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掃把星 第967章  這纔是儒學的核心

《大唐掃把星》 第967章  這纔是儒學的核心

李勣好了。

隨即有傳言,說李勣的病是賈平安治好的。

賈平安竟然是名醫?

去求醫!

可看看賈平安邊的哼哈二將,還未近就被驅離了。

有人曲線救國去找到了孫思邈。

“確是小賈所爲。”孫先生很實誠。

完蛋了。

賈平安纔將到兵部就被團團圍住。

“賈郡公,爲老夫看看吧。”

“老夫命不久矣,賈郡公若是不肯出手,老夫就一頭撞死在兵部!”

任雅相黑著臉,“趕走!”

隨即吏一起出手,把這羣人轟了出去。

至於那位說要撞死在兵部的員,第一個就跑了。

“我真不會醫。”

你裝!

你繼續裝!

任雅相和吳奎就是這個表

“真不會。”

總不能說李勣是自己嚇唬自己嚇出來的病吧?

爲了老李的一世英名,賈平安只能默默嚥下了裝比犯的惡名。

回到家中,正好遇到了王和狄仁傑辯駁。

三個孩子在邊上觀戰,大概是覺得無趣,兜兜把阿福喚來玩耍;老大堅持著,招弟顯得興趣更濃。

“……子曰……”

“非也!”

賈平安聽了一耳朵之乎者也,“沒事爭論這個有病!”

習慣的反駁,“儒學中不只是教授做人的道理,包含萬象……治國,牧民,無所不包。”

“但什麼都做不好。”

賈平安許久未曾關注這個裝比年了,今日沒事,就坐下來給他上一課。

“你要知曉儒學中所有的理念都是理想化的狀態,也就是說……那些說法都是往高大上、真善的方向去走,可對?”

點頭,自得的道:“自然如此。”

Advertisement

“可高大上和真善大多都是虛無縹緲的,我說過人本惡,你一直去給人灌輸這等做不到的理念,你覺得他們會如何?”

賈平安微笑道:“什麼都要真善,都要高大上,人人都做君子。可世間並無君子,於是讀儒學的過程便是一個給自己打造面的過程。初出茅廬時演技不佳,就是裝不好,於是時常本。漸漸的在場上,在日常中演繹君子這個角,漸漸的得心應手……”

“那些演繹不好君子的儒者混的最差,而那些把君子演繹的淋漓盡致的,把君子這個面打造的完無缺的儒者大多都飛昇了。”

“沒必要拿著儒學不放,想想漢元帝還是太子時,被儒者薰陶什麼仁政,於是便去求漢宣帝……讓他用法家之,要仁慈……結果是什麼?”

“結果不論,那麼漢元帝可是君子?按照儒學的說法,漢元帝爲了仁政去怒了父親漢宣帝,這不是君子是什麼?可漢元帝何許人?弱,毫無主見……這樣的一個人是君子嗎?”

不能反駁。

“阿耶說的好!”

小棉襖就聽不懂父親在說什麼,但習慣好。

賈平安笑瞇瞇的的頭頂,“整日都在琢磨如何做一個君子,如何做一個好人。可世間就沒有君子,於是儒者就會痛苦……想質疑吧那是先賢的話,質疑就是作死。於是就扭曲了自己的心態,一邊說我要做個君子,一邊依舊我行我素……心理扭曲之下,這人會越發的變本加厲……”

從宋代開始,儒學橫掃一切後,道德標準就爲了評價一個人的所有元素,就像是後世的徵信系統一般。

Advertisement

“演繹好君子這個角之後,儒者便能帶著君子的面去巧取豪奪。”

宋明清的儒者就是這麼幹的。

“到了最後,追求君子名號越演越烈,他們會把自己變,一言一行無不按照聖賢的話去做,不敢有半分行差踏錯。乃至於迫家人也變這等殭……”

到了後期,爲了一個君子的評價,儒者們連面都不要了,整日把臉板著……隨後什麼貞節牌坊,什麼家中規矩大,老婆孩子不敢吭聲……但凡犯錯打個半死再說。

“那已經不是一個人,是殭!”

“儒學是不錯,可不該爲顯學。”

這是賈平安的心裡話。

狄仁傑不滿的道:“儒學薰陶……”

“人需要的是父母親人的垂範薰陶,需要的是師長的垂範薰陶,需要的是簡潔的道德標準的薰陶,而不是以此爲業。”

賈平安沒好氣的道:“咱們就不能學些實在的學問?能讓人看清這個世間的學問它不香嗎?非得要從先賢的話中去尋找做人治國的道理……先賢當年說那些話時,怕也不敢說自己的話能放之四海皆準。可後來爲何變爲了圭臬?不過是某些人的利用罷了。”

“你是你。”賈平安說道:“你不是先賢的附庸,你可以從先賢的話中去領悟做人的道理,但你不可把這等道理當做是學問去不斷研究琢磨!一個字一個字的拆開去琢磨。”

賈平安拍拍王的肩膀,“儒學說做人,他們覺著若是每個人都按照儒學的標準去做人,那這個天下就好治理了,爲何?因爲人人都是君子,當然就好治理了。可這不現實。”

“學儒學要把自己和禽分開,所謂禮義廉恥這些都該學,但不該學的太重,學的太重只會矯枉過正,弄出一堆僞君子。”

Advertisement

“儒學能塑人。”

所謂塑人就是改造所謂的三觀。

賈平安說道:“這等觀念灌輸給學生再好不過了,可還是那句話,不能矯枉過正。”

狄仁傑說道:“你說了一通,儒學可學,但不該爲顯學,更不能用儒學來治國。”

賈平安淡淡的道:“漢家自有制度,霸王道雜之。”

一羣傻卵非得要說仁者無敵,可你的仁慈得有目標啊!看看蠻清……對橫徵暴斂,對外卑躬屈膝,這是哪門子的仁者無敵?

的面有些白。他的祖父王通是前隋的大儒,哪怕是到了大唐,儒者們但凡提及王通此人都是敬佩有加。

“若是無儒學,那該用什麼來治國?”

反擊的角度很是刁鑽。

賈平安愕然,“從前秦開始,治國的手段就不斷在變,爲何不能整理了歷朝歷代治國的手段,隨後進行剖析,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惡者而棄之。”

憑什麼非得要用儒學來治國?

孃的,大漢不用儒學強大了數百年,大宋用儒學,結果了著名的耙耳朵;大明從祖後用儒學治國,結果了悲劇;蠻清就更不用說了,腐臭味能延綿千年。

“世間是個叢林,你讀史難道沒總結出些什麼?”

賈平安今日算是給王正式上一課。

賈昱在認真的聽,但大部分都聽不懂。

但阿耶說的很厲害!

兜兜一邊聽一邊和阿福嘀咕,阿福懶洋洋的躺在前,很是愜意。

“從有史冊記載以來,中原王朝與異族就在不斷廝殺,偶爾能和平,那也是因爲中原王朝的強大所致。”

狄仁傑在記錄,不時擡頭看著賈平安。

“阿耶喝茶。”

Advertisement

賈昱遞上了茶杯。

好兒子!

賈平安喝了一口茶水,“但凡中原衰微,那些異族就會衝進來燒殺搶掠,手段殘忍的讓人不敢置信。爲何?因爲人實則就是類。”

“漢宣帝說過,漢家自有制度,霸王道雜之。這話說得好,何爲霸王道?對王道,對外霸道……不要妄想著對外懷有用,當你覺著有用時,多半是因爲你此刻自的地位所致,而非是你的懷。”

“儒學要命的是什麼?咱們看看前漢,前漢說是獨尊儒,可治國並未用儒,所以直至崩潰前依舊能制住異族。”

以後就完蛋了。

“科舉的誕生是好事,可把儒學變科舉考試的標準,那是自我閹割的開端!”

以後就開始了自我閹割,恨不能讓自己躺平了,恨不能在中原的周圍修建一個高不可攀的圍牆,隨後自家躲在圍牆做天朝上國的夢。

“史冊上的淚斑斑告訴我們,世間是個叢林,所以不要妄想能用道德、用懷讓異族歸心,在他們保持著尖牙利爪的時候,我們更該做的是震懾。”

千百年來的歷史明明白白的告訴了後人:世間是個叢林,林子裡全是豺狼野,可後人總是覺著老子用仁義道德一定能讓豺狼虎豹變小白兔。

“前漢和大唐但凡遇到強敵,哪怕是不敵也不會氣餒,而是默默的強大自己,只等機會一到,從帝王到小吏都會高呼復仇……在高呼聲中,匈奴灰飛煙滅,在高呼聲中,突厥抱頭鼠竄……”

“可儒學能帶來什麼?弱!”

“儒學天生就能薰陶出弱的人來,但這等弱的氣質卻被儒家認爲乃是君子……”

從大宋到大明強敵不,可那些即是重臣又是大儒們在幹什麼?

躺平了!

從在北方造林挖想阻攔遼國騎兵的速度,到修改黃河故道,就特孃的沒人想著臥薪嚐膽,不斷修煉功,等待時機反戈一擊,就如同是漢唐時那樣……堪稱是畏敵如虎。

“儒學治國,只會閹割了漢兒的!讓他們淪爲豬羊。”

大明自朱瞻基後也是如此,大夥兒守著長城多爽?幹嘛要出塞去打生打死?

閉關自守就是儒者們最得意的手段。

換了漢唐……我憑什麼守著?你說對手強大?

對手不強大我還沒興趣打!

開關,你開關你聽不聽?不聽朕弄死你!

隨後大軍出塞,匈奴、突厥狼奔豕突。

“失我焉支山,令我婦。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這是大漢!”

賈平安看著王,“你的子我知曉,最喜出風頭,但遭遇了縣令的兒子後你做了什麼?你只能束手無策……隨後連累老父。”

這就是儒者們的家常手段,出了事就在後面裝無辜。

“大郎。”

賈平安問了賈昱,“若是有人辱阿耶,你會如何?”

賈昱毫不猶豫的道:“打斷他的手腳!”

“若是對方比阿耶還厲害呢?”

賈昱沒有猶豫,“那我就努力比他更厲害,隨後再收拾他。”

賈平安看著王,“你領悟了什麼?”

茫然。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這是周易的。”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是老夫子的話。”

“公羊曰:“九世之仇猶可報乎?”孔子曰:“王道復古,尊王攘夷。十世之仇,猶可報也!”這是公羊和老夫子的問答。”

賈平安搖頭,“我說過儒學真的好,不過人類的劣卻永遠存在,他們會選擇的失明,把不好踐行的容忽略掉,把那些喊幾句就能收穫好容記得很清晰……”

若有所思。

賈平安覺得該出重錘了。

“先賢說過以直報怨,可有人缺德事做的太多,就會閹割了這段話的後面,變了以德報怨。”

“先賢說過要自強不息,這不只是說個人,說的是王朝。前漢自強不息,由此有了霍衛出塞驅趕胡虜;大唐自強不息,如此纔有了當年李衛公領軍出塞,蘇公一戰破敵的壯舉……”

“這纔是儒學的核心,而不是什麼狗屁的道德君子,誰弄錯了次序,誰就是居心叵測!不是壞就是蠢!”

“就說治國,世間是個叢林,你先要求自己做個君子,那就是自縛雙手!”賈平安目炯炯的道:“先賢告訴我們首要是自強不息,能讓異族喪膽後你再去做個君子。先做君子,把自己的利爪和利齒抹平,那是在幹什麼?”

賈昱說道:“那就是阿耶說過的自廢武功,這等王朝不滅纔怪。”

默然。

他就一直站在了那裡。

漸漸暗淡,遠方傳來了雷聲。

……

“轟隆!”

雷聲隆隆,王福疇正在值房裡看文書。

雷聲越來越集,王福疇嘟囔道:“盛夏降雨,氣溫驟降,大郎帶的裳不夠多,就怕冷著了。”

他越想越擔心,乾脆起準備去給兒子送裳。

小吏笑道:“賈郡公家中不缺這些。”

王福疇搖頭,“這做父母的總是擔心孩子,別人家是別人家,別人家總不能什麼都爲你想到。”

小吏剛親,所以並無這等慨,他一邊給王福疇找雨傘,一邊羨慕的道:“賈郡公學究天人,小郎君在賈家跟著他讀書,這造化可不小,說不得過幾年就會胎換骨了。”

王福疇想到兒子的子,不憂心忡忡。

“大郎的子傲過頭了,上次就得罪了黃明府家的小郎君,這本難移,他這等子遲早會惹出禍事來。老夫當初發現他的子不妥當就不斷糾偏,可多年來卻毫無用,哎!”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王福疇尋到了雨傘,吩咐道:“回頭有人尋老夫,就說晚些就回來。”

“轟隆!”

他回,被雷聲驚了一下,隨後僵直。

縣令黃耀在走廊中。

而在前方就是他的兒子王

“見過黃明府。”

行禮無可挑剔。

黃耀含笑道:“可是有事?”

以前的王在他的眼中只是個小蝦米,一腳就能踩死。可賈平安卻出手了,黃耀自然要給個面子,所以放了他一馬。

黃耀一直覺得王福疇是個迂腐的子,一輩子不了氣候,所以頗爲輕視。可當王住進了賈家,拜師賈平安的消息傳來後,黃耀不對王福疇刮目相看。

哪怕只是打過一次道,可黃耀非常清楚王子。

傲氣,但爲人世卻一竅不通,這等人黃耀見得多了,一旦出仕後就會被撞的頭破流,隨後要麼改過,要麼就淪爲了炮灰。

的傲氣更多些,所以黃耀覺得這娃遲早會倒黴。

但王福疇卻把王送到了賈家,這堪稱是柳暗花明的一招。

有賈平安的名號罩著,以後王出仕天然就帶著一個防護罩。

年來尋老夫作甚?

難道是覺著自己跟著賈平安不得了,要就上次的事兒來尋老夫的晦氣?

黃耀眸晦暗。

王福疇剛想竄出去制止王,王朗聲道:“上次小子在此遇到了黃郎君,黃郎君出言犀利,我也反脣相譏,本是兩個年人的口角,隨後便了手……”

你果然是想仗著賈平安的權勢來翻案。黃耀心中冷笑。

我的兒,事都過去了,你怎地又提了出來。你這不是辱黃耀嗎?

老夫……

王福疇心灰了半截。

“當時我覺著自己有理,所以不肯罷休,可此刻想來我當時太過倨傲,引得黃郎君見了不渝,於是便發生了口角。”

這是我的兒?

王福疇愣住了。

黃耀也沒想到王竟然能如此客觀的描述了當時的況,微微頷首。

要自強不息,要有擔當……不能見到難就躲,自家惹下的事兒自己去承擔。

肅然道:“此事各自有錯,可我事後卻覺著辱了,不依不饒……戾氣太過,今日小子致歉。”

行禮。

黃耀心中一,“何須如此。”

直起腰,擡眸,眼神平靜,“錯了就是錯了,狡辯只會讓我越錯越多,還請黃明府轉告令郎,就說……下次我會用學識令他低頭。”

“哈哈哈哈!”

黃耀也是做父親的人,所以最是知曉年人的心,此刻聽到王的話後,他不大笑了起來。

“好!”黃耀讚道:“這纔是一個男兒所爲。好小子,回頭老夫令黃如尋你探討學問,若是你能讓他低頭認輸,老夫便送你……”

他撓頭想了想,“老夫有名硯一方,若是你能讓黃如低頭認輸,那就是你的了。哈哈哈哈!”

還有什麼比看到一個年積極向上更讓人欣的嗎?

沒有。

黃耀大笑而去。

去尋父親,轉過走廊就看到了值房外的王福疇。

跪倒。

“阿耶,我錯了。”

王福疇老淚縱橫,視線模糊。

“我的兒!”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