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宋文魁 第734章 包拯的為難

《大宋文魁》 第734章 包拯的為難

有了李佛瑪的奏本,大宋出兵就有了理由,大宋租借高平州和七源州,就有了法理基礎,這才能名正言順嘛。

“哈哈,呈上來。”

趙禎接過奏本,像模像樣的看了看,說道:“李佛瑪的孝心,朕看到了,朕心甚啊,李朝侍大宋為父國,大宋也不能虧待了李朝,王質,宣旨吧。”

王質緩緩站出來,展開白綢,高聲念道:“門下,詔曰,李朝國主李佛瑪,勤于王事,心向大宋,朕心甚,特封李佛瑪為南平王,故茲詔示,想宜知悉。”

南平王,正是李公蘊當初的封號,如今,相當于越李國國主,再次得到了宋朝的冊封。

說實話,這個冊封的政治意義大于現實意義,只要大宋以后繼續冊封下去,就徹底把越李國是大宋屬國的事坐實了,未來,大宋就能手越李國國政。

皆大歡喜嗎?

起碼政事堂的諸位相公們不滿意,尤其是呂夷簡。

呂夷簡計劃的以太傅致仕之事,因為張唐卿侵越李國而擱淺。

呂夷簡和夏竦好不容易再次鼓起了氛圍,好家伙,張唐卿家的事發生了。

正準備再次鼓時,好家伙,張唐卿斬殺陳家三口的事又發生了。

然后,大軍凱旋回京了。

呂夷簡自問,為何我致仕會如此多災多難呢?難道不吉利?

封建迷信可能會害死人。

但有時候,封建迷信也有準的時候。

包拯一回到開封府,在事實清楚的況下,快速審理完了陳公輔一案,判決陳公輔及其主要黨羽斬,軍中幾個同流合污者,斬,泉州水師幾個同流合污者,斬,陳公輔家人,刺配河北路充軍。

因為陳家搞出了這麼大的事,所以,大理寺、史臺、政事堂,乃至于趙禎,都很快就做出了批復,同意包拯的判決。

Advertisement

包拯把判決結果上去后,就不再過問陳家之事,他又翻出了幾個月前趙禎給他的案子。

郭清悟之死,充滿了疑點,從生病到死亡,僅僅過了一天多時間,不正常,雖然包拯看過郭清悟的尸首,沒有中毒的癥狀,但包拯依然充滿了疑問。

雖然郭清悟只是一個廢后,但畢竟是在宮被人下毒,這就要了命了。

包拯已經調查清楚,瑤華宮的管事宦閆文應肯定有問題,包拯又調查了幾個醫和藥院的小黃門,所有的證據,都指向了一人,當朝宰輔呂夷簡。

在包拯看來,呂夷簡喜歡結宮中之人,但并沒有過多的接宮中有品級的宦,反倒是賈昌朝和宮中的幾個都知好的穿一條子,為人所不齒。

但證據卻指向呂夷簡。

包拯犯難了。

他知道,只要把調查的結果到趙禎手上,朝堂又會升起一陣波瀾,本來已經平靜下來的朝政,可能會因為一個廢后之死,而重新陷

可有人不懲,不是包拯的作風。

得知張唐卿要回京了,包拯打算把這件事,等張唐卿進京了,再問問張唐卿的意見。

張唐卿進京,沒有郊迎,沒有鮮花和掌聲。

當得知開封府發生的一切時,張唐卿淡淡的笑了笑,這種縱輿論的手法,和自己如出一轍,不用問,肯定是他的幾個弟子辦的。

張唐卿剛進家門,李文進、張樂、曾公亮等人紛紛登門造訪。

好不容易送走了眾人,張唐卿才準備休息。

張唐卿剛睡下,王過來說,包拯來了。

“包拯?他來干什麼?還是為了我殺人的事?”

“不清楚,您見不見?”

“請進來吧。”

Advertisement

包拯一服,明顯是從刑部直接過來的。

“肅清,這麼晚了,何事?”

包拯的黑臉,在黑暗里,本就看不到他的表:“半夜來訪,打擾相公休息了。”

“行了,你就不是客氣的人,啥事?別跟我說我殺陳家人的事哈,要不是我問出了陳明輔的下落,你能不能活著回開封還兩說呢。”

“下明白,如果沒有那三人之死,如今我已經死了,不過,本不是問這件事。”

“那問哪件事?”

“下有點迷,請相公指點迷津。”

張唐卿愣了一下,隨即哈哈笑了起來,“你讓我指點迷津?”

包拯嚴肅的點了點頭。

“稀奇,太稀奇了,肅清,什麼事讓你迷了?”

“面對兇手和朝政穩定,下不知道如何抉擇了。”

張唐卿有點迷茫,忙問道:“對方位很高?”

“很高很高,可以說位極人臣。”

張唐卿指著自己的鼻子,苦笑道:“你不是說我吧。”

“相公不用管是誰,如果您在下的位置上,您如何選擇?”

張唐卿心一百個草泥馬飛過,看來說的是自己了。

“如果我在你的位置上,自然以大局為重,因為,我不是你,我不是孤臣,不是純臣,雖然我是忠臣,可你包拯包肅清不同,你的存在,不是為了穩定朝政,而是為了大宋百姓的安寧,你是包青天,包青天,就應該站在百姓這一邊。”

包拯忽然閉上了眼睛。

他的心在糾結。

但張唐卿的話,卻把包拯向正義這一方推了一步。

“拯明白了,謝過張相公指教。”

“行了行了,該彈劾誰,你就去彈劾,別在我家打擾我睡覺了。”

第二天,張唐卿終于緩過了點神,拖著疲憊的軀,向皇宮走去。

Advertisement

今日正逢大朝會。

看到張唐卿騎馬走過,紛紛讓轎子或馬車避讓,站在街兩側,向張唐卿問好。

張唐卿微微的點了點頭。

進了待院,張唐卿的待遇終于不同了。

趙元儼看到張唐卿,指了指邊的位子。

“大王來的這麼早?”

“年齡大了,覺就了,你父親子大好了?”

“謝泰山大人掛念,我父親已經好了。”

“那就好,那就好,不過,以后不要就殺人,于你的名聲不好,你看看滿朝文,有幾個人像你一樣親自刀子的?”

“是,泰山大人教訓的是。”

“今日,百會上本推舉呂相進位太傅,以前你也寫過奏本,一會別忘了推一把。”

“是,小胥明白。”

“知道中書門下平章事該推誰吧?”

“知道,小胥早就看了。”

“那就好。”,趙元儼說完,開始閉目養神。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