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恐怖靈異 詭墓密碼 第317章 十二邪神

《詭墓密碼》 第317章 十二邪神

這部古籍殘卷雖然已經由前人整理過,但各種容依然顯得有些雜,像極了是把容相近的部分堆放在一起,各種離奇古怪的故事就像是民間傳說,毫無據,并且毫無道理。

李教授耗用大量時間和力,將所有容全部打散進行重新整合后,終于有了完整清晰的脈絡。

雖然殘卷開篇是以始皇帝收繳天下之兵與九鼎煉十二金人開始,但真正的時間線,還需要往前推。

在戰國時期,秦國雖然實力可以位于四大強國之一,但卻因為與魏國的持續惡,惹得龐涓在逢澤河畔舉行六國會盟,計劃六國分秦。

要知道,在戰國時期,雖然大大小小的國家不計其數,但真正有實力的大國只有七家,合稱戰國七雄。

這參與分秦會盟的六個國家,恰恰正是除秦國之外的另外六雄。

秦國那時后腹地有一直懷有野心的西戎,前方又將面對六國聯軍,再加上國貧民窮,家家戶戶連飽飯都快吃不上了,眼看著就要陷滅亡的境地。

秦孝公時期,商鞅來了秦國,開啟法家變革,以嚴酷的法規令秦人專注于兵耕之事,短時間讓秦國在軍事和經濟上都提升了一個層級。

后期秦國國君秦昭襄王奉行范雎提出的遠近攻策略,從部分化了六國聯軍,給了秦國逐個擊破的機會。

這些在正史中都能查得到,不用細說。

而殘卷中現在無法求證的容是,秦昭襄王時期,白起率大軍滅亡周朝,取了寓意天下九州的九鼎。

現在人們常說的“問鼎”天下,“問”的就是這九鼎。

據殘卷記錄,九鼎來源不可考,疑是天神用于封印魔界之門的強大的法,其中封印著足以毀滅世界的恐怖力量,但如何解開封印,卻一直無人得知。

Advertisement

秦昭襄王得到九鼎后,也能夠解開九鼎的封印,卻終生都沒能做到。而在他死后四年,國君三更,始皇帝為新秦王,十三歲即王位,二十一歲在雍城人加冕。

始皇帝在加冕禮上,遇到有人騰云駕霧而來,說始皇帝是祖龍轉世,是萬龍之祖,應該擁有毀滅世界或創造世界的強大力量,并與始皇帝談整夜,得到了始皇帝的信任,獲得了解開九鼎封印的重任。

那人是一名異教徒,用與當時各教派完全不同的特殊儀式,做了整整七天法事,終于破開了九鼎封印。

封印被解除的那個晚上,九道柱直破天際,相巨大的門。天空中電閃雷鳴,云層中各種巨型妖邪從涌出,場面極為駭人。

始皇帝擔心放出的邪神太多,難以掌控,急忙讓那位異教徒重新封印了九鼎,關閉了魔界門。

待一切平靜下來,始皇帝對邪神進行了清點,共計十二尊。

十二尊邪神都是頂天立地的龐大存在,外形均是極盡丑陋,難以用語言形容,只看一眼便能勾起人心底最深的極致恐懼。

后續很多年,始皇帝在那位邪教徒及其十一位教眾的幫助下,逐漸掌握了控制十二邪神的手段,并最終以無人能敵的力量,統一了整個中原。

了天下之主的始皇帝,不再需要十二邪神的力量,并時刻擔心十二邪神會離他的控制,對大秦帝國造反噬。

于是,在那十二位邪教徒的建議下,始皇帝收繳了全天下的兵,將所有狠戾幽怨之氣聚在一起,連同九鼎合并煉化,并由十二位邪教徒合力封印,將十二邪神封印在了十二柄煉出的金劍

可是,邪神的力量實在太強大,十二金劍并不備完整的九鼎神力,常有邪神的虛幻意志泄出來,好似隨時都能掙封印再度降世。

Advertisement

邪教徒們見狀,再次共同建議,再毀一件神分給十二金劍,這樣才能徹底將邪神們封印。

而擁有那麼強大力量的神,整個宮中寶庫,僅有和氏璧!

十二邪教徒取和氏璧最神力和靈那一小半,做十二枚環形玉,鑲嵌在金劍上,這才徹底將十二邪神封印。

至于剩下的大半塊和氏璧,則被做了僅有象征意義的傳國玉璽。

始皇帝讓那十二邪教徒各守護一枚金劍,并將始皇帝陵的地圖藏在金劍

他深知自己那些子中,除了他最不喜歡的長子扶蘇,其余都沒有治國的才能,更沒有足以威懾天下的能力,只怕他仙去后,大秦帝國會迎來毀滅。

于是,始皇帝對那十二位邪教徒提出要求,一旦秦國面臨生死存亡,他們需按照地圖指引,找到始皇帝陵的核心,并舉行喚醒儀式,再次召出十二邪神及他本尊。

到時候,已經為仙人的始皇帝,將帶領十二邪神沖破地層,毀滅所有叛軍,維護住大秦帝國的千秋統治。

可是,讓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昏庸無能的秦二世被臣把持朝綱,對外面發生的事一概不知,守護在秦二世旁的十二位邪教徒也一同被蒙在鼓里,直到由劉邦帶領的起義軍打到咸,他們才發現王朝將傾,但為時已晚。

秦二世自殺,秦三世繼位,開門投降,迎劉邦進咸

十二位異教徒離開咸直奔臨潼,計劃去始皇帝陵開啟儀式,召出十二邪神,并在仙人始皇帝的帶領下,重新攻取天下。

可在去往始皇帝陵的路上,常年深居皇宮的十二位異教徒,見識到了從未見過的人間地獄。

十室九空,尸殍遍野,易子而食……

Advertisement

他們此時才意識到,秦二世時的天下,比煉獄還恐怖。已經千瘡百孔的整個世界,恐怕再承不了戰爭了。

于是,十二人在到達始皇帝陵口的那個晚上,圍著篝火,從天黑爭論到天亮。

天亮后,他們達共識,就此散去,姓埋名各自生活。

如有傳承,便由子子孫孫守護金劍和金劍的;如無傳承,便要選擇絕對安全的地方,藏匿好金劍,死在金劍旁,不辜負始皇帝的信任。

這些容,便是《永樂大典》這部殘卷中記錄的上半部分。

而下半部分,則只跟那十二異教徒相關。

他們中有人結婚生子,將金劍作為傳家寶,由后人一代代守護,如現在的程家這般。

但他們中也有人斷了傳承,沒能結婚生子,最終與金劍一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只剩下這半卷古籍殘卷還留有一段段沒法考證的傳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