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第一奇兵 第194章 三個選擇

《三國第一奇兵》 第194章 三個選擇

袁尚聽到后,吩咐道:“把人請進來。”

“喏!”

鄧山應下,轉去通知。

袁尚心中則是思忖著,蒯常自荊州來,應該是蒯家人的安排。蒯家的人來了,意味著荊州蒯家,也在河北提前落子。本質上來說,還是袁尚這里有發展的前景,蒯家才敢這麼安排。

不多時,蒯常進

蒯常十八歲的年紀,著博領大衫,一派儒雅氣度。作為蒯越的兒子,雖說蒯常還未出仕,平日里,都在家中讀書,但蒯常對蒯家的諸多事務,都是有接的。

蒯常這個青年,不是不諳世事的小孩子。

相反,蒯常很是聰穎。

在蒯家年輕一輩中,蒯常長袖善舞,善于臨機應變,是年輕一輩的領頭羊。恰是如此,蒯良才會提議,讓蒯越把兒子送來。

蒯常此前北上,沒有追上袁尚。加之袁尚又突然藏行蹤離去,所以蒯常便一直北上,到了鄴城等待。

蒯常考慮到袁尚昨天剛返回,肯定事多,不曾來拜訪。

今日一早,便來了。

蒯常站定后,拱手道:“荊州蒯家蒯常,拜見世子。”

袁尚點頭道:“蒯越是你什麼人?”

對于蒯越,袁尚的印象不錯,他在荊州時,蒯家是幫助他的。

蒯常道:“家父,便是蒯越。”

袁尚一聽到這話,心中的揣測落實,更篤定蒯家是提前落子布局,這是為了和他拉上關系。袁尚心如明鏡,便道:“你如今來冀州,所為何事?”

蒯常微微躬,道:“在下是代表蒯家,前來投效世子。蒯家,雖說在荊州立足,但愿為世子效力。”

袁尚眼眸微瞇著,緩緩道:“蒯家的效力,本公子自是期許。不過相比于蒯家,我更看重個人的能力,譬如令尊,乃至于你的伯父蒯良,這些都是大才。你能力如何,需要在歷練中,才能見到。你如今來有效,我給你三個選擇。”

Advertisement

蒯常道:“請世子示下。”

袁尚說道:“第一,留在我的邊,做一個小吏。因為你的年紀、資歷、名,你想要介核心,那是不可能的,只能從小吏做起。不過這樣的職務,職低,份低,任務重,而且討不到好,是否愿意,你要考慮清楚。”

事實上,袁尚還有一點沒說。

蒯家站在袁尚一邊,實際上,還沒有付出足夠的忠心。蒯家的安排,不足以讓袁尚真正相信。所以蒯常來了,想要進袁尚麾下的核心,暫時是不可能的。

蒯常聽到后,思忖一番道:“世子,第二個選擇呢?”

袁尚道:“第二,我許你到地方上,擔任一縣的縣令。鑒于你的出,鑒于你家學淵源,所以我特許,你擔任一縣的縣令。”

到地方上擔任縣令,說復雜也不復雜,說難也不難。

蒯常家學淵源,倒是可以勝任。更何況,袁尚也不相信,蒯常是一個人來的,蒯家肯定有人協助指點。所以讓蒯常擔任地方上的縣令,袁尚倒是安心放心的。

蒯常也不曾立刻回答,再度道:“世子,第三個選擇呢?”

袁尚又道:“第三,我許你進軍中任職。你在軍隊中,雖說不通武藝,難以作為領兵的大將。可是軍隊中,需要諸多士子的參與,協調軍中事務。”

“三個選擇,不同的方向。”

“當然,也各有優劣。”

“這一切的選擇,遵循你自己的自愿。你愿意留下,自是沒問題。你如果不愿意留下,那也就罷了,我不強求。”

袁尚眼神肅然,道:“你,是作何打算呢?”

蒯常本是聰穎之人,他清楚在袁尚的邊,是最好的,畢竟近水樓臺先得月。可是袁尚的邊,如今有徐庶、龐統,甚至還有袁尚原本的謀士,加上田、沮授這些本土冀州士人,他一個十八歲的頭小子,即便有家里的人出謀劃策,想迅速冒頭,那也是相當困難的事兒。

Advertisement

留在袁尚的邊,暫時來說,不是最合適的選擇。

蒯常深吸口氣,道:“世子,我選擇到地方上,擔任一縣的縣令。”

袁尚道:“好,我許你一縣的縣令。正巧,我看到最近送回的政務,在鄴縣東面,有一座平城,這是鄴縣東面的屏障,此前不曾設縣。”

“畢竟,平城論規模論地域,都還是差了很多。如今鄴城愈發的興盛,云集在平的百姓也越來越多,其轄區民生也不錯,有了設縣的需求。”

“只是,暫時還不曾選定縣令的人選。你既然來了,便前往鄴縣東面的平城,擔任第一任縣令。只要你能在平城,做出政績來,那麼下一步,我再給你兩個選擇。第一是回到我的邊做一個佐吏,第二是調任鄴縣擔任縣令。”

蒯常一聽,頓時激了起來。

這是他的機會。

誠然,眼下他擔任的是平城縣令,起點很低,下一步,如果能擔任鄴縣的縣令,為整個袁家麾下政治中心的縣令,絕對是極大的歷練。

對他的未來,都有幫助。

蒯常也知道,留在袁尚的邊,有各種好。可相比于地方上歷練,他更喜歡去地方上,因為這才是真正的施展抱負。

蒯常鄭重道:“卑職,定不負世子厚。”

袁尚道:“下去吧,去準備一番,然后找我府上的長史李儒,和他說你擔任平城縣令的事,他會安排你前往赴任。”

“喏!”

蒯常躬就應下。

袁尚擺了擺手,蒯常起離去。

蒯常出了書房后,徑直找到李儒,說了袁尚對他的安排,以及也說了他自己的況。李儒并未耽擱,直接就迅速安排妥當。

袁尚是冀州牧,如今冀州境的事,袁尚可以一言而決。蒯常領了袍、印綬等,便離開了世子府,回到城北的一客棧中。

Advertisement

這是蒯常落腳的地方。

蒯常進自己的房間,看到房中坐著的中年文士,行禮道:“侄兒,見過伯父。”

中年人,赫然是蒯良。

他也到了鄴城來。

原本蒯良和蒯越商議后,是安排蒯常帶著家里的人北上,不需要蒯良親自來。只是發生了袁尚斬殺呂虔,覆滅一萬曹軍的事兒。跟著,又發生袁尚潛汝南郡,截斷曹糧食的事兒,蒯良對袁尚的印象,進一步改變,更是看重袁尚。

恰是如此,蒯良便親自北上,在抵近鄴城時,便追上蒯常,一起到了鄴城等候袁尚歸來。

蒯良問道:“常兒,況怎麼樣?”

蒯常正道:“伯父,世子給我三個選擇,第一是留在他的邊,做一個刀筆小吏。第二,是軍中擔任的文,協助理軍中事務。第三,到鄴縣東面的平城,擔任平城的第一任縣令。”

“平城是鄴縣的屏障,此前不曾設縣,因為平城的人口擴大,所以如今單獨設縣。我最終,選擇了擔任縣令。”

“我如今的年紀、份、資歷、名,尤其是自的能力,要在袁尚的麾下穎而出,暫時還很難。想要真正接核心,更是不容易。”

“治理地方,是最快出績的。尤其世子許諾,只要是我讓平城大治,下一步,便許我到他的邊擔任佐吏,亦或是擔任鄴縣的縣令。”

蒯常說道:“總之,不管如何,只要平城治理好,下一步,也就更為穩健。”

蒯良聽到后,捋著頜下的胡須,仔細思忖一番,道:“你的選擇,是正確的。我蒯家子弟,寧為頭,不為尾。”

“袁尚的邊,已經有了這麼多謀士,你要進去太難。畢竟,你和徐庶、龐統等人比起來,還差了很多。擔任縣令,早早在地方上做出政績,這是最穩健的道路,也是堂皇大道。”

Advertisement

蒯常想了想,道:“伯父,侄兒有一個疑問。”

蒯良笑道:“你想要問我,為什麼我既然到了北方鄴城,卻還藏行跡,為什麼不直接投效袁尚。以我的份,必然得到重用,對吧?”

“是!”

蒯常點頭回答。

蒯良嘆息一聲,說道:“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我上了些年紀,且患病在,所以無法持續的勞,有些不允許。”

“第二,好歹蒯家在荊州,影響力足夠大。蒯家安排你這樣的小輩,到冀州來,即便劉表知道,也不能多說什麼,家族也可以說是小輩有主見,強迫不得。”

“可是我不一樣,我是蒯家的門面之一。一旦我直接投效袁尚,劉表會怎麼想?這一事,必然影響到你父親。”

蒯良說道:“所以暫時,我居幕后,替你把關,算是替你護航吧。”

蒯常一聽,臉上,道:“辛苦伯父了。”

蒯良搖了搖頭,道:“有什麼辛苦的,一切都是為了蒯家的興盛。”

蒯常鄭重道:“侄兒,定不負伯父的幫扶,一定會在平城,做出一番政績來。我蒯家在荊州,有足夠的聲和影響力,到冀州這里,也一樣不會輸。”

蒯良道:“但愿如此。”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