不,姚冬雪兩人還是老老實實的轉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