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坐的幾人都認真的聽著林大隊長說話。
林超暗自嘆息著,按照他的意思,就應該先把條件擺出來才坦誠。
可他爸完全不聽他的話!
能怎麼辦?
他現在也不能拆他爸的臺不是?
等到他爸說完了,林超看姚冬雪好似在沉思,趕笑道:
“說起來,賈知青,我還有個好消息沒來得及通知你呢!”
“你知道距離我家不遠,就是我大爺家的那個老房子,前段時間已經重新修理了一下。”
“聽陳知青說,你們男生宿舍比較擁,還想著要問一問賈知青,不知道愿不愿意搬過來住呢!”
賈松林愣了一下,指了指自己鼻尖,問道:
“我一個人嗎?”
林大隊長正準備回答,林超搶先一步道:
“當然不是……只是現在暫時這樣而已。后面要是有新的知青過來了,也要安排住進去的。”
賈松林松了口氣的同時,也頗有些心。
他反正已經是做了決定不換回村的。
如果能不跟知青點的那群人住在一起,那就更讓他開心了。
賈松林的表現太明顯,林超心中升起了希。
林大隊長跟另外兩人更是年老,
彼此互了一眼,接下來的話中,雖然沒有再追著姚冬雪問賈松林留下的問題。
但句句都不離小河村的好,
看著賈松林時不時點頭應和著幾人的話,姚冬雪暗嘆了一聲。
哪里想到,跟這些狡猾的老油條打道,并不僅僅只是明確的回答才能代表著結果。
一旁的陳延安若有所思的看著幾人,
剛才他好幾次張準備說話,
就被這幾人聯合起來,巧妙的接下了話頭。
顯然,他們不想把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有利氛圍,就這麼簡單的被打破了。
人非草木孰能無,
更何況是賈松林這種才十來歲,閱歷不足的青年呢?
眼看著賈松林就要拍膛保證,他一定會留在小河村的時候,陳延安重重的咳嗽了幾聲。
“陳大哥,你還好吧?”姚冬雪眼明手快的遞了杯熱水給陳延安。
看著陳延安接過水慢慢的開始喝,其它幾人滿心都是無奈。
就只差一點了,可惜啊!
姚冬雪好似沒有看到剛才的一切一樣,接了最初林大隊長提出一問題,回答著:
“我表弟是否留在小河村的事……其實我們也不知道!”
說到最后,姚冬雪的一笑,又道:
“縣城知青辦那邊只是通知了調查的結果,至于接下來的安排,暫時也沒有結論!”
“畢竟,這也不是關系著他一個人的事!”
其他幾人愣了一下,有些失的跟著笑了笑。
但對于姚冬雪話里的不是一個人的事,卻并沒有聽出不同來。
畢竟,既然賈松林再被換下鄉地點,肯定還有另外一個跟他換的人。
這不是一個人的事,也頗說得通。
眼看中午時間快到了,
林超趕站起來,說明了知青點已經準備飯的事,招呼大家一起去。
出了知青點,半路的時候,林超突然間反應了過來。
‘畢竟,這也不是關系著他一個人的事!’
那個大力姚知青當時說這句話的時候態度頗有些奇怪!
如果僅只是指賈知青跟人換的事……
說實話,都找去縣城知青辦了,
說他們沒有證據,不清楚況,肯定是不可能的!
既然都有證據,清楚況了,那哪里還需要繼續調查?
賈松林的事前幾天都有人來過了,
這暫時還沒有結論又是為什麼呢?
林超可不相信,是因為他們這邊留人的強烈態度!
如果上面知青辦真的有心,
他們這些老農民的態度能夠影響到什麼?
如果上面的知青辦完全沒心……
即使為了賈松林以后在小河村的生活,這個大力姚知青也不會這麼有底氣。
那麼,姚知青這話,所指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難道這其中,還有什麼他不知青的事?
暗自把這個疑放在了心底,林超趕跟上前面幾個人的步伐。
到了知青點,姚冬雪發現,原本清冷的知青點完全不一樣了。
除了知青們在一起忙活之外,還有幾個村里的大娘。
看林大隊長幾人的態度,不難看出這幾個大娘明顯是大隊部的家人。
飯是擺在知青點男宿舍的,
林超說陳知青告訴他男知青宿舍比較擁還真沒有說假話。
小河村的男知青大宿舍,還不足村男知青宿舍的一半大。
并且,因為房間并不是特別高,就顯得格外的抑。
但這也能理解,畢竟土墻茅草頂,太高太大了就更加難以加溫。
而里面住的人,卻明顯不。
姚冬雪暗自數了一下,竟然也有六個人。
而炕上卷起來的被子卷好似還不止六人。
宿舍里已經燒了炕了,男知青們分桌坐。
姚冬雪也坐在知青這邊,
但一邊是那個陳知青,另外一邊則是林大隊長老妻,林超的媽媽。
飯菜一樣一樣上桌,
當姚冬雪看到主食時,就忍不住挑了挑眉。
東北這邊人還是比較喜歡吃面食,
但知青點的知青們來自天南地北,再加上糧食不足,他們更喜歡吃加了各種雜糧的粥。
這種雜糧粥,可不是后世那種由各種糧食組的。
在東北這邊,除了面食之外,
玉米、高粱等也是主糧,那些煮的粥大小渣子粥。
而姚冬雪他們知青點所謂的雜糧粥,
則是加了各種土豆塊、紅薯塊、南瓜塊以及各種豆類,再加了適量主食的粥。
所以才做雜糧粥!
春天野菜出來時,還要加上大量的野菜。
而今天小河村的知青點里,煮的不是面食,也不是雜糧粥,更不是大小渣子漲,而二米飯!
雖然里面免不了加各種豆類,下面墊底的還是切粒的白蘿卜、紅蘿卜。
但還是十分難得了!
就是姚冬雪帶了一空間的糧食,也沒有明正大的在外面這樣做過。
主要是現在村里分糧,基本上都是按人頭糧來算。
為了吃飽,這種好吃不頂的細糧,大家都只能忍痛割了。
這也是現在的農村人特別羨慕城里工人的原因。
城里工人有工資,有糧本,能吃得上細糧!
他們呢?
辛辛苦苦努力了一年,
結果還只能吃著糧,勉強填飽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