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定居唐朝 第158章 面圣

《定居唐朝》 第158章 面圣

大唐武德五年,八月初一,吉,諸事皆宜。

李綱帶著薛朗來到含元殿外,就有一個小黃門上前:“可是李尚書與薛咨議?”

李綱應道:“正是老夫。”

小黃門道:“圣人宣召,請二位覲見。請隨奴婢來。”

“多謝公公。”

李綱帶著薛朗,跟隨在小黃門后進含元殿——

薛朗低著頭跟在李綱后,距離他三步遠,時刻注意著李綱是否停住腳步。待他停住腳步,立即止步。就聽李綱道:

“臣李綱見過圣人,圣人萬安。”

立即也跟著行禮:“微臣薛朗拜見圣人,圣人萬安。”

上頭一道中氣十足的男子聲音道:“卿家平。李卿且坐,隨你進來的即是薛朗?”

李綱答道:“正是。”

薛朗立即道:“稟圣上,微臣薛朗于今年初春之日跋涉千里,歸于大唐,蒙公主看中,聘于府中任職出仕。薛朗有從異國遠道帶來紅薯、土豆兩種種子,獻予公主,公主睿智,信重薛朗,于葦澤關撥田試種。誰知一經試種,所播撒之種子,株株皆出芽兒,芽皆苗,生芽,結出碩果,紅薯畝產竟達二十石余,土豆畝產比紅薯略多。如此產,實我中土大唐乃風水福地,圣上真命天子,上天眷顧之佐證也。如此,方有我大唐風調雨順,產皆產之吉報也!吉報顯現于世,得此祥瑞,敢不奏報圣人乎?因公主居要職,不敢擅離,方命薛朗率隊進京向圣人報喜!”

“好!平我兒有心,平與薛卿皆有功也!”

李淵的聲音,掩飾不住的興,語氣頗為高昂。薛朗連忙道:“微臣不敢居功,此乃天命在唐,圣人萬福之兆也。”

太子建立即大聲道:“圣人萬福!”

Advertisement

群臣見狀,也跟著恭賀:“圣人萬福!”

“好好好,眾卿家免禮。值此盛事,薛朗,紅薯、土豆何在?呈上來讓眾卿家與朕同觀,共盛事。”

薛朗道:“裝運紅薯之車隊,即停在宮門外,請圣人敕令,著士卒們抬進來。”

李淵頷,命小黃門出去宣召。不一會兒,就有軍士兩人抬一筐,一筐接一筐的把紅薯抬進來——

含元殿是舉行大朝和重要儀式的地方,地方頗為寬廣,就是這麼寬廣的地方,二十余石的紅薯,也擺滿了殿中好大一塊地方。

土豆因為種子,只有一筐,不過,機智如薛朗,特意留了一顆土豆苗,上結著的土豆,不管大小都沒摘掉,連植株帶一起,裝在一個木盒子里,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顆植株的產量——

一顆已然如此多,如果栽種一畝……產量幾乎一目了然。雖略遜于幾乎堆山的紅薯,不過,也不差多就是。

薛朗道:“稟圣人,這些就是紅薯,一畝地所產之數。土豆因種子之緣故,只種了半分土地,所得八十多斤,葦澤關留了十五斤做來年的種子,其余皆在此,請圣人過目。”

腳步聲響起,圣人李淵直接從座上下來,快步走過來,先看了小黃門手中的裝著土豆的盒子,再去看筐里的紅薯,也不管紅薯上還沾著的泥土,直接拿起來觀看。

這時,薛朗仗著高才看清楚李淵的長相。李淵陛下穿著帝王的袞冕,一莊重,與時下所有的中老年男一樣,李淵也留著一把髯,胡須黝黑,唯有冠冕下出的才可見灰白之,濃眉虎目

,相貌堂堂,神態沒有薛朗想象中的氣勢過人,反而頗為和藹。

Advertisement

群臣也圍了過來。一冕服的太子李建與已在朝中任職的秦王李世民也圍了過來,皆目灼灼的著被圍在正中的紅薯——

土豆種子稀,今年推廣肯定指不上,紅薯這麼多,或許能分到些種子。不知群臣打的是不是這個主意,有人出聲問道:“薛咨議,敢問這紅薯,一畝地需要多斤做種?”

薛朗看問話的人穿著朱紫的禮服,答道:“稟上,紅薯與土豆不同。第一年種植時,需用塊做種,一畝地約需要十五斤左右的紅薯做種子,第二年就可從當年的植株中截取強健、長得好的藤育苗做種,無需紅薯塊了。而土豆就只能用塊育種育苗栽種。”

李淵問道:“薛卿,平之上疏上曾言道,紅薯、土豆易于保存,置于地窖中,可保存至來年。李卿昨日奏報稱薛卿知有一法,加工之后,能讓紅薯、土豆保存數年之久,可屬實否?”

公主的疏奏只重點奏報了現高產新作,新作產量有多,詳細的資料并未言明。李綱昨天回來連夜進宮向圣人做匯報,也不知怎麼匯報的,不過,圣人問,薛朗照實回答就行!

于是,薛朗道:“稟圣人,關于此事,微臣已寫就疏奏,正要呈于圣人,請圣人過目。只是……”

“只是何事?”

薛朗不好意思的道:“微臣長于異國,慣用白話寫作,于我朝之文言寫作并不通,雖有公主指點,但無奈習慣已經養,所寫疏奏過于白話,恐傷圣人龍目……不如,微臣口頭匯報一番可好?”

“哈哈哈!”

李淵笑起來,笑得薛朗臉都紅了,站在一群古人中間,覺自己就像個文盲,于見人啊。

Advertisement

李淵道:“卿家長環境不同于我大唐,此乃有可原之事,無妨,且把疏奏呈上就是。”

“多謝圣人擔待,微臣慚愧。”

薛朗從大袖的袖籠中取出那份寫了一整天的疏奏,想遞出又有些心虛,看看李淵,有些遲疑。

李淵一笑,朝旁的小黃門看了一眼,小黃門立即會意過去,朝薛朗出手:“薛咨議,請把疏奏給奴婢,奴婢呈予圣人。”

好吧,也不用掙扎了,不會文言文這個缺點,遲早也會暴的,早死早生。薛朗這麼安了自己一番,把疏奏遞給小黃門,便不再管了。

李淵接過小黃門遞上來的疏奏,翻開第一頁看到的就是薛朗的標點符號含義的解釋,輕輕“咦”了一聲,看了一遍后,把這張單獨頁的紙張遞給一旁的太子,自己接著看薛朗的疏奏。

李建接過圣人父親遞過來的紙張,還有些莫名之,待看到上面的容,看薛朗一眼,目似乎有些憾。接著有把紙張遞給一旁明顯等著看的秦王。

秦王接過一看,目一亮,細細觀看一遍,若有所思。一旁一位穿著朱紫禮服的大臣道:“秦王可否讓老臣一觀?”

李世民回神,連忙把紙張遞過去:“史令請看。”

紙傳到蕭瑀手里,一眾大臣立即圍過來,一起觀看。薛朗寫得簡明扼要,這些大臣們都是博學之人,自然一看就明白,一看就看出了其中的好

蕭瑀道:“這標點符號頗妙,不管用來啟蒙還是寫作,皆便利許多。奈何刻印書籍,花費頗靡,若要把這標點符號利用起來,需費時日。”

這是老謀國之言。薛朗佩服的拱手道:“史令高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