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本以爲中原正在戰,路上會不太平,出了門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出了舒城,沿著大別山北麓西行,他們倒是在泄水渡津遇到了一隊黃巾軍,但這些黃巾軍並不兇狠,只是設了一道關卡收稅,和其他的關卡沒什麼區別,甚至比府的人還要客氣一點。聽說他是孫堅的兒子,黃巾軍將士非常客氣,近乎謙卑。一談,孫策才知道這些黃巾軍是劉闢、龔都的部下,而劉闢、龔都現在是孫堅的同盟,所以他們也算是孫堅的部下。
孫策對這兩個黃巾軍將領有點印象。這兩人是汝南黃巾,的確依附過袁和孫堅,不過後來又投靠了劉備,最後被曹幹掉了。孫策對他們追隨劉備的經歷印象比較深,對他們依附孫堅的經歷卻不甚了了,之前做規劃的時候甚至沒想到他們。
看來老爹這個豫州刺史也不完全是空架子。孫策立刻起了心思,老子要創業,正愁沒兵,既然你們送上門來了,豈能放過。
“帶我去見劉將軍、龔將軍。”
劉闢四十多歲,麪皮白晰,圓圓臉龐,一點也不像賊,反倒像個富家翁。龔都三十多歲,相貌不如劉闢,多了幾分豪之氣,但也不像賊,最多是鄉里豪強一類。
實際上他們還真不是天生的土匪,他們都是汝南小土豪,食無憂。之所以跟著黃巾軍鬧革命,不是因爲活不下去,而是因爲看不到未來。用新時代的名詞來說,是沒有上升空間了,這纔想跟著張角改朝換代,撈個開國功臣噹噹,提升一下階層。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漢家氣數已盡,這可不是張角的發明,從西漢就有這樣的說法,據則是各種讖緯,“代漢者當途高”只是其中比較有名的一個。不僅野心家們信,皇帝也信,西漢著名的基佬皇帝漢哀帝就曾經自稱劉太平皇帝,東漢開國皇帝武帝也和割據益州的公孫述一本正經的討論過誰纔是應天命的真命天子這個問題。
所以這還真不是張角的發明,張角有掠之嫌。
現在的劉闢、龔都雖然還相信天命,卻已經不指天命和他們有什麼有關係了。那場轟轟烈烈的革命已經過去了七八年,現在的黃巾軍早已沒有了當初的聲勢,他們只想活命。誰能給他們一條生路,他們就依附誰。若非如此,他們絕不會和孫堅一個陣營。當初孫堅隨朱儁征討南、汝南黃巾,和黃巾軍可是有海深仇的。可以說,孫堅的爵至有一半是用黃巾軍的骨堆起來的。
看到孫策,劉闢很客氣,竭盡所能的準備了一席盛的接風宴,又請孫策上座。上路以來,孫策人單勢孤,既沒有上計吏的方份,也沒有周瑜的世家氣派,現在到了黃巾軍的大營裡,他卻了最重要的客人,周瑜只能陪坐,上計吏乾脆沒座,只能在外面吃。
“孫郎年英雄,不亞於孫將軍。”劉闢很客氣的舉起酒杯。“請爲孫將軍壽。”
孫策舉杯還禮,兩人客套了一番,劉闢問道:“孫郎去南,可是助孫將軍討伐劉表?”
孫策正想問這個問題。孫堅在南與劉表作戰,劉闢、龔都怎麼會在汝南按兵不,沒有去助陣。“正有此意。劉將軍,你們在汝南幹什麼,爲什麼沒去南?”
劉闢和龔都不經意的換了一個眼,掩飾道:“我們奉孫將軍之命,駐紮在此,防備兗州刺史劉岱。孫郎有所不知,劉岱依附袁紹,一直對豫州心懷不軌,前段時間來奪豫州的周禺原本就是袁紹的人,好一場大戰。若非孫堅將軍英勇,豫州恐怕就要易手了。”
孫策知道不久前的那場戰鬥。這場戰鬥在歷史上只有寥寥幾筆,關注的人不多,其實影響深遠,現在還沒有完全顯現出來。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就死在那場戰鬥中,公孫瓚和袁紹翻臉和這件事有很大關係。不過,他現在沒時間去想後續的發展,他注意到劉闢有明顯的敷衍之意。
他稍微一想就明白了。劉闢、龔都招待他,並不是真和他們父子有多好,更多的是客氣,而這個客氣是建立在對孫堅武力的畏懼之上。從心來說,孫堅不相信他們,他們也不相信孫堅,大家互相提防,所以乾脆分兵駐紮,井水不犯河水。
不能說孫堅理不當,但這顯然不是最佳選擇。黃巾軍是什麼?是人口,是兵源。曹之所以能異軍突起,佔據兗州,最後還能和袁紹扳腕子,靠的就是收降的三十萬青州黃巾。強者補兵,羸者屯田,這是曹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孫堅放著汝南黃巾不管,讓他們自生自滅,實在是太浪費了。孫吳立國,最缺的戰略資源除了戰馬就是人口。人口哪兒來?征討山越。山越憑什麼要替你打仗?不服就打啊。爲此和山越打了幾十年的仗,一直到孫權後期才真正擺平患。
孫策起了心思。他分析,劉闢、龔都留在汝南不走不僅僅是奉孫堅之命防備兗州的襲擾,可能還有另外一個意圖:向北,與黑山軍會師。這是黃巾軍最後的希,百萬黃巾進青州就是想實現這個戰略目的,只不過被曹和公孫瓚截胡,會師失敗,最後只剩下張燕在黑山苦苦支撐。
青州黃巾太遠,暫時撈不著,汝南黃巾卻在邊上,不吃簡直沒天理。要想把汝南黃巾真正拉攏過來,首先要斷絕他們北上的希。比起青州黃巾,汝南黃巾勢力較弱,一直沒敢大舉北上,先是依附於孫堅,孫堅死後又依附劉備,最後被曹征服。他們的心理防線遠遠沒有青州黃巾那麼堅固。
“中原百戰之地,非強者不能居。周禺雖敗,袁紹、曹必然再來,袁紹兵強馬壯,曹雖然不及袁紹,卻也不可小覷,二位將軍可要做好戰鬥的準備纔好。”
周瑜默默地喝著酒,卻豎起了耳朵聽孫策說話。他看得出孫策在嚇劉闢等人,但是他想不出孫策爲什麼要這麼做。爲世家子弟,他對黃巾軍可沒什麼好,從心裡就沒有聯合黃巾的意思,更談不上爲他們出謀劃策。從現狀來看,孫堅想必也是如此心思,孫策這麼做就有點讓人猜不了。
-
-
章節報錯
人生百年一場夢,爭名逐利紅塵中。誰人笑看風雲淡?唯我金牌小書童!
安史之亂對煌煌大唐而言,並不是恥辱的終結,而是痛苦的蛻變。中晚唐,既開此後五百年華夏之新格局,也是個被理解得最為僵化的辭彙。朝政衰敗?藩鎮割據?外敵欺辱?黨爭酷烈?單單是這些?不。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現代不得志的編劇高子陽,因個微不足道的偏差,穿越到了唐代宗大曆十二年,獲得了太學生高岳的身份,並準備要通過考試,當大唐的公務員。在他眼前,是個盛世不再但又歷久彌新的大唐,至此一副榮華遷轉的八雋圖卷徐徐展開。
李易穿越了,帶著一個壽命系統穿越了,只有做出有利於唐朝社會發展的事情,才能增加壽命。而此時他的壽命以時辰來計算,然後他遇到了對他隱瞞身份的皇帝李隆基。故事從這裡開始。 李易:只要能增加我的壽命,要啥技術我都有。
穿越后,我竟然憑借幾首詩震驚了世人!皇帝對我贊不絕口,大學士搶著收我為徒,皇子為了爭我斗的頭破血流! 而我,楊凌,沒什麼大本事,老婆是個山賊,父親是個鐵匠。可怎奈,嘴里念的是唐詩宋詞,手上做的是現代科技,吟詩作對,士農工商,無所不曉,無所不能,仰天長嘯:無他,憑詩上位而已!
他命運不濟,身為21世紀的大好青年,卻被老天爺一個響指送回數千年前。戰火紛飛,餓殍遍地的時代,他不甘餓死,想賺點小錢。沒想到數年之后,卻被百萬將士以死逼迫,執掌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