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萬歷四十五年的冬至,莽莽東北雪原上,一個赫圖阿拉城的地方,真人對這個被漢人稱作“冬至大如年”的節氣,還沒有發展出重視它的習慣。
不過,今天,仍有許多旗人,像過節似地,涌到汗王宮前,去觀看一個儀式。
不是祭祀儀式,而是殺人儀式。
汗王宮的主人,五十八歲的建州酋長努爾哈赤,坐在被他命名為“汗宮大衙門”的殿堂里,冷漠的目穿過并不寬敞的廳門,落在遠雪地上的人群中。
他端坐的這間殿宇,以磚木結構搭建而,兩層的屋頂,卻依著帳篷的模樣,做八角型。
若西邊那個不可一世的龐大帝國里不可一世的文臣武將看到,定要嘲笑,這種更像歇腳涼亭的建筑,不僅和它的名字“汗宮大衙門”一樣,不倫不類,而且,寒磣至極。
同樣寒磣的,還有這個“八角亭子”東邊的一小排瓦房。格局和占地,也就和大明京師的普通車馬店差不多,卻是努爾哈赤這個“汗王”從起居就寢到會客祭祀的全部空間。
然而,當年去過京師納貢、見識過輝煌的紫城的努爾哈赤,眼下卻很滿意自己的這個小小汗王宮,一點不覺得自卑。
在他的理解中,漢人歷史中“湯以七十里,文王百里”而興,以及劉邦從一個泗水亭長而得天下,都預示著,自己也將從東北一隅的赫圖阿拉小城,一步步向西、向南,實現宏圖偉略。
不過,“車馬店”風格的寢宮確實局促了些,以至于只有努爾哈赤的大妃,才能和丈夫一,睡在里頭的炕上。
大汗的其他人,那些因建州與其他真、蒙古部落聯姻而來到赫圖阿拉的人,都睡在周邊更為簡陋的炕屋里。
現在,這些人,終于被暫時從囚籠中放出,來到汗王宮和汗王井之間的雪地上,融圍觀殺戮的人群中。
將要引頸就戮的,也是一個人。
薩滿巫師的份,曾經令這個人,在部落建造的作“堂子”的屋宇中,像努爾哈赤接八旗軍兵臣服一樣,接信眾們的拜。
堂子和薩滿,是真人的神支柱。每個部落,堂子和薩滿不同,供奉的神像、頌揚的神辭也千奇百怪。
但到了努爾哈赤這樣的征服者手中,堂子與薩滿,都有著同樣的歸宿:毀滅。
作為建州真的頭狼,努爾哈赤在征伐海西真各部時,每到一地,都會焚燒當地的堂子、殺掉作為神領袖的薩滿巫師。
而此刻跪在雪地里這個烏拉部的薩滿巫師,之所以沒有死在三年前,乃是因為年輕的被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看中。莽古爾泰當時沒舍得殺,而是藏匿在自己邊。….奈何弟弟皇太極探知了此事,稟報父親努爾哈赤。
殘酷而充滿迷信的頭狼,可以留下那些降將的命,卻絕不會對薩滿巫師網開一面。
滅族的終極手腕,就是滅掉他們的信仰。正如多年后,努爾哈赤的子孫對西邊帝國那個民族實施的手腕一樣。
一個著鑌鐵打制的凱甲的牙喇勇士,像一只披了銀麟的熊,走到巫面前。
對付已被捆綁嚴實的囚徒,本不需要這上陣沖殺的行頭,但強者,為了加持自己的不可一世,往往需要在行刑時,輔之以莊嚴又稽的儀式。
“呀……”
“哎……”
“唷唷唷……”
人群或驚或喝彩的呼聲,隨著麗頭顱與孱弱的分離,隨著冒著熱氣的鮮噴向潔白的雪地,而毫無懸念地發出來。
牙喇勇士俯,提起人頭,大搖大擺地走回不遠的汗宮大衙門。
坐在貝勒議事席上的莽古爾泰,盯著一串串珠,落在雪地上,綿綿延延,由遠及近,直到牙喇進了殿,珠在他腳邊匯集一灘。
努爾哈赤看看莽古爾泰,又看看坐在他對面、同樣沒什麼表的皇太極,開口對幾大貝勒和議事大臣道:“這應該是烏拉部最后一個薩滿了。”
又盯著兒子莽古爾泰道:“五貝勒,你私藏烏拉部薩滿,還與有了子嗣,所幸被本汗及時發現,母子皆除。本汗罰去你一個牛錄,分給其他各旗。”
“牛錄”,本是真人早期為了群狩獵而形的集,努爾哈赤對八旗軍制改革后,將每個“牛錄”的人數固定為三百人,只有汗王能決定牛錄的分配與易。
莽古爾泰起,跪在自己人的頭顱邊,并不在意棉甲的裾已經沾上跡。
他抬臂行禮,端嚴道:“謹遵大汗責罰。”
努爾哈赤揮手,示意兒子坐回席位,又讓行刑的牙喇拎著人頭退下。
皇太極微側子,朝向父親,恭敬道:“大汗,海西真,扈倫四部,現下只剩了葉赫一族,不必多久,所有的真人,都只能拜我們新覺羅的堂子。”
莽古爾泰“哧”了一聲,揶揄道:“八貝勒平時打獵的時候,最沖著虎熊而去,怎麼一到了攻城略地之時,眼珠子就只盯著薩滿和堂子。”
皇太極澹然之地抿抿,洪亮的聲音并無爭執的意味:“五貝勒說得是,攻城略地不但要看得遠,還要對先后次序作個取舍。咱們今日,就是來聽大汗定度,開春后的大計。”
努爾哈赤捻著手中的佛珠。
自從在自己的王城修建“七大廟”、將儒釋道乃至喇嘛教一同包容在真族群中后,努爾哈赤在公開議政的場合,經常盤佛珠串子,同時在言談中刻意表尊崇孔圣人和關二爺的習慣。
他盤了會兒佛珠,睜開眼睛道:“孔圣人也不覺得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他說,再,斯可也。本汗昨夜想了兩回,就決定了,在葉赫與順之間,咱們先打順。”
……
五百里外,大明,遼城。
“張侍郎,鄭姑娘,吳公子,冬至大如年,咱今日,算是提前吃年飯了。某,先干了這一杯。”
炭爐上架著的大鐵鍋前,文龍親自執勺,將鍋里的豆醬燉鵝翻幾遍后,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坐在上首的兵部侍郎張銓,一臉謙和之,也喝完杯中酒后,向著坐在下首的鄭海珠道:“此酒甚烈,鄭姑娘隨意就好。”
鄭海珠抬福禮。
面微紅,并非因為炭火暖鍋的烘烤,或者烈酒的作用,而是因為興。
沒想到,自己來到遼東一個月后,竟在文龍這里,遇到了兵部侍郎張銓。
這位剛剛為秦良玉親家、馬祥麟岳父的大明帶兵文,在鄭海珠看來,是遼東地界除了文龍以外,第二位值得信任的知兵者。.
空谷流韻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太監們都恨得咬牙切齒,因為這廝第一個法令竟然是要求所有公職人員都穿統一的皮鞋子,而這種皮鞋子由他的作坊所壟斷。 林首輔是大明禍國殃民的千古奸臣典范,誰能誅殺此賊,朕封他異姓王!——某個被打了屁股的小男孩咆哮道。
許褚:「主公,少主又說他病了!」許褚:「主公,少主又闖禍了!」許褚:「主公,少主又不見了!」曹操猛拍桌子,鐵青著臉吼道:「我曹孟德英明一世,怎麼就生了這麼個逆子?」許褚:「主公,少主把呂布殺了!」許褚:「少主把鄴城攻下了!」曹操仰天大笑:「不虧是我曹孟德的兒子,少主現在在哪呢?」
史上最慘的造反。 看著僅有的兩個手下,楊玄覺得這個造反是不是有些兒戲。 “郎君,不是造反。是……討逆!”怡娘認真的道:“郎君才是正朔,如今長安城中的是偽帝。” 直至某一天,楊玄打開了那個來自於千年後的神奇捲軸。 原來造反,不,原來討逆真的不是事啊!
明末亂世,世人皆瘋。一個郡王,如何生存?別無他法,唯有比別人更瘋!我是瘋王我怕誰!不服?來。本王發個瘋,弄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