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病人沒事!”
眼看著患者輸200ml人造兩個小時後,依然平安無事。
所有圍在病牀四周的醫護們頓時歡呼起來。
急診醫生興地拍著劉正明的肩膀,說道:“劉主任,你們這個人造項目很有用啊,意義重大,今天挽救了一條生命。”
劉主任難抑心深的激,點點頭道:“如果人造真的能夠普及開來,那現在這種缺的況就再也不會出現了。”
旁邊護士不由問道:“那還需要那3位志願者的獻嗎?”
兩人彼此對視了一眼,急診醫生沉道:“穩妥起見,還是等待獻吧,目前患者貧狀況應該得到了暫時緩解,不必急於一時。”
劉正明也贊同道:“第一次輸人造,還是應該保守治療,既然患者已經離病危狀況,那就等獻到了後再進行手吧。”
“沒錯,人造剛輸患者,還是再觀察幾天。”
“一次不宜輸太多,起碼這一次已經證明了,200ml的量不會對患者造不良影響。”
“對了,”急診醫生心中一,突然想起一事:“劉主任,既然你的實驗報告上說普通人輸這人造也沒事,那如果咱們醫院實在缺的時候,是不是也能拿人造頂一頂?”
“哎,別別別。”劉正明慌忙搖頭:“這可不興說,人造還在臨牀一期試驗階段呢,哪能直接用呢,要不是這個患者是孟買這種稀有型,實在找不到庫存,我也不會提議用人造。普通人要輸還是從庫調撥吧。”
說完,他急匆匆地就走了。
回到辦公室,猛灌了一大口茶水,劉正明纔給黃主任打了個電話,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對方。
黃主任頓時又驚又喜:“證實了?輸了200ml也沒事?那可太好了。”
“對啊,以後別的不說,起碼這個孟買是不會再鬧荒了。”
黃主任卻比他想得更深遠:“孟買型本來全國就一百多例,鬧不鬧荒,影響不大。”
“人造如果在普通人上也有同樣的效果,那對庫來說意義非凡。我們目前所面臨的一切困難都將迎刃而解,再也不用擔心羣衆不肯無償獻了。”
“可是,你也知道,三清現在還沒解決量產的難題呢。”劉正明提醒道。
黃主任沉思片刻,說道:“說到這裡,我倒想起來,全國稀有型並不是只有孟買一種啊,還有一種稀有型,全國有數百萬人,一直以來都於極度缺乏狀態,簡直是一難求啊。”
“伱說的是Rh吧,這被稱爲熊貓可不是沒緣由的啊,不過現在全國各地都有民間自發組織的稀有型聯盟,也能對荒有一定的緩解吧。”
“老劉啊,你不是站的人,你是不知道全國荒有多厲害啊。”黃主任一聲嘆息道。
“最近省中心的庫存又跌破了最低庫存警戒線,我昨天剛發出去一份獻倡議書,呼籲各大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和廣大市民無償獻。”
“你說,我這天天面臨荒,能不急嗎?尤其冬天採淡季又要到來,全國都是一片荒。”
劉正明安道:“你們也在努力,其實現在無償獻制度已經起了很大作用了。”
黃主任嘆了口氣道:“獻難啊,由此造了用難,用難又導致獻難,現在是無限死循環。”
“實話跟你說,荒這個世紀難題,只有人造才能真正解決。”
說到這裡,他似乎是下定了決心,說道:“我馬上將最新況向上面彙報,全力推進此事。”
劉正明深有同地點頭道:“黃主任你是個能幹事的人,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於此同時,網上也出現了不徵集“孟買”獻者的報道。
“請擴散!昆市全城急尋孟買型救命,比熊貓海罕見80倍!”
“患者車禍大出需要手,正於重度貧狀態,如果您是孟買型,請出援手!”
“一患者急需‘恐龍’救命,全城尋找孟買獻者。”
網絡時代,任何消息的傳播都是以毫秒計。
藉著恐龍的噱頭,這則新聞很快就登上了熱搜前列。
這位罕見的恐龍患者的病瞬間牽了全國熱心網友的心。
“又發現了一種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第一反應還以爲發現了恐龍的。”
“這就是傳說中的龍的傳人嗎?”
“恐龍?聽上去比熊貓還厲害。”
“我連熊貓都是第一次聽說。”
“應該把全國的恐龍都找到,建個恐龍羣,平時多聯絡,畢竟能幫到他們的就羣裡的人。”
“這種況真的只能同型互助了,我倒是想獻,可是有心無力呀。”
“這類人要保護好自己啊,生病,出門。”
“突然覺得我平平無奇的A型特別有安全。”
“很好,我是普通的B,走到哪裡都不缺。”
“這人以後要趁著健康的時候點,給自己備用啊。”
“雖說以稀爲貴,但要輸的時候就麻煩了,也不知是好是壞。”
“這個是不是放眼全球也找不出太多來。”
“我也是恐龍啊,沒想到竟然發現了同類,我這就給昆市站打電話。”
網絡的力量果然強大,很快就有數名恐龍志願者從全國各地打電話過去,表示願意獻。
雖然由於距離和時間的原因,沒有獻功,但他們都獲得了一個令人震驚的好消息。
那就是,恐龍將不再稀有。
而是有了人造這種更好的替代。
以後這種一難求的局面將不復存在。
恐龍型的人哪怕再次大出,也不用像這次一樣,大張旗鼓地全網招募志願者了。
也在隨後的跟進報道中得知了此事,他們敏銳地發現了人造的存在,瞬間興了。
三清的人造,將解決恐龍極度稀缺這一難題。
這無疑是一個能讓全網沸騰的大新聞。
於是,當晚第二條關於恐龍的新聞再次衝上了熱搜。
“一天之,事就有了轉機,這名恐龍患者在輸三清集團研發的人造後,被功地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
“震驚,三清竟然研發出人造,從此恐龍不再稀有。”
“全球首例人造在我國研發功,並進臨牀階段,這無疑是華夏生學的重大突破。”
“三清再次創造奇蹟,人造能否改變世界,解決用難題?”
“人造——無償獻制度的終結者?”
各大和大V紛紛轉發,並表達自己的看法,試圖從宏觀,微觀,經濟學,社會學,文學,醫學等各個角度,全方面闡述對社會造的影響和震盪。
而圍觀羣衆,則被這巨大的信息量震撼得目瞪口呆。
“除了牛兩字,不知道還能說什麼!”
“又是三清!我已經麻木了。”
“大家別忙著震驚,想一想如果人造普及後,是不是就真的沒有用荒了?”
“看新聞報道,人造的紅細胞上面沒有A,B,H抗原,因此可以輸給大部分人,這簡直就是一種萬能啊。”
“說實話,現在的免費獻制度真的問題很大,反正我去獻過一次後,是再也沒去過了。”
“三年前我去站獻,說好了只獻200ml,結果人家一直勸我獻400ml,我們倆就一直在那battle,簡直就像在理髮店和tony老師battle一樣,結果我回頭一看,人家已經趁我不注意,悄悄了400ml,搞得我頭暈了好幾天,簡直氣死我了。”
“哎,我也遇到過樓上說的這種事,其實我也理解他們,缺嘛,所以一直勸你多獻,只要健康,全都勸你獻400ml,不過理解歸理解,我還是心寒的。”
“不是我不支持無償獻,但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獻證不能省使用,這就讓人蛋疼了。”
“哎,別提了,我是肅省的,在本省半年獻一次,總共獻了起碼有2000ml了吧,結果我去京城做手,需要輸的時候獻證特麼用不了,幾百毫升都報銷不了,我要這獻證有何用。”
“確實,現在的免費獻制度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互助獻又被喊停了,人造可能是唯一能解決問題的辦法了。”
“哈哈哈,我就是恐龍啊,以前天天擔驚怕,生怕傷,有了人造,起碼以後不用擔心沒用了。”
“人造是好事啊,說實話,你們都不知道,一線城市荒有多嚴重,很多大手用量多,庫不能只出不進,所以都要求家屬先獻,再給病人用,這已經是不文的潛規則了。”
“嘖嘖,既然樓上說到了,我就再多說點,其實現在缺的時候,醫院是默認可以找販子的,我就遇到過,醫生直接對我說,沒事,你先去搞定,剩下的審覈我來幫你想辦法。”
“沒辦法,有需求就有市場,哪怕是灰地帶。”
“哎,有時候病人也是沒辦法,我爸做心臟手就需要很多,結果一直缺,手拖了又拖,等了一兩個月才安排上。你們就說離譜不離譜吧。”
“這麼多年了,誰用誰找。這種況,不找販子怎麼辦?”
“我家裡有兩位老人先後在京城大手,大手不就是要獻800,沒有販子,只能等死,外地人哪裡去找這麼多親屬獻。某種程度病人家屬當然是謝販子。”
“不管是醫院,患者家屬,還是販子,各有各的難。之前,我非常痛恨販子,直到我親眼看到一個等著救命的患者家屬求爺爺告讓路邊的行人幫他獻,卻屢遭拒絕後,轉頭投靠不遠的販子,我一瞬間理解了那種無助與心酸。在挽救生命面前,沒有對錯。”
“主要是販子這二道販子太狠了,對獻者剝削太過,否則倒也不算壞事。”
“違法的買賣,自然利潤高,否則也沒人做了。”
“不過我今天看到人造的消息,就徹底放心了。”
“三清這人造真的是利國利民,善莫大焉。”
******
三清總部,衛康正瀏覽著網頁。
對網上這些鋪天蓋地關於人造的新聞,他也有些始料不及。
事實上研究人造紅細胞和小板之類製品的團隊,全國並不只有三清一個。
一些其他科研團隊也在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所以三清立項的時候並未引發過多關注。
只有進臨牀一期後,才引起了上面的重視。
本來他還打算等進臨牀三期,有了更多的臨牀數據後,再正式發佈公告呢。
萬萬沒想到,竟然就這麼被提前捅了出去,打破了原定的計劃。
“不過醫院也是遇到急況了,偏偏是孟買患者需要大量輸,不得已使用了人造作爲替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也算是證實了人造的安全可靠。”
“也好,就當提前宣傳了,讓大家早點了解到輸的知識,到時候接起人造來,也更容易。”
衛康心裡默默想道。
突然,桌上手機響了。
拿起一看,不由有些驚訝。
“喂,常院士啊,好久不見。噢,你是想問人造的事啊,沒錯,是我們最近的研發果。”
來人是常三維院士,作爲生學大佬,他看到人造的問世,第一時間就打電話來詢問詳。
“小衛啊,你們論文發表在哪裡?我怎麼翻了一圈都沒看到呢?”常三維和悅地問道。
衛康有些尷尬說道:“哦,我們沒寫論文啊,發什麼雜誌啊,都跟國外學界撕破臉了,還給他們發論文?我雖然做慈善,但是又不傻。”
“三清是企業,又不是科研機構,只要有產品做出來,有沒有論文,影響不大。”
對面瞬間沉默了,好一會,才遲疑著問道:“那個,你就沒考慮過國的刊嗎?”
衛康這時候回過味來了,不由苦笑道:“怎麼常院士您也要催著我們寫一篇論文嗎?”
wωω● т tκa n● CΟ
常三維哈哈一笑道:“怎麼,已經有人催過了?人造這麼重大的果,大家都是搞學的,對此有所好奇,應該很正常吧。”
“嗯,合作的醫院有醫生催過論文,不過我還在猶豫呢。”衛康有些不好意思道。
常三維連忙說道:“小衛啊,你們一定要發一篇論文出來啊,否則我這心裡的,可不了啊。你知道我也是搞生的,這個,看到有突破的東西出來卻沒有論文,心裡真的很難啊。”
“這也不是我一個人的意思,生界那幫老頭子,這兩天一直在發消息問呢,但是他們臉皮薄,就讓我這臉皮厚的來問了。”
“哈哈,您說笑了,其實相關的資料也有,我找人整理一下,寫一篇論文出來好了。”
“這纔對嘛,知識共纔是學界最重要的事。我可等著你的論文啊。”
“好呢。”掛斷電話後,衛康不由陷沉思。
由於人造的果過於驚世駭俗,看來這篇論文是躲不過去了。
只不過,究竟要發表到哪裡呢?
這倒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