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唐朝小閑人 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臨時約法

《唐朝小閑人》 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 臨時約法

李治耍流氓的手段也是一等一的,他這是玩了一個很巧妙的手段。

這種況,他必須得下放一些權力,一般來說是給宰相,而宰相之中,唯有韓藝有資格和基礎,他如果不讓韓藝攝政,含糊過去,讓韓藝暫時做主,韓藝都沒有拒絕的理由,但是讓韓藝攝政,這個意義完全不一樣,韓藝是不可能答應的。

這就給李治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即可歐,我前面是想用武娘,但是你們不答應,那我也馬上改正,殺李義府,讓長孫無忌陪葬昭陵,都如你們所願,那我就用宰相,可問題是又肯不攝政,我又確實沒法長時間理政務,我都恨不得禪讓給太子,但太子也不行,你們我怎麼辦?

這就是李治的風格,裝得很委屈,很弱,很無奈,好事都是他來主導的,不好的他就是都是被的。

這一回李治是躺大半月,你們要不答應,下回萬一他要躺三個月,這國家怎麼辦?

總得想個應急之策,讓李治躺著的時候,國家還能夠正常的運轉。

這武娘自然而然就為唯一的選擇。

但是樞要大臣讓步,也不是說這事就是板上釘釘的,這事傳出去之後,立刻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當時危機發之後,雖然沒有說置皇后,但是人人都知道皇后才是元兇,只不過看在太子的份上,沒有追究的責任,但是這不能代表什麼都沒有發生過,這才過了多久,你又讓皇后涉政,而且還名正言順,這不是變本加厲麼。

韓藝剛到戶部,就被張大象給拉進屋來,又急急的將門關上,張兮兮道:“尚書令,如今外面有傳言,說是要讓皇后輔政,這不會是真的吧。”

Advertisement

韓藝點點頭,道:“我今日來這裡,也是打算與你說這事。”

“你不會是答應了吧?”

“我能反對嗎?陛下本是讓我攝政......。”

“那你還不答應?”

張大象激道。

韓藝沒好氣道:“你是想我死吧,如今陛下還正值壯年,只不過是抱恙在,你見過那個宰相在這時候攝政的。”

張大象道:“那也比武皇后輔政要好啊!要是讓武皇后輔政,咱們鐵定是死路一條。”

“也沒有到輔政的地步。”

韓藝耐心的給張大象解釋了一遍。

張大象聽罷,哎呦一聲:“尚書令,你糊塗呀,這朝中之事你還不明白麼,要麼就別讓皇后出來,一旦讓皇后出來,就能夠掌權,這誰能夠限制得住,這皇后可是陛下的枕邊人啊!”

這話可是很有道理的,如今沒有限制無上權力的基礎。

韓藝歎道:“這我們也沒有辦法啊!陛下都打算讓我攝政,可見陛下的確實無法理政務,只能讓皇后出來幫一下忙,讓陛下能夠安心靜養,早點康復,如今這樣拖下,萬一陛下的病嚴重,這只會更加麻煩。但是你也不必過分擔憂,如今民心是向著咱們的,就算皇后出來,也不敢來的,陛下也不會讓皇后來。”

張大象直搖頭道:“皇后是怎樣得人,大家都清楚,我可不敢信任。”

韓藝笑道:“你不信就不信,反正皇后也不會跟你打道,退一萬步說,要出事,也是我先出事。”

張大象道:“我就是擔心你呀,上回皇后顯然就是衝著你去的,若再掌權,你說能夠放過你嗎?”

韓藝翻著白眼道:“你以為陛下真的就不管事呢?真正的權力還是在陛下手中,只要我們一心為國家著想,為君分憂,咱們就無憂矣,倘若咱們一心隻想著鏟除政敵,那就算你阻止了皇后,那你也離死不遠了。你要記住,真正掌握生殺大權的是陛下,不是皇后,要有那能力,還需要費那麼多功夫來對付我麼?我如今還能夠坐在這裡跟你說話麼?”

Advertisement

張大象覺得韓藝得也有一些道理,當初武皇后為什麼要那麼做,就是李治需要韓藝,瞧了眼韓藝,一手捂住臉,重重歎了口氣道:“這才太平了幾日啊!”

韓藝微微看來他一眼,心道,沒有搞清楚這朝中之事的不是我,而是你呀,病癥的源,不在於皇后,而是皇帝,若不這麼做的話,這種況將會一直持續下去。

從戶部出來之後,韓藝又主跑去楊家,跟楊思訥解釋這事。

楊家與武娘的娘家可是同族,雖說楊家與韓藝也有聯姻,但是偌大的家族,有著很大的回旋余地,楊家也沒有過分的擔憂,反而希韓藝能夠跟武皇后化乾戈為玉帛。

其實韓藝還算好的,像張文灌他們這些老臣子幾乎被人堵在家裡出不來。

這些樞要大臣只能跟他們保證,這只是權宜之計,等到陛下好了,皇后就會退下去,並且他們會制定出非常嚴格的規章制度,來限制皇后的權力。

說到底他們也不想,只不過現在的局勢,必須讓皇后出來輔政,不是誰支持這麼做,只是局勢所迫,誰讓皇帝、太子都不好。

......

......

遊樂園。

“司空今日我前來,可是吐蕃那邊有消息呢?”

“嗯。”

李績點點頭,道:“吐蕃似乎沒有與我大唐開戰的意思,據蘇定方那邊傳來的消息,吐蕃已經派使臣前來長安解釋小律一事,雖然裴行儉那邊還沒有傳來消息,但是收復小律應該是問題不大。”

說到後面,他還有帶有一憾。

韓藝笑道:“這我早就料到了,有司空你坐鎮,那祿東讚怎敢放肆!”

李績呵呵道:“老夫要有這威懾力,那便好了,這吐蕃可是我大唐的心腹大患啊!”

Advertisement

韓藝道:“司空再給我幾年,幾年之後,司空若想打吐蕃,我一定全力支持。”

“老夫就是不知道還能否再熬上幾年。”李績須一歎,又道:“對了,老夫最近一直都在忙著西北事務,沒有怎麼注意朝中的況,聽說朝中最近出現了一些狀況。”

恐怕這才是你請我來的真正原因吧!韓藝嗯了一聲,簡單的將事說了一遍。

是非常簡單,因為他知道李績肯定是知道的,只不過李績這老狐貍,怎麼可能會讓自己卷李治和武娘中間!

李績笑道:“多大臣想攝政,都還沒有這個資格,你倒好,陛下讓你攝政,你卻不願。”

韓藝乾笑幾聲,道:“有司空你在,我要攝政的話,那我得短多年壽。”

李績忙道:“你小子將老夫拉進去。”

韓藝呵呵笑著。

這小子真是狡猾頂!李績心中無奈一歎,又道:“那你是如何看這事的?”

韓藝歎道:“如果陛下健康的話,我當然會反對,但是陛下如今確實需要皇后的幫助,我能說什麼?倒是司空你好像還未表態。”

李績嗨了一聲,“此乃你們文臣的事,老夫就一介武夫,這種事老夫縱使想管,也不知道該如何去管。”

當時武娘下臺之時,他也沒有得罪武娘,他還是在幫武娘說話,他心裡怎麼想的,沒有人知道,但就算武娘重返朝廷,對他的影響也不大,他唯一擔心的就是韓藝又武娘鬥起來,因此他希試探一下韓藝,但是韓藝也是小狐貍,怎麼可能表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你老人家還真是謙虛啊!韓藝的鄙視了李績一眼。

其實歷史上武娘能夠登基稱帝,李績也是幫了不小的忙,他是明哲保,盡量不摻合,所以整個軍方都沒有給予武娘足夠的震懾,導致他死之後,忠於李唐的武將都被武娘清除的一乾二淨,包括他的子孫後代,這也是李績最為被人詬病的一點,但是生活在這個時代,誰都不容易啊。

Advertisement

......

而崔戢刃那邊也知道,這事得趕落實,否則的話,大家心裡都會到不安。

尚書省。

“這是我等剛剛制定出來限制皇后的法案,還請尚書令過目。”

“臨時約法?”

韓藝拿過來一看,被這法案的名字嚇得一大跳,究竟誰才穿越者啊!納悶道:“為什麼這個名字啊?你們肚子裡面的墨水就這麼一點麼?”

崔戢刃更加納悶,你容都不看,跟這名字較什麼勁,問道:“尚書令覺得這名字不妥麼?”

“我...我只是這名字太...太敷衍了一點吧,能不能華麗一點。”

華麗?

崔戢刃他們頓時冒得一頭冷汗。

長孫延道:“尚書令,我們也是討論許久,才取了這個名字。”

“是嗎?”韓藝道:“這裡面有什麼奧妙之?”

長孫延立刻道:“首先,這‘臨時’,就是為了告訴大家,這只不過是權宜之計,並非是長久之計,畢竟有著許多大臣對此都倍焦慮,我們得讓他們安心,接這個法案。而‘約’就是代表著約束,‘法’就是律法,就是希借此表面是用律法去約束皇后。”

“聽你這麼一說,這名字還真是涵的。好吧,好吧,你們開心就行。”

韓藝抹了下汗,又繼續往下看。

整個法案很簡單,就三點。

首先一點,皇后沒有臨朝的權力,像輔政大臣、攝政大臣可都有臨朝的權力,這就意味著,皇后只是幫忙,不是攝政,也不是輔政,是一個全新的解釋。皇后只能跟樞要大臣在政事堂開會,即便要接見其他的大臣,也必須要在政事堂的樞要會議上面接見,不能私下接見大臣,這就是防止武娘借機又在外庭建立起自己的勢力。

其次,皇后只有主持日常政務的權力,軍國大事,必須得由皇帝親自出面決定,這就是要防止武皇后涉及軍政。

最後,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皇后的任何提議,都必須要征求到過半樞要大臣同意的況下,才能夠執行,哪怕你是要提拔誰上來,也必須得到樞要大臣的點頭,這就是核心。

這看著是有些欺負人,但是鑒於武娘以前乾得那些事,要不這樣的話,大臣們都不會答應。

韓藝看了看,雖然與他心中的那個法案,有些差別,但是有當代的特殊,畢竟他的法案,那是非常超前,他也沒有修改什麼,就答應了下來。

在得到尚書令點頭之後,崔戢刃將正是將奏章遞上去。

李治是欣然答應下來,也沒有修改其中的任何一條,因為這臨時約法,從頭到尾,都未有限制他的權力,反而是一再強調,重大國事,必須得皇帝親自出面,哪怕是由皇后代傳都不行。李治也只是需要武娘出來主持政務,就是監視這些樞要大臣,不能什麼都由他們來決定,也不是什麼都由你來決定,那他就能夠安心養病。

在頒布法案之前,李治先做了一系列的人事安排,將張文灌升為門下侍中,檢校禮部尚書,升劉祥道為中書令,升郝俊為吏部尚書。

這危機之後,三省宰相,就只有韓藝一個尚書令,如今危機已經過去,這三省必須得重新安排人是,不可能繼續讓尚書省一家獨大。這只是其中一個原因,主要原因,就是希借此讓大臣們安心,張文灌、劉祥道是最反對武娘重返朝堂的,至於那郝俊先前是吏部侍郎,但他也是極其反對武娘重返朝堂的。

這個人事變,就是李治要安大臣的心,他們雖然反對武娘,但是我還是提拔他們,就是證明,我不是讓武娘掌權,我只是讓幫一下忙,你們別多想。

這的確是起到了很大的安作用。

等到時機,李治便正式召開朝會,以自己和太子的為由,頒布了這《臨時約法》。

這是很有歷史意義的,因為這是第一部由下限制上的法案,雖然只是臨時的,也只是限制皇后,而非是皇帝,但這好歹開了個先例,埋下了一個伏筆。至於說讓人主持政務,這倒不是先例,因為以前也有很多太皇太后都垂簾聽政,主持政務,漢朝的呂後,竇太后,可都主持過政務。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