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最後一個狠人 第280章 聖旨到

《大明最後一個狠人》 第280章 聖旨到

在通往安州的道上,浩浩的旗牌儀仗在前面開道,後面寬大的車馬儀仗周圍跟着衆多親衛隨從,儀仗後面更是有一大堆文臣武將。

在儀仗中,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楊嗣昌,正挲着黃綢包裹的錦盒,猜想着皇太子接下來的各種表現。

宣大總督陳新甲得到消息後,特意出城二十里迎接,還派出自己的兩千督標營隨車護衛。

其實不需要陳新甲派人護衛,隨楊嗣昌而來的還有高起潛等關寧軍各將,關寧軍數萬人馬也遠遠吊在儀仗後面。

楊嗣昌在衆員的簇擁下,緩緩從車轎上下車,進了安州城。

朱慈烺正在巡視軍營,楊嗣昌和高起潛領着一票人前來拜見,朱慈烺打量了一番他,只見楊嗣昌鬍鬚烏黑,頭戴樑冠,腰懸玉帶,穿一蟒袍服,看起來很威嚴。

朱慈烺不是第一次見楊嗣昌,兩年半前,楊嗣昌被調往兵部,在朝會上朱慈烺就經常見到他,那時候的楊嗣昌很低調,也沒這麼神。

朱慈烺暗歎,看來權力真能滋潤一個人啊。

在楊嗣昌側,穿蟒袍的高起潛笑着走出道:“老奴見過殿下!”

朱慈烺認得高起潛,這個太監在宮中的地位不低,與曹化淳,王承恩、王德化等深崇禎皇帝重,開始只是崇禎皇帝的侍,因爲時常吹噓自己知兵,崇禎纔多次讓他到各地監軍。

在數年前,高起潛還在東宮掛職,作爲侍輔佐太子朱慈烺,可見崇禎對他的信任。

高起潛也仗着這層關係對朱慈烺表現曖昧,一見完禮就跑到朱慈烺邊,還拉着他的手,嘮起了嗑,掃向衆將尤其是看向盧象升時,滿臉的得意之毫不掩飾。

Advertisement

高起潛的意思很明確,我跟皇太子老早就認識了,關係很鐵,你們日後要小心伺候咱家!

“高伴伴一路辛苦了。”對於高起潛的熱,朱慈烺笑呵呵的隨意應付着,不着痕跡的將他的髒手拿開。

見皇太子還算熱,高起潛臉笑意更甚,他呵斥關寧軍衆將道:“還不速速前來拜見太子殿下!”

一片甲葉聲響,關寧軍諸將都是單膝下跪,雙手抱拳,向朱慈烺行禮。

朱慈烺沉聲道:“衆將請起。”

朱慈烺打量着關寧軍各將,這些人臉上皆表現出驕橫之氣,讓他很好奇,一幫子逃跑將軍有什麼好裝的?

眼前這個雲總兵唐通,一直擔任宣化總兵、雲總兵等要職,手握兵權,舉足輕重,崇禎皇帝曾召見他並賜蟒袍玉帶,對他寄予極大的希,可他在鬆錦大戰逃跑不說,還先降李自,後降多爾袞,典型的貳臣賣國賊。

那個朝自己瞄的薊鎮總兵白廣恩,流寇出生,被洪承疇打服投降了,跟隨曹文詔鎮流寇,屢立戰功,混到了薊州總兵,和唐通一樣在鬆錦大戰時跑了,也是先降李自,後降多爾袞。

還有那個一臉猥瑣的山海關總兵馬科,和白廣恩履歷一樣,也和唐通一樣,都在事關大明和滿清國運之戰的鬆錦大戰中跑路了,先降李自,後降多爾袞。

不過這些都是後事,朱慈烺不可能因爲這個就砍了他們,不說他們不服,崇禎也不讓啊,關寧集團更不讓。

朱慈烺掃了高起潛和關寧軍諸將一眼,他在心中已經預定了幾顆腦袋,準備找到機會就手。

楊嗣昌的目看向大教場上的數萬銳之師,天武軍軍陣黑的一片,鋪滿了整個大教場,他們列隊整齊,肅立恭候,在酷寒中無人稍,散發出百戰餘生的氣勢。

Advertisement

“這就是皇太子的天武軍?”楊嗣昌心中震

楊嗣昌也是領過兵之人,這種軍隊他還是第一次見過,覺這氣質完全不像大明的軍隊,大明的軍隊應該是那種在寒風中着手,用胳膊抱着武着頭的樣子.......

楊嗣昌覺很不習慣,心中也有些擔心,即便是洪兵和秦兵到來,能製得住這幫人嗎?陛下訓練兵的計劃能練出這樣的軍隊嗎?

忽然間,朱慈烺毫無徵兆的拔出了寶劍........

數萬天武軍齊聲吼道:“萬勝!”

“萬勝!”

“萬勝!”

聲如驚雷,楊嗣昌被嚇了一跳,忍不住往後稍退了兩步,在意識到自己失態後,才重新上前兩步穩住了形。

在楊嗣昌後,高起潛和陳新甲等人也明顯被嚇了一跳,關寧軍諸將臉大變,臉上的傲然之瞬間不復存在。

眼前的軍隊滅清軍鑲紅旗、安州之戰斬殺韃子過萬,這果然是虎狼之師啊,這聲勢簡直驚天地........

楊國柱和虎大威等宣大將士臉上則是黯然,他們被陳新甲調走後,盧象升和天雄軍參與了安州之戰,這驚天奇功自然也有一份,僅僅分開幾日,往日友軍卻眨眼之間立下大功,真是世事難料。

楊嗣昌臉上出複雜的心,咳嗽一聲道:“殿下,天氣寒冷,我們還是回營吧,也讓將士們快快回營歇息吧!”

此番視察軍營,朱慈烺主要也是爲了震懾各將,讓他們清楚自己的定位,沒事別把自己太當回事,大明缺了他們照樣有善戰的銳。

目的達後,朱慈烺領着衆人回到了中軍大帳。

楊嗣昌當場拿出了聖旨,向三軍各將宣讀,代表皇帝勞軍嘉獎有功將士,聖旨中還加封茅元儀爲保定總兵,賞銀一萬兩,錦緞五百匹。

Advertisement

聖旨宣讀完畢後,衆人叩首謝恩,山呼萬歲。

朱慈烺眉頭皺,滅掉八旗中的一旗,還是滿八旗,就升一級?

朱慈烺呵呵笑道:“現在大明立功要求這麼高了嗎?”

楊嗣昌臉微變,還是笑着道:“殿下,茅元儀以前是被髮配去漳州的,如今解了戴罪之,升了總兵還駐守在保定府,如此重要的位置足見聖上信任。”

默不作聲的茅元儀忽然道:“末將對升賞之事沒有異議,只是末將敢問楊部閣,孫閣老的諡號可曾定下?是‘文正’還是‘文忠’?”

自漢唐以來,死後諡號爲‘文忠’的員不過數十人,諡號爲‘文正’則更,這是文夢寐以求的諡號,皇帝一般不會輕易將文正的諡號給人。

明武宗時,大學士李東在彌留之際,大學士楊一清前來看他,知道李東爲諡號的事擔憂,楊一清就當場表示,他死後爲他爭取文正的諡號,垂死的李東竟然向楊一清磕頭,足見“文正”在士人心中的地位。

見茅元儀這般問,楊嗣昌的臉當下就得沉,他喝道:“茅元儀,此事不是你能議論的!”

朱慈烺眉頭一挑,道:“本宮也想知道,孫閣老到底是何諡號,怎麼不見朝廷邸報提到?”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