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而使之戰,是謂棄之。”盧敏然大怒,拍案而起,脹紅了臉,揮舞著手臂大聲說道:“我不同意。你要堅決這麼做,那就讓我開城迎敵,待我戰死之後,你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夏育握著刀環上,手背上青筋暴起,他和盧敏相時間不短了,知道盧敏這不是虛言恫嚇,如果他堅持已見,盧敏絕對會抗爭到底,出城死戰也不是一句空話。他當然不敢讓盧敏戰死,如何向盧植待那還是以後的事,眼前他就要面對著城中幾千流民的怒火。
盧敏教流民的孩子讀書,在流民中取得了非常大的反響,流民們對盧敏的尊敬遠超過對他夏育的尊敬,也許只有張鳴這個太平道人在流民中的影響力能和盧敏相提並論。如果讓流民們知道盧敏因爲不肯白白犧牲他們而死,那他這個罪魁禍首必萬夫所指,城也一定會大『』。
除非他下令殺掉所有敢跳出來鬧事的人,他相信在死亡的威脅面前,真正有膽量堅持自己的正義的人畢竟是數。
但這絕對不是一個好主意。
夏育把目轉向了劉修,劉修低著頭,但從他握的雙拳上可以看得出,他也不贊同這個辦法。夏育又看向張鳴,張鳴微蹙著眉頭,神不悅,他後的楊更是柳眉倒豎,怒形於『』。
畢竟是書生,他們不知道戰爭的殘酷,只能在上空談。夏育嘆了一口氣, 第 144 章 ,諸如夏育安排多人去幫助訓練,盧敏又當如何安流民,勸說他們配合訓練和參戰,這件事總算是取得了一個統一的意見。
接下來的幾天,夏育對城外馮垣的兵力做了一定的調整,一方面增加了一些人手,一方面讓一些膽子大的流民先到城上參戰,有了心理準備之後再派到馮垣配合作戰,爲了防止流民傷亡過大,他加強了城上的弓弩攻擊度,同時在城進行練兵。不是『』練流民,還『』練準備用來出城追擊的騎兵。
爲了彌補夏育的損失,劉修提出了用馬鐙裝備這些騎兵的建議。
夏育開始沒太當回事,可是在試用了一下之後,立刻發現了這看似簡單的東西的妙用,他隨即下令讓人趕製了兩千副,同時給所有的騎士準備了戟矛等長兵,爲了讓騎士們在最短的時間悉這些裝備,他拆掉了校尉府的後院,沿著北城牆建起了一條長約五百步的跑道,讓兩千騎士分幾組,日夜不停的流練習。
看著由生疏到練的騎士,夏育第一次親熱地拍著劉修的肩膀說:“德然,這個馬鐙能讓我軍的戰力至提升一倍,足以補償幾百人帶來的戰力損失,我現在有把握與兩倍於我的鮮卑人面對面的接戰而且取勝。這東西是好東西,你千萬不要告訴別人,特別是鮮卑人。”
劉修『』了『』頭,他先前把馬鐙給過公孫瓚,可是公孫瓚對此不以爲然,對他打擊不小,他以爲只有自己這種騎不的人才會把馬鐙當回事,可是夏育的反應遠遠超出他的想象,他想到的東西也遠遠比他周到。怪不得夏育特地讓騎士上披上了長長的甲,開始他還以爲只是爲了加強防護呢,原來還有不讓人看到馬鐙的用意。
看來這有經驗的和沒經驗的就是不一樣。
城如何備戰,槐縱和竇歸看不到,他們看到的只是馮垣裡的守卒發生了變化,經驗富的戰士越來越,手腳笨拙的戰士越來越多,雖然城上的防守越來越嚴,可是馮垣被突破的次數也越來越多。
竇歸首先覺到了這其中的意味,他對槐縱說,城裡的兵力不足了,他們可能使用了流民來守城。槐縱大喜,和竇歸商量著加進攻,進一步消耗城中的兵力,爭取早日破城。
槐縱大喜,準備加強攻擊,就在這時,他們收到了一個消息:押運牛羊的隊伍遭到襲擊,牛羊損失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