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周明麗夫妻倆果真沒有回來吃飯。
但第二天早上,他們聽說姚冬雪兩人已經整理過廚房的資,不由得大懊惱。
做為長媳,周明麗一向有著十分充沛的責任。
盡管心里知道這里是小叔子夫妻倆的家,但因為公婆都在這邊,也下意識的認為自己要盡到做長媳的責任。
在他們夫妻倆去放松時,小叔子夫妻倆忙碌的事實,讓周明麗覺得又懊惱又疚。
但周明麗是個斂的人,的緒并沒有被姚冬雪夫妻覺察到。
還是戴文明到了周明麗的低落,但他并沒有著急,反倒覺得這是一次可以好好長談的機會。
戴文明其實一直覺得,妻子除了到家庭教育的關系,以及長媳的責任之外,也因為這些年的經歷,讓對戴家格外激。
所以,也才對自做為長媳的責任那麼注重。
只是,平時戴文明一直不知道應該怎麼去跟妻子談心。
畢竟周明麗最孝順的,最在乎的一直都是他父母的事。
做為兒子,總不能因為妻子太過于孝順而找談心不是?
正好,趁著這一次機會,戴文明想要告訴妻子,為彼此付出本就是結為夫妻后應盡的責任。
并不需要為此增加額外的責任。
出于這個目的,出門前,戴文明主提起了兩人分開行。
姚冬雪兩人自然不會拒絕,畢竟馬上過年了,這年貨也確實需要好好準備。
戴文明夫妻先走一會兒,姚冬雪夫妻倆還沒來得及出門,就遇上了早早的過來的江正兩人。
“你們怎麼過來了?”姚冬雪一邊問著,一邊自然而然的出手,牽住易慧英出來的手。
江正聳了聳肩膀,道:“我媽讓我們過來的,說讓我們放松放松,順便可以幫你們帶帶路!”
姚冬雪雙眼一亮,這確實是他們的急需,海市這地方,姚冬雪倒還真是初次過來。
至于戴文棟,他倒不是第一次來了,但卻也是第一次這麼悠閑。
畢竟,平時他不是來出差的,就是來見姐姐的。
除了跟姐姐一家以及戰友、同事聚一聚外,還真沒有需要他出去好好逛一逛的人跟事。
而接下來的日子,戴文棟跟姚冬雪,卻真的好好在海市這座城市留下了充足的足跡。
過年前的兩天,在江正這個本地人的帶領之下,姚冬雪他們不只把年貨能置辦的置辦齊了,就連對海市的了解也增加了不。
認識了真正傳說海市后,姚冬雪確定,在資充足程度上以及人文、風景上,它確實比U城有優勢。
但跟正于改革開放調整發展的廣省跟福省,還是稍微有些不同。
可要說差別,估計除了市場的活躍程度以及小攤小販的存在況之外,就只有地域的特不同了吧。
就發展來說,海市這座擁有漫長生命力的老城市,還是非同一般的。
姚冬雪夫妻倆加上易慧英這個也同樣首次來海市的人,見識到了海市跟首都明顯不一樣的城市風,以及人文風貌。
品嘗了獨屬于海市的食,聽了滿耳的吳儂語。
說實話,沒有江正,他們這一行真的沒有那麼順暢,也沒有那麼讓人滿意。
很快,大年三十就到了。
這是姚冬雪在異地過第二個年了。
但今年,的邊沒有父母,沒有家人在。
可卻多了一個終伴,以及新的家人。
今年他們的團年飯別出一格,戴媽媽覺得還老當益壯,平常也就罷了,過年卻不樂意被大小兒媳排斥在廚房之外。
但姚冬雪跟周明麗兩人今天準備做大餐,實在怕婆婆進廚房照顧不及。
畢竟又是洗又是切,又是煎又是炸的,地上水、油肯定容易沾上。
戴媽媽進廚房還僅僅只是想要幫忙分擔,還想參與。
萬一一個不小心……
大過年的,姚冬雪兩人也不好說這麼兆頭不好的話。
但面對戴媽媽的堅持,兩人卻十分無奈。
最后,連戴文棟兄弟倆也被不死心的戴媽媽給了出來。
顯然,獨自一人搞不定兩個兒媳婦,準備給自己找點幫手來呢!
這下子,不只是姚冬雪兩人,就連戴文棟兄弟倆都無奈極了。
看了半天熱鬧的戴爸爸總算是及時站了出來,他對大家說:“既然你們婆婆非得進廚房,那你們就讓進嘛!”
這話才一落,戴爸爸就迎來了大兒媳婦跟小兒媳婦不滿加抗議的眼神。
戴爸爸趕把未完之語續上:“正好今天做團圓飯,不如……大家都一起付出,一人出一個菜怎麼樣?”
說到最后,戴爸爸已經開始挽袖子了。
這下子,還不用姚冬雪兩人質疑,戴媽媽就先開口了:“提議是不錯,但你……會做什麼菜?”
戴爸爸顯然早就有所準備,略帶兩分得意的道:“炸花生米!”
什麼?
廚房門口的幾人都瞪大了眼,看著戴爸爸直接把他們到一邊,進廚房都一時不知道反應。
但在戴爸爸進去后,幾人也確實沒有心思再繼續爭論。
于是,戴家所有人都進了廚房。
幸好,這座小樓的廚房還真不小,即使多出了幾人,倒也不至于不進。
就是廚房里鬧鬧哄哄的,讓姚冬雪跟周明麗一時間有些反應不過來。
可接著,這個問刀在哪里,那個問油在哪里,這個要盤子,那個要碗。
這個想點火,那個要下油。
這個團年飯,飯還沒有上桌,可氣氛卻是足足的。
至于擺上桌的飯菜……
姚冬雪嘗了一筷子炒三,看向正在看的戴文棟,忍不住夸贊的點了點頭。
沒想到啊!
自稱不是吃家里,就是吃食堂的戴文棟,竟然真的跟他媽媽說的一樣學什麼都快。
就連做菜,在姚冬雪、周明麗的指點之下,做出來都能見人。
至于其他……嗯,過年時的煎糯米餅稍微有點點焦黑。
但加了化了的紅糖,味道也還過得去。
至于戴大哥,可能是一家子最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