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定居唐朝 第305章 紫宸殿密議

《定居唐朝》 第305章 紫宸殿密議

“世民接著說。? ? ”

圣人笑的道。

“喏。”

秦王接著道:“薛朗此策若是能順利施行,則于國于民皆有利也。然則,最大的問題也是施行,是否能順利施行方是考驗!”

圣人點點頭,表示認同。

太子道:“我所慮者便是施行!一個不好,國破家亡便在眼前。”

父子幾個臉都些凝重,明知道是好策略,但是,如何施行確實是個大問題。

“父親!”

竟是秦王與平公主一起開口。秦王一笑,道:“阿姐為長,阿姐先說!”

公主也不推讓,點頭向弟弟示意后,開口道:“父親,薛朗所獻三策,順序可是制鹽在前,造紙居中,建冊最后?”

秦王笑道:“阿姐,弟與你想到一也。”

看來秦王想說的與平公主的話差不多。

圣人李淵晦的看太子一眼,臉上表倒是看不出異樣,道:“薛朗獻策時也說此三策需先行前面兩策,最后方是建冊。”

太子目閃了閃,暗自咬牙,堅持道:“即便先行施行新制鹽與造紙,于建冊來說,也無多,并不足以搖士族本,建冊仍是危險之事。”

秦王道:“薛朗奏疏上所寫的制鹽之法,我等皆是外行,不知是否能功。但是,若要功,先,須得挑選適合的場地,之后方是試制,若是此法,直至增多的鹽稅國庫,我估算最快也要三年,慢則四年、五年也不一定。而造紙之法,若是先試制出紙張,應比制鹽快些,一年足矣。但若要加大規模,需要花費的時日,想來也不短。若是有此時日做緩沖,屆時天下局勢應有變化,或能施行也未可知。”

Advertisement

太子搶白道:“原來二郎也無有能施行的把握。且不說別的,需要等這許多時日,若是此策能保還好,若是泄被世家士族知道……則后果不堪設想。”

秦王還沒說話,座之上的圣人李淵已然沉聲道:“左史、右史已被朕嚴厲叮囑過,如今唯有我等父子知之。”

太子一凜,連忙道:“兒等定會嚴加保,守口如瓶。”

圣人點點頭,道:“即便建冊最后無有時機施行,只憑這三策,也可看出薛朗此人目深遠,真國士也!”

這個評價很高!

太子默默覬眼看圣人父親一眼,不一語。秦王滿面思索之,道:“父親,我朝初立,天下未平,應施行輕徭薄賦之策,否則,恐搖國本。然則因連年征戰,國庫不,若是制鹽之,可不搖輕徭薄賦之策便能盈國庫。此乃上策也!”

圣人含笑須道:“對!此策最優之在此!若是能,何愁國庫不?”

若是國庫真能增收……

太子臉上也現出笑容來:“制鹽之用意在此,那造紙之又有何用意?”

李淵不答,而是看向秦王:“二郎與建瓴可想否?”

秦王搖頭:“兒也想不。”

倒是一直寡言語的平公主答道:“若是問造紙之的用意,兒倒是略知一二。”

圣人道:“建瓴既然想了,便給阿耶與你的兄弟分說一番。”

“喏。”

公主道:“薛朗初在我府中出仕時,我看他博學多能不似常人,好奇之下曾詢問過他,他曾對我說,在他所長之異國,不論男,自進學念書,所學科目也與我大唐不同。閑談之時,他曾說到一個知識普及率的問題,進而論及世家士族為何能世代顯宦、經久不衰。”

Advertisement

太子追問道:“知識普及率是何意?”

公主便把當日薛朗解釋給的話復述了一遍,竟然一字不走,分毫不差,顯然平公主也是博聞強記之人。

圣人、太子、秦王一聽便明白過來,秦王贊道:“此詞頗妙。”

圣人道:“薛朗如何論世家士族世代顯宦一事?”

公主道:“回稟父親,薛朗曾說,知識的普及,民智的開啟,除了依靠先生傳授,最基本的乃是書籍的傳播。而書籍與知識,從漢至晉,歷經南北前隋數朝,絕大多數仍舊掌握在世家士族手中,與世家士族諸多讀書之人相比,貧寒士子有幾何?即便有幸能進學,筆墨紙硯之花費,于貧寒之家,也是大負擔。”

這番話聽得父子仨兒齊齊眼睛一亮,秦王道:“父親,兒天策府中便有寒門士子,他們曾說,三十老明經,五十進士。讀書若要有,便要不事生產這許多年,貧寒之家供不起。”

公主贊同道:“薛朗也是這般說,長此以往,書籍、知識便越來越多的集中于世家士族手中,寒門子弟無有求學途徑自然只能代代如此。而治國理政自然不可能找一群目不識丁之人,員自然只能從士族中挑選,一代代員積累下來,自然便有了累世顯宦之家,朝政便難免被世家左右。”

說到這里,平公主頓了頓,突然笑道:“說來,對此況,薛朗有個妙喻。他把家國權力比作一張餅,薛朗說,餅子便那般大,人人都想吃,自然是分的人越越好,人多了,分到的便了。”

父子仨兒聽得幾乎倒吸一口氣,圣人滿面肅容的道:“此喻頗妙,聞之有豁然開朗之!”

Advertisement

太子皺著眉,表沉郁:“即便已知世家士族對朝政的把持,然則朝廷需用人,寒門無人才,也唯有世家士族方有人才可用。徒呼奈何!”

秦王滿面沉思之,疑問道:“阿姐,薛朗可說有何策可解此局?”

公主道:“薛朗說,最直接的辦法便是加大書籍、知識的流通,降低書籍刊印本,予民間更多求學之途徑。如此一來,時日一長,寒門出之士子必然增多,可一改朝政被世家左右之局!”

說到這里,父子仨兒齊齊出恍然之,秦王佩服道:“原來薛朗獻上造紙的用意在此!薛朗真國士也!”

即便是太子,此時也不心服口服,頷表示贊同秦王的話,只是,眼神卻有些晦暗不明——

此等人才,為何竟不能為我所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