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沉舟看著這些如臨大敵的師兄弟們,扶額好笑。
他能理解師兄弟們的嫌棄。
畢竟挖渠是一件又累又臟的活計。
若是放在一年前,他也不敢相信自己這朵玄機門出名的高嶺之花會為了給妻兒榮華富貴,走下神壇跑去帶頭開山挖渠做那又苦又累又臟的事。
他們玄機門清修的人,個個都是目下無塵的“仙人”啊。
所以,師兄弟們不愿意跟他同去,他不想強求。
要不是為了給瑤瑤肚子里的孩子造一個震驚世人的“仙”來歷,他也不會去挖渠的。
“行,不去就不去,等師兄從江南回來的時候,再來看你們。”
沈沉舟笑著站起來,示意師兄弟們放心,就轉去找秦青瑤。
他和瑤瑤在玄機門也待了幾天了,是時候離開去挖渠了,這是事關天下百姓的大事,可不能因他們倆而耽擱。
師兄弟們看著他飄然離開,面面相覷。
他們不去,會不會不太好啊?
這可是他們宮主,而挖渠這件事是宮主回歸大姜皇朝以后干的第一件大事,他們作為宮主十幾年的同門,不去幫把手助個威,好像說不過去?
萬一宮主勢單力孤,完不這件挖渠大事,豈不是會朝中大臣看輕了他,導致他太子之位不穩?
“要不然,我們跟師兄去忙活一段時間?”
“我看也行,反正也干不了多久,咱們去待三五個月就回來,就當錘煉意志了。”
“行吧行吧,去就去,只要大家一起去,互相有個伴,我也不怕。”
……
沈沉舟還不知道他那些師兄弟們如此夠義氣,竟然愿意為他這個師兄走下神壇,去干“頭可斷可流”也不愿意做的累活。
他回到房里,找到秦青瑤,說明了他們該離開前往江南的事。
秦青瑤沒有異議。
兩人收拾了一番,就去拜見了師父他老人家。
老宮主聽兩人說今天就要走,特別驚詫地著兩人。
“怎麼如此著急?這毫無預兆,說走就走,師父還想著你們說也得待個十天半個月呢。”
老人家著沈沉舟,眼里滿是不舍。
他的沉舟是他一手帶大的孩子,在他看來,跟親生兒子也沒有差別了。
曾經天天呆在玄機門能跟他朝夕相的孩子,如今一年半載才能回來一次,回來了還只能待三四天,這他如何不難啊?
沈沉舟握著師父的手,輕聲說,“師父,皇命難違,徒兒如今在皇室,不由己了。”
著師父眼中的不舍,他心里鈍痛了一瞬。
他又聲哄著老人家,“等到明年孩子出生了,徒兒再帶瑤瑤回來看您,到時候,徒兒會跟瑤瑤多待一段時間。”
老人家眼神一黯。
他嘆著氣,說,“是啊,你如今不由己了……行,那你就去吧,明年再回來,師父等著你們。”
他心里有一個聲音悲傷地說,等你們明年回來,師父我也不知道還在不在人世啊……
若是師父死了,你們就只能坐在師父的墓前陪師父了。
唉,我這把年紀的人,過一天,就一天了。
還沒等老人家傷春悲秋起勁兒,秦青瑤就拿出了早就給老人家準備好的禮。
“師父,這是我和夫君給您準備的見面禮,之前沒攢夠數量,就拖延了幾天,今天咱們要走了,便拿出來送給您。”
從袖子里掏出一只碧綠的玉瓶,走到老人家面前,微笑著遞給老人家。
老人家瞅了一眼那只有拇指大小的玉瓶,笑著說,“回自己家里還準備什麼禮啊,你們這倆孩子,就是客氣。”
他一邊說,一邊猜測瓶子里是什麼。
如果不知道徒兒媳婦是個穿書者,擁有主環,他一定會猜測里面是不是蜂王漿之類的東西。
可是知道徒兒媳婦的不凡,他對這禮就有了幾分期待。
見秦青瑤捧著遞到他手邊,他沒去接,笑著問,“這是什麼啊?若是太貴重了,我可不要。”
秦青瑤看了一眼微笑的沈沉舟,抬頭對老人家笑道,“是能調理暗傷,延年益壽的東西。”
老人家聽到這話,嚇了一跳。
嚯!
居然是這麼神奇的寶貝!
那他得看看!
他小心謹慎的將玉瓶接過來,打開瓶塞,小心翼翼送到鼻子邊嗅了嗅。
因為玉瓶里裝著秦青瑤積攢了十天的二十滴靈,足足二十滴,自然就逸散著沁人心脾的香味。
老人家嗅到那香味,頓時就覺得心脾舒暢。
他閉著眼睛緩了緩,又湊近嗅了一下,然后才將瓶塞塞上。
他制著心中的不舍,將玉瓶還給秦青瑤,慈祥地說,“這麼寶貴的東西,你們自己用,師父我老了,用了也是浪費,這得年輕人用才劃算。”
他溫看著秦青瑤,又說,“尤其是徒兒媳婦你如今懷有三胎,你應該多多服用,這對你和孩子們都好。你們子臨盆產子,那是在鬼門關做生死掙扎,你好好留著它,等到將來臨盆的時候,這可是救命的東西,比人參靈芝還有效。”
秦青瑤著老人家。
老人家眼里一片坦然,并非裝模作樣。
老人家是真的覺得,這種寶用在他上浪費了,他疼著徒兒和徒兒媳婦,希這寶能給他寵的徒兒一家用。
秦青瑤心里頗為欣。
是個奇怪的人,越是想方設法想要寶貝的人,越是吝嗇不想給,可這種慈祥疼們的老人家,是真的死活想塞給人家,不要都不行。
將玉瓶重新塞回老人家手里,笑著說,“師父,若是跟別人我就裝一裝了,假裝送出去的是什麼超難得的天地神,讓對方激涕零。可您知道我的來歷,知道我上的主環,那我就不瞞您了,這靈,我每天都會有一滴,它雖然珍貴稀,但是我要積攢它并沒那麼難。”
低頭看了一眼肚子,說,“您瞧,距離您的徒孫出生還有七個月呢,七個月足夠我攢一大瓶靈,保我將來能安然無恙,保他們能平平安安出生。”
重新抬頭看著老人家,“所以您就拿著吧,您當年救了夫君的命,您這十幾年將夫君一手養大,教會他一絕學,您在我和夫君心里是亦師亦父的人,我們明年來時還要看到您,我們今后每一年來時,都要能看到您,我們不要坐在您墳頭,哭著做那沒有師父疼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