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天冷,你趕回去,過兩天齊了人,我們再聚聚。”林超拍了拍青年的肩膀,立刻轉再進了家門。
本來就豎起耳朵聽著外面消息的大隊長看兒子進來,趕揮了揮手:
“你快去吧,我收拾好了也立刻去!”
自從縣城知青辦來人調查況之后,父子倆就知道早晚會有這麼一天的。
原本林隊長是覺得不用這麼著急,
畢竟按照他對公社、縣城那些干部的了解。
不要說這天寒地凍的,就是道路通暢,他們辦事也絕對不會快到哪里去。
但他兒子林超卻不這麼認為!
林隊長記得,當時他是這麼說的:
“那個大力姚知青應該也不是第一天知道,表弟下鄉地點被換的事了!”
“而且,縣城知青辦也不是難找的地方!”
“可是,到現在我們都沒有聽到過去找縣城知青辦的消息!”
“這突然間就去投訴了,要麼是事有變化,要麼就是那個姚知青早就暗中準備,現在有了把握!”
“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們要做的只有一點!”
“一定,一定要把賈知青留在我們村子里!”
“不管他們承諾再多,都不能頂賈知青這個人的存在。”
“爸,以后……我們村里所有人,都一定要對賈知青好!”
“村里知青點的問題,我們也不是不知道……而且房子也不怎麼樣!”
“所以,爸,大爺的那個老房子你趕派人去修一修,以后讓賈知青住進去吧!”
“要做到這種程度嗎?”林隊長當時磕了磕煙斗,并不是很贊同兒子的想法。
他倒不是不認可兒子一定要留下賈知青的決心,
而是不太認可要讓賈知青獨自居住。
獨居這種事,向來就是有好有壞。
特別是由他們村委出面安排,賈知青并沒有主提出的況下。
為了把人安排好,他們要理的可不只是一點半點的事。
“一定要!”當時林超難得的正經,看著父親的眼睛,他說道:
“村知青點是整個公社……不對,即使是縣城,估計也沒有幾家有那麼好的房子!”
“聽說很多知青都可以獨自居住!”
“那個大力姚知青,在村一個人可以賺三個人的工分。這還只是農忙時上工,平常都在山上攬東西。”
“而且,還引來了收山貨的訂單。”
“只要愿意,并且堅持,相信陳大隊長一定不得把賈知青帶進他們大隊。”
“畢竟,多一個人,肯定能跟他們大隊綁的更深。”
“所以,我們跟村相比,本就沒有足夠的優勢。”
“更何況,我們這里的知青們小心思不,還一直被我們限制著。”
“賈知青再繼續跟他們住,不說不得好。就是他們隨時都在糟蹋著我們的名聲就不值得。”
“另外,賈知青也才十六歲,城里來的孩子,肯定家里也寵著。”
“到時候讓媽跟其他人多關照一下……”
“爸,你得相信,如果我們一直求著賈知青,他即使在小河村一直呆著,我們也不能一直保證可以占到好。”
“可如果賈知青對我們小河村有了,他愿意主帶著我們一起……那不比現在好太多?”
“現在的況,我們實在是被啊!”
“你忘記了,那個大力姚知青的姐姐過來的時候,還特意來看賈知青了。”
“說明這家子的人,重呢!”
林隊長不是聽不進去勸的人!
他一直知道他這小兒子最聰明,可惜聰明不愿意用在正途上。
如果他能一直這樣為他們村子里著心,他也不用擔心后繼無人了啊!
嘆后,林隊長也就直接把這事給了小兒子。
卻完全沒有想到,小兒子的敏銳,果真沒有錯。
林超趕到知青點的時候,姚冬雪兩人已經被迎進了小河村知青點的男宿舍里。
坐在沒有什麼溫度的炕上,姚冬雪忍不住擰了擰眉。
顯然,他們這些知青準備的柴火應該不夠充足,
所以這樣的天氣,他們也只敢裹著被子躺炕上。
因為進來了姚冬雪這個孩子,這些男知青們都個個著頭。
賈松林看到這種況,趕拿了帽子跟手捂子戴上,準備跟姐姐去廚房說話。
姚冬雪沒有阻止他的作,
只是看著他并不是特別厚實的帽子,趕從背簍里拿了一頂新的給他。
“哇……姐,這是給我的嗎?這里面是兔吧?起來都好暖和!”
賈松林一邊說著,就一邊往頭上戴。
高興的連舊帽子都險些忘記取下來了。
賈松林炕上被窩旁邊青年眼羨慕,
看了看姚冬雪又拿出來的手捂子,忍不住暗自嘆息了一聲。
等賈松林換好了帽子、手捂子,
姚冬雪跟陳延安以及剛趕過來的林超打了聲招呼,姐弟倆才出了宿舍。
一進廚房,賈松林就迫不及待的問道:
“姐,你這是特意給我送過年的東西過來嗎?”
“不是!”姚冬雪搖了搖頭,直接道:
“你第一次過來的時候,不是說你報名的是我們村嗎?我去縣城知青辦那邊反映了況。”
“他們也查了出來,你當時應該分配的地方確實是我們村!”
賈松林愣愣的聽完,
他實在沒有想到,當初也就是隨口的抱怨,他家表姐竟然當真了。
看賈松林傻傻的樣子,姚冬雪繼續給他解釋當初的想法:
“我們知青下鄉了之后,就等同于直接落戶在村子里。”
“再換地方,即使是人為錯誤,也得你們隊里愿意放,我們隊里愿意接收才行。”
“而每個村,每一年的知青名額都是有數的。”
“如果不是極特殊的原因,即使我們去反應了,你也沒有辦法再分到我們村!”
就是現在,縣城知青辦查清楚了況。
也同樣不愿意讓賈松林再分配一次。
當然,去反映,也不僅僅只是為了撥反正,至要把有這件事的存在捅開。
姚冬雪也并不是不準備去反應,
只是準備要再充足一點,
到時候,也可以不用考慮小河村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