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知青,到這種程度是不是可以把它用布袋子裝起來,然后放進裝了柴灰的背簍里,柴灰上面墊上一層干草。”
“這樣既可以吸掉多余的水分,也不會臟了裝的布袋!”
主要是現在的天氣已經不是特別好了,全憑著自然的天氣干掉,可能并不是那麼容易。
姚冬雪穿越前其實也就用過土豆洗澡水做過淀。
這樣大批量做的還是第一次,自然也不是很懂。
但樂意聽別人的意見!
于是,回到宿舍去找了一個干凈的小布袋子。
在其它人的幫助下,把幾個桶里的稠水全都裝進了布袋子里。
然后又按照彭大娘所說。
找了個實的背簍,下面先裝了柴火灰,然后再掂上干草,再把袋子放上去。
“等到下面的柴火灰吸水了之后,還可以換上干的柴火灰的!”村里的大娘傳授經驗。
這是們過年過節時做元宵或者其它面有多的況下,想要烘干前的理方式。
離開前,還有大娘叮嚀:
“想要干的快,下面吸水的東西就得換勤一點。還有上面可以適量的點東西。”
“別的太重了,不然里面的漿要被出來。”
有了大娘們的方法助威,這一次姚冬雪做的紅薯跟土豆確實干的更快。
干了后姚冬雪也不準備做,準備直接寄回家里,讓家里人自己做。
隨吃隨做,都不用曬干!
而接下來,整個知青點以及村很多家的石磨都沒有停下來了。
至于親眼看到品后的村各家男人,也再沒有了話說。
彭大娘提起了當時姚冬雪的未盡之語,大隊長若有所思的考慮了兩天,然后去了一趟縣城。
后來大隊里的副業隊又開始忙活了起來。
而這一次,姚冬雪他們這些運輸小隊就變了磨漿小隊。
不過這個時候,村里愿意賺工分的人多的是,姚冬雪并沒有再繼續參合。
倒是段巧蘭、江正。
吃過了山藥面后又開始樂于上山挖山藥。
村里現在還能賺滿工分的副業人推磨手,兩人都有些看不上。
山藥能做面條的事。
當時第一個面的是彭大娘,在姚冬雪開口時就直接讓不用說。
烤干了磨了細細的末,還特意過篩過兩次,正常人本也認不出來。
而本就是灰樸樸的面,加了山藥后更深,反正并沒有引起人的注意。
這一天,做的也好了的江正跟姚冬雪一起去了公社寄東西。
給兩人裝包裹時,郵政孩把姚冬雪拉到一邊悄聲問道:
“你們村里今年會分紅薯、土豆嗎?到時候可以換我一些嗎?”
原來,彭大娘組織的人做的第一批已經送到縣城了。
現在有一定關系的,都知道村又建立了一個廠,以后冬天的時候還能出產。
姚冬雪還不知道消息,但聽到孩的話就大概猜到了。
想了想才道:“我只換東西!”
“那當然!”郵局孩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
如果不是真正的人,或者是徹底不的人,孩也不會輕易私下易的。
這工作得來的多不容易。
為了一口吃的就沒了那太不值得了!
兩人說好了就立刻分開,回去的路上,江正好奇的問了一句。
結果聽到是這事,他沉默了好一會兒,才道:
“這麼費時費力做出來的東西你舍得換出去?”
“我準備回去問一問巧蘭……要是沒有意向,我換一次就不換了!”姚冬雪說出早就想好的做法。
可是有空間的人。
現在這農藥、料都沒用多的好糧食、手工做出來的,能舍得換?
多都不夠存呢!
但姚冬雪自己不需要,并不代表段巧蘭不需要。
反正就按一次換的準備來做的!
江正一愣,隨之也笑了,當初他答應摘草藥何不是那樣的想法?
結果卻沒有想到會有后面野山參的緣份!
所以啊,人啊,有時候就得做點好事。
誰知道后面到底會是誰得到了回報呢?
回到知青點,姚冬雪立刻告訴了段巧蘭換的事。
段巧蘭果真很興趣。
不過,倒沒有拉著姚冬雪兩人一起做,知青點最近天天都有人做。
幾人湊在一起,更方便干活呢!
就是現在的天氣不太好,偶爾就會有一場雪下來。
但風不小,看準了天氣,干的也不慢。
姚冬雪跟江正兩人這個時候就不上山了。
段巧蘭不忙的時候,他們就一起上山。
這讓段巧蘭又是無奈又是好笑,私下還對姚冬雪說:
“冬雪,我覺得你被江知青帶壞了!”
這話可沒有背著江正,讓江正忍不住在一旁直翻白眼。
最近他們三人上山,可比去年深了不。
一來是今年村里采山貨的范圍實在是廣,更是家家都沒有去山上劃拉。
二來是在副業隊的帶領之下,三人了解到了山上的危險還在他們的承范圍。
再加上三人力不錯,自然不愿意在山林邊緣跟村民們搶那三兩歪瓜裂棗的收獲了。
這不,今天三人發現的竟然是五棵相連的柿子。
一個個掛在樹上都像小燈籠一樣漂亮,明顯全都了。
這地方還沒有人來過,五棵大小不一的樹一看就是大收。
就是三人來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掉了一地的柿子,看的人特別心疼。
“柿子好,柿餅、凍柿子都是好東西。”段巧蘭一邊說著,已經待定了一棵樹,開始干活了。
了的柿子是真的甜。
在這個買糖都要求的時代,真的算是難得的好東西。
就是柿子這東西不只是人喜歡,鳥也喜歡的呢!
姚冬雪也用綁著一個鉤起的桿子小心翼翼的鉤下一樹枝。
才發現上面有不都有鳥類啄過的痕跡。
把這些一除掉,剩下的一樹枝也就能摘到十來個。
野柿子又小……
好吧,五棵樹摘下來,三人的背簍也有三分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