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說起李治的事事,長孫就會抹眼淚,這一年多雲燁見到長孫流淚比前面二十幾年加起來都多,這是長孫最後的法寶,兒子們越來越大,再也不是自己隨意的呵斥幾聲就能讓他們改變主意的時候了,很多時候,孩子大了以後,反而讓做父母的變得更加的艱難。
“你們一個個都有自己的主意,也都有自己的朋友,知道在危難的時候提點一下,不至於行差踏錯,可憐的治兒從小就只有自己一個人,什麼事都是自己拿主意,手下又是一羣沒用的,什麼都幫不上忙,起了不該起的心思的時候,怎麼就不見你們言語一聲?如今變得懵懵懂懂的,我死了之後,這個孩子還不知道會不會被你們砍泥。”
長孫一邊哭泣一邊說著誅心的話語,聽得李泰和雲燁一臉的鐵青,擔心長孫哭壞了子,李泰趕攙扶著母親躺下,溫言道:“放心,您的子康健著哪,只是偶風寒而已,休息兩天多喝點水就會好,您已經發話了,就沒人敢再對小治下手,我大哥不會,我也不會,雲燁也不會傷害小治的,只要我們不傷害小治,天底下就沒人敢傷害他,不管到了什麼時候,我們倆個都會保護小治周全,斷不會讓他沒了下場。”
長孫停止哭泣,擡起頭問李泰和雲燁:“你們說的是真的?”
雲燁和李泰趕回答說:“真的,絕對是真的。”
這一番對話,已經不知道重複了多次,每回見到長孫就會重複一遍這樣的誓言,已經讓李泰和雲燁形條件反了。
“這就好,我就算是死了,也能閉上眼睛,你們是做哥哥的,弟弟犯了錯,不要想著一棒子打死,他犯錯,你們也有責任,沒有盡到教導的職責就是一例,他現在這幅樣子你們也看見了,比死好不到那裡去,就算是有錯,也已經償還了,就讓他憨憨的過完自己的壽數,有吃的,有穿的就給他一塊餅子,一件衫,不要求大魚大,也不要求綾羅綢緞,只是莫要讓他凍而死就,將來我就算是在地下也會謝你們的。”
今天怎麼了?長孫的話怎麼越說越重,李泰和雲燁立刻跪倒,重新發誓賭咒說有自己一口吃的斷然不會短李治的那份。
長孫嘆了口氣說:“我活的很累啊,有時候就想這樣一睡不起,可是你父皇讓人擔心,你弟弟讓人擔心,就連承乾也讓人擔心,活了一輩子,不完的心思,都說皇后榮耀無比,只有你們的母后我一生活的坎坷艱難。
你父皇在外征戰的時候我滿心的惶恐,生怕他出什麼意外,你父皇回到長安,又怕他中了人家的暗算,建家的一口酒喝下去,就嘔三升,你們知道母后當時是何等的恐懼,一旦你父皇沒有了,秦王府的上下三千餘口,不會有一人活著。
玄武門大戰的時候,母后我抱著承乾和青雀在銀安殿瑟瑟發抖的時候,青雀你可有記憶?那一夜火浸了長安,人頭滾滾,流河,你父皇將自己面對敵人時纔有的兇悍全部用在了對付自己兄弟的上。
建死了,元吉也被尉遲恭一箭死了,大勢底定,你父皇面對皇城卻不敢揮兵進,不得已,母后我只好披上戰甲第一個進皇城,親自率兵清理了皇城之後,纔會有尉遲恭三步迫太祖皇帝禪位的事發生。
家可憐我是一個婦道人家,用春秋筆法替我文過飾非,但是,發生了的事終究是事實,史書上沒有記載,但是他會記載在人心上,你父皇殺了那些知道我在皇城行兇的人,但是我心裡卻記得清清楚楚的,人老了,就是這樣,總是能想起以前的事,午夜夢迴時,我甚至能聽見先帝寵妃們無助的慘聲……”
聽到長孫說起這些,雲燁豁然起,站起來對一臉傷的李泰說:“母后不適宜再住在皇宮,必須搬去玉山,再這樣下去,心神的損耗就再也彌補不會來,這裡空曠的大殿對的有百害而無一利,住在玉山書院,就住在你的宿舍裡,那裡雖然小,卻極爲溫馨。
長孫眼看著雲燁和李泰大呼小著要宮太監們準備鑾駕,這就要啓程立刻去玉山書院,不管是從鬼神只說上看,還是從心理安的角度上看,玉山書院都屬於長孫最後的心靈安之地。
兒大不由娘,長孫也覺得自己最近不太對勁,也就不加以反對,只是讓梅姑去給皇帝稟報一聲,自己打算去玉山書院住一陣子,將養一段時間。
不大工夫,李二就匆匆的趕過來,握著長孫的手一臉的擔心。
“陛下,妾剛纔有片刻的失神,雲燁和青雀就讓妾去玉山書院修養,您看如何?”
李二回頭直接問雲燁:“皇后到底是怎麼回事,不是偶風寒嗎?”
雲燁躬回答:“這些日子裡娘娘的心神不定,剛纔已經有失守的癥狀,這不行,空曠的皇宮不適宜娘娘養病,所以微臣纔會建議娘娘去玉山書院修養一陣子,小治不必跟過去,否則娘娘的病會加重,最後會形抑鬱癥。”
李二點點頭對長孫說:“這些天就讓小治跟著朕,你不用擔心,安心養病就好。”
“不,小治必須跟著我,他要是不在妾的邊,妾就沒辦法睡覺。”對於這件事長孫固執的厲害,第一次直接的否定皇帝的建議。
李二又看著雲燁,想看看他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那好吧,小治就跟著娘娘,不過微臣也會去玉山書院,至於兵部的事還請陛下委以賢明。只要不是長孫衝,換誰都行。”
李二翻了一下眼睛哼了一聲道:“你倒是直接,什麼話都敢說了,好吧,看在你一片孝心的份上,你不在的時間裡,就讓程咬金暫時替代你一陣子,以前給你差事你忙著推,現在也知道爭權奪利了,還真是長年了。”
雲燁只好報以兩聲乾笑,現在不爭權奪利不了,要是再退讓下去,雲家或許沒事,但是跟著自己的一大批人就會爲刀俎之,任由人家宰割,這個道理李二豈有不明白的道理,說到底雲燁的爭權奪利都是被現實所迫。
李泰和雲燁護送著長孫的鑾駕一路直奔玉山書院,長孫無忌匆匆的過來打探消息,但是長孫卻不願意見到自己的哥哥,李治的事,讓長孫對長孫無忌失到了極點。
站在宮門前寒風裡的長孫無忌,被漫天的黃葉簇擁著緩緩地走進了皇城,不能想的太多,東去的艦隊如今事務繁雜,千頭萬緒的還沒有理清楚,自己的事實在是太多了,妹妹這幾年一直不見自己,想來也是因爲李治的事,長孫無忌怎麼會不清楚,想起這件事,裡就苦的厲害,不是自己非要陷害李治,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自己原本想著全力的輔佐李治,打擊李承乾,最後慢慢的形一種態勢,迫皇帝廢除太子,重新立李治爲太子,不管如何,將來的皇帝都是自己的親外甥,這樣對皇后的打擊也要小得多,更何況李治要比承乾好打道得多。
自己機關算盡,還是低估了李治的耐心,和野心,在他發現自己的力量足以顛覆皇權的時候,就匆匆發,李治會以爲十六衛的兵會聽從自己的命令,長孫無忌作爲皇帝多年的摯友如何會不知道李治的靜已經引起了皇帝的疑心,故意給了李治一個機會,就像以前故意給承乾機會一樣。
只不過承乾隻押運著糧草去了遼東,把自己從漩渦裡解救出來,太子的位置穩如泰山,而李治選擇的卻是直接發,長孫無忌不願意爲侯君集第二,所以只好先發制人將李治搶先一步送進深淵,這些苦楚長孫無忌無法對旁人訴說,只能憋在心裡默默地忍。
一陣寒風吹來,長孫無忌到一陣陣的暈眩,拿手扶住宮牆,休息了良久,才一步一挪的往自己的大堂走去,他需要儘快的換服,剛纔的一陣心悸,已經讓汗水浸了上的棉……
車轔轔,馬蕭蕭,皇后出行雖然依仗已經一減再減,但是三千人的龐大隊伍依然無法避免,長孫穿著厚厚的白熊皮裘,掀開鑾駕的簾子往外看。
大地已是一片蕭瑟,只要起風,樹林間就有無數紅的,黃的葉片從樹上掉下來,如果遇到小的旋風,卷集著樹葉就像是一條彩斑斕的飛龍在天空飛舞,這裡確實比皇宮漂亮得多。
長孫拿手輕輕地拍著已經睡著的李治,衝著窗外擔憂的看著自己的李泰笑了一下,心頭有些得意,天下間最聰明的兩個人還不是要吃老孃的洗腳水。
什麼心神失守,老孃在陛下造反的時候沒有失守,在小治造反的時候沒有失守,怎麼可能現在就失守?一個個年紀大了之後就不太聽老孃的話,嚇你們一下看看你們的心腸到底是不是鐵石做的,現在看起來,效果不錯,他們倆個人的臉都嚇白了,知道害怕就好,這樣我的小治將來就能好好的活下去。
走進了書院,長孫就更加的滿意了,因爲那裡的學生正在誦《論語》:““吾日三省吾: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未完待續。)
宰者宰相,執者執政。 上輔君王,下安黎庶,羣臣避道,禮絕百僚,是爲宰相。 佐政事,定國策,副署詔令,爲宰相之亞,是爲執政。 因爲一場空難,賀方一邁千年,回到了傳說中“積貧積弱”同時又“富庶遠超漢唐”的北宋。一個貧寒的家庭,一場因貪婪帶來的災難,爲了能保住自己小小的幸福,新生的韓岡開始了向上邁進的腳步。 這一走,就再也無法停留。逐漸的,他走到了他所能達到的最高峰。在諸多閃耀在史書中的名字身邊,終於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后人都說大宋無丈夫。 從而是弱宋。 弱宋不能自守,偏安一隅。 遂使神州陸沉。 沈安很想做個大丈夫,但他得先背著四歲的妹妹在汴梁城中求活……
【大唐】【系統】【熊孩子】【簽到】【搞笑,爆笑】穿越大唐,成為八歲正太李恪,開局簽到八年,獲得無數獎勵!一日。李恪手持傳國玉璽砸核桃。李世民:TAT恪兒,別,別砸!李恪:來,父皇,給我學個狗叫!李世民:啊!!!朕是皇帝,你讓朕給你學狗叫?李恪:不然,父皇您給我當馬騎吧?【高舉傳國玉璽】于是。父慈子孝的大唐生活開始了...【簡介無力,請看前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