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樓。
大紅燈籠照耀的樓閣外徐徐生輝。
三樓的貴賓包廂早就座無虛席,全部被各方來路神的客人包下,樓梯口全是一流高手護衛,外人本無人知曉三樓都有誰。
二樓和一樓大廳則的滿,吳郡各大幫派衆多的江湖大豪,以及南來北往的大富商,吳郡本地的權貴,豪門公子們,上千人衆聚一堂,豪朋滿座,彼此招呼寒暄著,談論著今晚花魁名落誰家,喧囂熱鬧無比。
馬幫的烏副幫主親自坐鎮二樓,率衆馬幫高手們看住場子,以防混。
對於今晚這場的花魁大會,馬幫上下相當的重視。
在太湖跟跟巨鯨幫水匪這一戰,馬幫銳弟子陣亡了近三百餘人,傷不下一二百,是卹金便是一筆巨大開支。再加上給參戰弟子的功勞賞金,開銷如流水一般。
今晚這場花魁大會,有不清倌人即將出閣,是首夜出閣權競拍,便能替馬幫回籠不錢財,緩解一下力。
烏副幫主親自坐鎮,以保今晚這場盛會萬無一失。
吳郡花魁盛會,終於開場。
一樓大廳的中央,一座巨大的舞臺,供歌舞。
來自吳郡數十座青樓的清倌人們陸續登場,一場接一場的爭相鬥豔,施展出自己所學的十八般歌舞琴藝。
“好!”
“再來一首!”
通宵達旦,數個時辰,一直持續的深夜時分。正所謂春宵一夜值千金,青樓不醉夜不歸。
自然,軸的總是排在最後面。
衆江湖豪客們看的激,期待的熱越來越高漲。
李媽走上舞臺,熱道:“有請,今晚的軸之場,煙雨樓斐氏,阿奴小姐!給大家帶來一曲霓裳羽舞!”
煙雨樓中央舞臺,被一道道朦朧白薄紗所籠罩。
宛若一座虛無縹緲的月宮仙境,薄紗飄忽,夢幻重重。
煙雨樓舞臺中央,有一位舞姿婆娑的纖巧仙,手持一柄輕巧的琵琶,猶抱琵琶半遮面出來,輕攏慢捻。低眉信手續續彈,似乎在敘說著心中無限事。
若大珠小珠一串串清脆掉落玉盤,若銀瓶撞破水漿四濺,鐵騎突出刀槍鳴。
彈著霓裳曲,舞著羽舞,如夢如幻。
片刻,煙雨樓中,衆豪賓貴客們漸漸看的沉醉,迷離。
不時發滿堂喝彩。
阿奴在舞臺中央舞著妙曼的姿,看著滿場賓客的歡呼,卻不見那曾經悉的影,不覺心中難言的悲傷在洶涌。
不知不覺,那琵琶聲漸漸悲傷起來,冰泉冷弦凝絕。
“鏘~——!”
四弦一聲如裂帛,琵琶琴音絃斷。
阿奴終難掩心頭悲傷,跌倒在舞臺上跌,俏的臉龐,兩行清淚無聲的流下。
一曲霓裳,舞斷腸!
煙雨樓滿堂賓客,一時死寂,無聲。
...
三樓。
一間豪華大包廂。
江州司馬白居易,王守澄欽差特使和吳郡太守趙居貞,三位大人坐主桌。
吳郡的諸位縣令幹陪末座,其餘大小吏們都恭候的站在一旁。
王守澄欽差看的出聲,良久才嘆道:“我跟隨在陛下跟前多年,見識過長安名霍小玉那的歌,也觀過宮廷舞劍公孫大娘的《劍舞》,賞識過金陵名杜秋娘的名舞《金縷》!沒想,這吳郡竟然也有阿奴小姐,一曲霓裳羽舞,如此出衆。”
白大人悵若失神,怔了好一會兒,向左右問道:“對了,什麼名?”
王縣令連忙道:“這個還真不清楚,剛纔只聽說斐氏阿奴。不過,縣衙有所有在冊的樂籍貫,上面記載了全名,可要下去查一查?”
“去查一下吧。”
趙居貞吩咐王縣令。
“是!”
王縣令連忙點頭,帶著幾名衙役飛奔往縣衙。
不多會兒,王縣令便匆匆的回來,臉似乎有些了驚嚇,蒼白無,向三位大人低聲回稟道:
“三位大人,查到了。姑蘇煙雨樓樂斐氏,斐興奴,十七歲。孤兒,九歲自賣其,一個月後,被主家主人賣於煙雨樓至今。有一弟,名興醜,一歲,其餘記載不詳。”
王守澄欽差不由讚道:“好名字,足以和霍小玉、杜秋娘等並列!斐,斐然也。興,興榮也。奴,低微也!起於低微,卻興興向榮,斐然於世大好徵兆!”
“斐興奴,人如其名!”
白大人也點頭微贊。
王縣令臉都白了,顧不上臉上的汗,慌忙口說道:“三位大人,這關鍵不在名字好不好聽啊!這斐興奴是斐興醜的姐姐。而斐興醜,不就是天鷹門的英雄阿醜嗎?聽聞,這阿醜跟蘇上仙,可不是一般的深厚,是打小的莫逆之。
但阿奴是八九年前賣,和阿醜的關係江湖上卻出奇的極人知道,本沒人聽聞。若是被蘇上仙得知,怕是會出大事。趙大人,下怕出事,連忙把樂籍冊也帶來了。”
他急忙遞上那冊樂籍冊。
趙居貞神一變,接過那樂籍冊看了一下,神頓時沉重起來:“嗯,此事你辦的不錯。稍有不慎,便要出大事啊!”
其他兩位大人聽了,這才注意到這一細節,都是一驚。
“要不,下趕讓馬幫將斐興奴的賣契出來,把冊上的樂籍銷了,免得蘇上仙知道後降罪?!”
王縣令小心道。
“不!”
趙居貞神沉凝,搖手道:“萬不可如此!”
“這...這是爲何?”
王縣令驚呆。
“這阿奴是阿醜的姐姐,阿醜和蘇上仙是自小的深厚。蘇上仙爲了阿醜,必定會救阿奴。但你若是搶先一步,出面把人救下,便等於是讓蘇上仙欠下你一個人!
我等世俗之人,尚且不願輕易欠下人。仙人,只怕更加忌諱此事,哪個仙人會樂意自己無緣無故又多了一份人債?
你讓上仙欠下你一筆人,那你是打算讓上仙怎麼還你這人,天天惦記著你?是嫌活膩了不?!”
趙居貞沉聲道。
王縣令頓時想徹這一點,神悚然,連連搖頭道:“不敢!下何德何能,敢讓上仙欠下人。”
“此事,還得仔細斟酌!”
衆大小員們左思右想,這事不是一般的棘手。
以蘇上仙之名,讓馬幫立刻賣契放人,這是輕而易舉的事。
但誰又敢去越俎代庖,搶在蘇上仙之前,去做這件事。變相的讓蘇上仙了一份人。
分這東西,最是微妙。
人債,筆筆人皆是債,所以重義之人,都不願意欠下人債。欠下,必定想著儘快還。
但若是兩者份懸殊到天壤之別,高位者欠下了卑微者一份人債,這怕是比刀子還厲害。
縱然是馬幫高層,一旦發現這層關係,怕是也要左右爲難無比的頭疼,不知該如何做,才能放人,又不令蘇上仙,欠下馬幫一份人。
姑蘇縣令承當不起,他們馬幫何嘗能承當起!
讓蘇上仙欠他們一個人,怕是全幫上下都要寢食難安了。
“蘇上仙沒來之前...什麼也不可以做。等著他親自來,將人贖走吧。”
“可是,蘇上仙知不知道這斐興奴是阿醜的姐姐?這兩日蘇上仙不知去向。他會出現嗎?萬一蘇上仙本並不知這層關係...未能前來的話...只怕也不妙。”
衆人心頭都沉甸甸的。
趙居貞沉許久,道:“無妨,我這裡還有最後一策。蘇上仙還有剿匪得的一筆數萬兩銀子的朝廷賞銀,尚未領取。如果花魁大會落幕,蘇上仙依然未能親至,那隻能以蘇上仙的名義花掉這筆銀子,將贖下來,還自由之。...這樣,依然算是蘇上仙搭救了,而非旁人所救。這筆人,不至於記在任何人的頭上。”
王欽差點頭贊同:“也只能如此了,先等著,看看蘇上仙今晚會不會來吧。”
衆人只能等著。
白居易心有所思,道:“來人,筆墨伺候!”
他的隨從,立刻在桌臺,鋪上筆墨紙硯臺。
白居易略一思緒,提筆揮墨潑灑。
“《琵琶行》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爲霓裳後六幺。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五陵年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故。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
落下最後一筆,白居易猶如陷魔怔之中,微聲長嘆。
趙居貞太守、欽差王大人在旁觀看。
王縣令、王主薄等衆大小員,都翹首以盼。
白大人乃大唐天下的第一等才子,陛下跟前的紅人。能親眼見他落筆作詩,那簡直是無比的幸運。
趙居貞默唸,歎爲觀止,讚道:“白大人高才。我觀斐興奴之霓裳羽舞,心中雖有所思,卻什麼也寫不出來。這一首《琵琶行》,催人淚下,必定是千古之絕唱,令在下驚歎!”
白居易搖頭,淡然道:“我僅僅只是寫實,書寫斐興奴之平生,不增一分,也不減一。吳郡之行,偶遇斐興奴小姐,乃是我白某的幸運,得此詩,此行也算圓滿。”
趙居貞卻是嘆羨慕道:“我趙氏名門兄弟四進士,過個數十年後,便被世人忘。白兄此詩,乃是流芳千古之絕唱。這首《琵琶行》,怕是千百年後,世人依然口口傳頌。比我這的太守,還更有名,更幸運。“
“趙大人此言差矣~!”
白居易搖頭,道:“先有斐興奴,白某才能寫下這篇《琵琶行》。並非我就斐興奴。再說了,趙大人和斐興奴小姐,也比不得。
趙大人是這一世的顯貴,畢生的榮華...只是後世名聲不顯。
而斐興奴,怕是要今世之苦,才留後千年的流芳名。”
“我等世俗凡人,人生也就短短百年,誰不想流芳千古!我何嘗不是想在史書上記下一筆。”
趙居貞依然羨慕:“白大人,不如也幫在下寫一首?隨便寫一首就行,日後世人提起白大人的詩,也會順帶想起在下。”
他自己也會寫詩,但寫的不怎麼好,欣賞的人不多。只有白居易這位大唐一等才子的詩,纔會世人爭相傳頌。
“寫你?寫什麼?”
白居易詫異。
“我爲一方,滅了巨鯨幫啊!”
趙居貞連忙道。
白居易笑而不語。
趙居貞不由連忙問道:“怎麼,這剿滅巨鯨幫,鎮守吳郡的功勞,不夠寫詩?”
王欽差不由大笑,拍著趙居貞的肩膀道:“趙大人,你就別想了。陛下想得他一首讚頌之詩,暗示了數次,尚且得不到,被他氣得不輕。你我之輩,哪有這麼大福氣。
別瞧你我在座數十員,今晚煙雨樓滿堂的豪傑英雄,好像各個名氣大,多不勝數。但數十年一過,全都沉寂消失在這滾滾紅塵世俗之中,掀不起半片浪花。
這滿堂上千之衆,真正能夠流芳千古的,唯有白大人和他筆下《琵琶行》裡的這位斐興奴小姐。”
趙居貞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滿臉幽怨,嘆道:“唉,我等庸俗之輩,也只能去爭這眼前數十年的興衰榮辱了!”
“只是,斐興奴,這一世命中坎坷啊!”
白居易將筆放下,突然嘆了一口氣。
王欽差笑道:“白大人何須慨。自古以來,哪一位名傳天下的一代名,不是了一生一世的苦?縱然能逃得出這小小的青樓,逃出這小小的吳郡。可是,能逃了那一生的紅薄命?哪怕是帝王的妃,千般寵,十餘年後就能有善終?”
衆員默然。
盡帝王萬般寵的楊貴妃之死,猶歷歷在目。
世上誰能比帝王顯貴?
帝王尚且庇護不了他心的人,誰又能改那宿命。
王欽差搖頭道:“紅薄命,乃是上天註定了。奴籍,只是紙面上的命運而已,銷不銷,其實都改不天命。別說我們這些小,哪怕是帝王眷顧,收在旁,也改不了那紅薄命的宿命。...這天命,唯有仙人可改。這吳郡的仙,只有蘇上仙。只是不知,蘇上仙是否願意改此生的紅薄命。”
“是啊!天命難改,唯仙改命。世人,誰不羨慕真仙!”
白居易幾許悵嘆,起,離席道:“我此行去江州上任,半路來一趟姑蘇,偶遇斐興奴小姐,得一篇《琵琶行》,心願已足。
斐興奴的餘生,只看的命數吧。此間剩下的餘事,便拜託兩位大人照看斐興奴一二。王欽差、趙大人,告辭!”
“白大人走好,一路走好!日後有緣再會!”
兩位大人連忙起相送,吩咐一隊差,護送白大人離開吳郡。
----------------
PS:總是有人抱怨,我寫死了阿醜。
我也不想啊。
要抱怨,就怨白大人吧。他爲什麼要在《琵琶行》裡寫這句:‘弟走從軍阿姨死’,(弟弟戰死,爹孃早逝)。
《我是仙凡》的開篇前四章,是依照《夜泊楓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
按照第一句,月落烏啼霜滿天,寫下了一個漁家子蘇塵打漁的形象。
按照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寫下了蘇老爹、蘇老孃這兩個愁苦的人。
按照第三、四句,則分別寫下寒山道觀的故事場景,和李和爹孃米商的形象。
有人覺得,這是非真實的,完全一個虛構出來的修仙世界,那是連開篇四章都沒看懂。裡面主角的出典故,就是來自大唐名詩。
有人覺得白居易這位詩人出現的太突兀。但這斐興奴和斐興醜姐弟倆,是遵照《琵琶行》的原著人裡的一句,“弟走從軍阿姨死”,爹孃早逝,弟死於征戰。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