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科幻未來 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155章 華夏應該有自己的諾貝爾獎

《我能提取副作用》 第155章 華夏應該有自己的諾貝爾獎

第155章 華夏應該有自己的諾貝爾獎

接下來,各大高校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打來了電話,出深合作意願。

衛康一一答應,許諾下大筆資助,只有一個條件,就是這些項目都要在新的盤古研究所開展研究,且每個重點實驗室都要派出骨幹科研團隊。

如此一來,皆大歡喜。

長期以來,投不足是多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共問題。

這些國家重點實驗室每年的經費大部分來自國家撥款,雖然國家每年都投幾十億巨資支持,但全國有那麼多所重點實驗室,平均下來經費就不多了,而且於僧多粥的境地。

幹得好的實驗室每年有數千萬經費,差的實驗室最多也就兩百萬的經費。

實驗室部,對經費的競爭也十分激烈,許多優秀的科研人員想要研究興趣的課題,經費就是一個大問題。

一些重點實驗室就算能與企業達項目合作,但他們所依託的企業,大都希研究果立馬見效,形效益和利潤,因此,企業大多數都投給了應用技研究,基礎理論與共關鍵技方面研究投明顯不夠。

這並不利於實驗室的長遠發展。

要知道,科學研究走得越深,技突破後帶來的影響力和產業變革才能越大。

扎得越深,大樹才長得越高,底層科學研究對整個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至關重要,也是決定的。這些基礎研究和產品技不一樣,需要人才,科研設施投,以及長時間的積累。

而現在,三清藥業這個大金主場了。

只要科研人員有明確的目標,能提出紮實的研究方案,他都願意資助。

Advertisement

當然,前提是對方能夠腳踏實地地進行研究,而不是隨便找個課題騙經費水論文。

這方面他會好好把關,只挑選最優秀的人才和最重要的課題。

畢竟,他想要的是,一心一意做研究的真正科研人才。

長期以來,國的科研環境一直被人詬病,都說國科研環境太差,導致人才都向往國外,紛紛跑出國搞科研。

最爲人們所知的是待遇問題,一直有各種科研人員薪水太低,多年不漲薪於是跳槽去企業,年薪瞬間翻好幾倍的新聞出。

但是這並不是最致命的問題,國科研人員那麼多,也有不不在乎待遇,只想做科研的人才,然而,他們還是不能如願以償,導致鬱郁不得志。

原因有許多,一個原因是人脈關係大於一切。

現在國的科研圈經過幾代的利益分配已經形了堅不可摧的階級壁壘,1%的大佬掌握著99%的資源,普通人想混下去必須千方百計的和大佬們攀上關係,甚至不人採用非常手段,就連項目經費評獎都是人脈大於果。

最扯淡的事,大佬們每次爭權奪利,基層跟著累。

科研最講究心無旁騖,把相當一部分力用在搞人脈關係上,往往是本末倒置。

還有一個原因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本位風氣。這些地方大多數都充斥著一濃郁的僚主義氣息,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行政人員凌駕於普通科研人員之上。

教授副教授低聲下氣的找財務科研審批經費,某教授想招個人還得去求人事通融,這些事衛康當初在學校的時候都屢見不鮮。

而這些行政人員,還經常搞出一堆莫名奇妙的考覈,嚴重影響科研工作。

Advertisement

最後一個原因,急功近利的科研風氣,這可能不僅僅是科研圈的問題。

科研工作,尤其是基礎研究,有其特殊,短期看到果是不現實的。

再看看現在各大高校研究所的考覈要求,三年非升即走爲主流,甚至還有每年都考覈,還跟工資掛鉤的。這種違背科研規律的方式最終只能變領導大佬打分制,一地

華夏的科研環境這麼多問題,其實還是一個字,錢的問題,資源太,科研人員又多,導致瘋狂卷。

所以衛康創建盤古研究院的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爲了解決這幾個問題。

他要每年投巨資,養起一批華夏學界真正的優秀人才。

讓他們全心全意投在基礎科研上面,研究經費不用愁,待遇給夠,人脈關係和僚作風在這裡更是不存在的。

至於長期的科研果,他也等得起,反正三清是他的一言堂,利潤足夠高,又沒有資本的短視干涉,每年幾十億上百億的科研投也花得起。

像鷹國的科研環境爲什麼那麼好,因爲科研經費實在太充足了,不但國家投大,還有各大企業爭相創辦科研中心。底盤夠大,經費夠多,科研人員去哪都能活得很好,自然可以誰都不鳥,專注在科研本上。

他要把從全球病人上賺來的錢,投到國的基礎研究中去,創造一個良好的科研環境,促進華夏的科技騰飛,從而形一個良循環。

而且他還有一個私心,等幹了一段時間以後,裡面最優秀的人才,他都要儘可能留下來。

來了,就別走了。

這話當然不是狂妄。

現在的他,的確有這份能力。

Advertisement

拋開諾獎不談。

在全球醫療界,許多大佬都私下將他稱作醫藥界的“因斯坦”,這無疑是對他科研實力的最大認可。

事實上,他現在醫藥界,已經擁有了極其強大的號召力,不論國國外,許多年輕科研學者,都將他視爲心目中的偶像。

再揮舞金錢大棒,給足待遇和經費,足夠挖來各種高端人才。

而且,盤古研究院不但要吸引國最優秀的人才,國外的尖端人才,他也要。

博士後工作站正是爲此而設。

從來都是國外的機構和高校,吸引全球以及華夏的人才。

如今,盤古研究院,也可以。

假以時日,這必將是一座全球最頂級的科研機構。

而且,衛康心中還有一個計劃,正在徐徐展開。

他早就有一個想法,要打造屬於華夏的最高科學獎項。

針對全球各個基礎科學領域,打造一個能與諾貝爾獎齊名的科研獎項。

諾貝爾獎爲什麼能爲影響力如此巨大的獎項,一個原因是公正,另一個原因就是高額獎金。

當年諾貝爾設立獎金的時候,給的標準是,能讓一個科研學者20年無後顧之憂,從而心無旁鷲地投到基礎科研上來。

所以每年諾貝爾獎的獎金一直都在膨脹,到現在已經是一百二十萬金左右的鉅款了。

能與之媲的是國家最高科技獎,獎金800萬,但是授予人數只有一兩人。

衛康的野心則還要更大一點。

畢竟,現在一線城市,800萬獎金也就夠買套房。

他想要給的,其實很簡單,一如諾貝爾當初一樣,能讓一個科學家,不管在哪裡,都能有房有車有存款,下半輩子不用爲生活發愁。

Advertisement

只要三清集團還存在一天,這個準則就不會變。

一個科學獎項的立,離不開國界的支持,這也是他要跟各位院士大佬一起商討的原因。

看看時間,會議時間已到。

衛康登錄視頻會議,很快看到了悉的各位院士們。

理學界的齊院士,生學界的常三維院士,醫藥界的塗悠悠院士,航天航空的謝院士,等等,足有三十餘人,全都是華夏科學院裡面各行業的領軍大佬。

衛康看著面前的屏幕,不由一陣恍惚。

不知不覺,他竟然已經結識了這麼多的院士了。

不過他很快調整好緒,恭敬地開始發言。

謝各位院士的支持和厚,實在讓我激不盡。大佬們的時間都很寶貴,那我就話不多說,直接進主題了。”

與會諸人紛紛出一笑容,隨即專注地聽了起來。

“之前已經過,三清集團想要立一個基礎科學領域的國際大獎,將邀請諸位以及其他數百名海有盛譽的科學家作爲評委,每年評選出獲獎人,併爲該獎的各項運作提供指導。”

“一份獎給在數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生命科學領域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每份大獎可由1位或2至4位獲獎人分,獎金爲,”衛康看著面前神變得凝重起來的大佬們,深吸一口氣道:“2000萬人民幣或等值外幣。”

“什麼?”

“兩千萬?”

院士們神驟變,有幾位甚至驚呼出聲。

齊院士是第一個開口的,他眼一掃,將衆人的神都看在眼裡,笑著問道:“小衛啊,我大膽問一句,2000萬的獎金可不是小數目啊,你是認真的嗎?”

他跟衛康最,這也算是問出了大家的心裡話。

衛康笑著點點頭:“沒錯,五個大獎,每個獎2000萬,一共一億的獎金,千真萬確。”

“而且我很快會立一個科學基金會,負責整個獎項的運營,獎金會以我在三清的份做擔保,所以你們不用擔心金錢這方面的問題,只要三清集團還活著,肯定每年都會辦下去。”

“嚯!”這下連齊院士都臉一變,倒吸一口冷氣了:“衛總不虧是衛總,果然財大氣。”

“一個億啊,一個億,”他搖搖頭,苦笑道:“如今才知道做企業有多賺錢,不過更難得的是,你願意把自己的錢,投到基礎科研上來。”

他面一肅:“我代表華夏科研界,謝謝你了。”

衛康揮揮手,頗有些不好意思:“沒事,這是我應該做的,國家不是在倡導共同富裕麼,我這靠科學技先富起來的人,當然也要帶科學家們都富起來嘛。呵呵。”

大佬們瞬間都笑了,看他的眼神都變得格外和藹親切,氣氛也變得歡快起來。

衛康這個2000萬大獎著實有點把大家都震住了,這可是一年一個億的真金白銀拿出來,就爲了送給基礎科學領域的科學家,簡直就是真正的慈善。

要知道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大多是對世界的探索和發現,果都是共的知識,沒有什麼專利,跟應用技不一樣。

比如你發現人中存在的一種蛋白質的結構,或者發現了一種金屬化合的化學質,總不能把這個知識點給註冊專利然後收錢吧。

因此大部分基礎科學研究都是國家在資助,而科學家本人,除非去創業,很難從中獲利。

大部分的科學家都不算有錢人,諾貝爾獎金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筆鉅款了。

所以衛康這個2000萬的大獎砸下來,如果運氣好是由某一位科學家獨,那直接就可以達普通人的財富自由就了。

就算四位科學家分獎金,每人也能分得500萬,只要不是一線城市,足夠下半輩子食無憂。

常三維獨特的高聲音響起來:“小衛,你這個想法非常有遠見,是真正爲科研著想。有了這筆獎金,一個科研工作者足以全心投工作。既然你出了大錢,我們肯定會全力支持你。”

“沒錯,科研人員也是人,也要心油鹽醬醋,而且鉅額獎金對年輕人也是一種巨大的激勵,能夠做爲一種信念,支撐他們度過一生中最困難的起步階段了。”

謝院士笑瞇瞇地表達支持,他可是知道,航空航天機構的很多年輕人收都不高,又不願意放棄科研崗位去企業掙錢,如果能得獎,必然可以大大緩解年輕人的經濟困境。

在場所有大佬們都紛紛點頭。

衛康出滿意的笑容,接著說下去。

“各位的支持,我無以爲報,只能再次謝過了。到時候還要請各位大佬對提名人進行篩選和審批,最終選拔出最優秀的獲獎人。”

“不過,爲了扶持國的基礎科研,我的想法是,前面幾屆,最好能選國的科研學者或者海外華人。等到了以後,再考慮全世界範圍的科學家們。”

“現在已經10月了,我會盡快邀請大家提名,預計明年春節之前選出獲獎人,公佈獲獎名單,頒發獎項,爭取讓獲獎人都能過個年。”

“聽起來很不錯,那麼,這個大獎什麼名字呢?”一位氣質儒雅,戴著黑框眼鏡的中年院士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衛氏科學獎。”

(本章完)

章節報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