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雖然考間之并沒有所謂的酒,但是作詞從來都是天馬行空的想象,不拘于一言一行,第一句話應該不會牽扯出太大的問題。
第一句直接銜接出下文,用癡迷的語氣想青天發問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蘇軾是一位格豪放的文采偏向于浪漫的詞人,這點從詞句中可以完的看出來,以靠青天為友人,飲酒對月,此致水調歌頭上闕完。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僅此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晴圓缺就足以讓這些因為審閱試卷的考心中產生共鳴覺,不對,應該說是任何一個在異鄉的游子都會產生出一種共鳴,自古以來就很難有十全十的事。
不過后面話鋒一轉就圓潤了起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既然如此又何必為了暫時的離別而到傷哪?
或許是這首詞的染力真的很強大,也或者柳大已經走進了詞作里,良久之后才回過神來,看著桌面的試卷嘆了口氣,不知道這首詞會帶來多大的震。
放下大的紫毫,柳明志拿起小清毫筆開始撰寫日期以及落款。
詞作完了,還有一首詩沒有想出來,柳明志想了想要不真的任一次,嘗試用一首詞直接震撼住諸位考。
柳明志猜想作為此詞出現之后無詠月詞的千古第一詞的魅力來說,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
剛有這種打算的柳明志就覺到一冷,齊潤正在考間外面狠狠的瞪著發愣的自己,柳明志了腦袋,將這不切實際的想法拋到了腦后,還是乖乖的完一詩一詞的好,何必愣著腦袋挑釁一家子狂野暴躁的人吶,活著不好嗎?
不過詞作自己記得一清二楚,詠月的名詩就不好說了,柳明志開始咬著筆尖琢磨起來,李白的,杜甫的,白居易的?都是名家,到底誰更勝一籌還真不好說,畢竟李白是為詩圣的存在,杜甫也不見得差勁啊,人家還是詩圣哪,白居易同樣也可以啊。
思慮了良久,柳明志想到了一個人,唐代有名的大詩人張九齡,他的一首月懷古同樣是詠月抒表達思的詩詞,而且符合題目。
就這個樣子,也不用想了,拿定主意的柳明志提起毫筆就開始書寫詩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滿,披覺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柳明志寫完詩句還加了一句話,贈吾妻。
驗看了一下,試卷上并沒有墨痕,也沒有任何的,提筆落款。搞定收工。
將試卷放到了一旁,柳大在此無聊起來,又期待著主考趙收的到來,只有他才可以同意自己提前卷,至于齊潤,柳大尚且不敢,沒那個膽子去岳父的虎須。
是緣分讓我遇上了你,在柳明志翹首以待的等候中,巡查完一圈的趙收終于路過了柳明志的考間前。
“大人,卷。”
趙收每次路過柳明志這里都會下意識的撇上一眼,他想知道這個貨又會出什麼樣的幺蛾子,果不其然,還真有幺蛾子。
經義試卷一天半不到就要卷,詩詞更過分了,這還不到半天時間,算上下發試卷的時辰,加在一起攏共也就兩個時辰左右,這貨竟然說要卷。
要知道詩詞之所以要給三天時間來完,正是因為寫詩作詞其實并不是向想象中的那麼容易,平仄,意境,前后是否協調,一些列東西只要一點出現了問題都會影響一首詩詞的覺。
甚至是一字之差會改變整首詩詞的意境,故而這三天詩詞考試,很便有第一天開考就會提筆書寫詩詞容的考生,大多都是靜坐下來勾勒詩詞的骨架,隨即逐字逐句的分析,最終才會寫到試卷之上。
大部分考生都是如此作的,不過也不排除一些天才一般的人,還有那些臭不要臉的抄襲者,比如柳大這一種,都是意料之外的事,誰也保證不了會出什麼問題。
趙收吃驚的看著笑臉盈盈的柳明志:“柳明志,你可要想清楚了,這才半天時間,你就要卷?”
“大人不是說科舉并無限制考生提前卷的約束嗎!”
趙收點了點頭:“不錯,我確實說過,可是本是為了你好,半天時間就做出一首詩詞這雖然不是什麼很難的事,可是相對于詩詞的品級來說就無法確定了,你懂了嗎?”
趙收說完沖著柳明志眨眨眼睛,示意他還是聽從自己話才是。
“趙大人說得對,但是學生還是要卷。”
“你......唉.............”估計猜想到柳明志是真的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卷,趙收只能無耐的嘆了口氣,示意衙役開始替柳明志糊名。
衙役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前幾天已經干過這樣的事,衙役練地取出隨攜帶的封條開始封纏柳明志的試卷來。
“不要喧嘩,輕輕的跟來。
“臥槽。又是這個兄弟,前天他穿的就是這套服,我親眼見到他跟著主考出了考間,貢院因為他經義棄考的事鬧得風風雨雨,今日這位兄弟不會又棄考了吧。”
說這話的人顯然也是聽說柳明志棄考的事,并不知道實而跟著人云亦云,若是他知道柳大并非是棄考,而是隨意的抄襲了幾首前輩們的文章,好在這個時候還沒有唐李杜,否則絕對會氣的六神無主起來。
毫不理會別人看猴子一樣的眼神,柳大穩重的跟在趙收低著頭走出了考場,毫沒有過問別人看來的目,練地替趙收推開房門:“趙大人請進。”
“呵呵.......你這小子還真不客氣了,”
數理化三料博士回到了崇禎時期。距離大明滅亡只要十幾年了。蒸汽機、珍妮紡織機、蒸汽機船、後裝線膛槍……一場工業革命在大明一步步開展。
他世襲罔替,卻非王侯;他出身世家,卻非高門。作為六扇門中的一個牢頭兒,他本想老老實實把祖上傳下來的這隻鐵飯碗一代代傳承下去,卻不想被一個神棍忽悠出了那一方小天地,這一去,便是一個太歲橫空出世。 楊凌人稱楊砍頭,楊帆人稱瘟郎中,他卻有著更多的綽號,瘋典史、驢推官、夜天子……,每一個綽號,都代表著他的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