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玄幻奇幻 逍遙小儒仙 第162章 《瑞鶴圖》大成

《逍遙小儒仙》 第162章 《瑞鶴圖》大成

次日,李長安找到了王天罡。

“詩文有了,請前輩幫忙聯系白鹿總院。”

“好。”王天罡深深地看了一眼李長安,“你就不再考慮考慮?”

“好詩難得,尤其是你太白的詩文。”

李長安恭敬道,“既然如此,還請前輩幫晚輩多要些寶。”

王天罡笑著搖搖頭,“好,我不會讓你吃虧的。”

“先去跑山,今天練龍象第十式——龍游。”

“是。”

……

今日,

文圣榜再起風波,第二批戰詩出現,而且這次足足有八首。

北境戰場上空,青紫的戰爭氣運匯聚如浪,浩浩籠罩人族邊疆。

文圣榜上的排名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太白依舊牢牢占據首位,不可撼

但青蓮的《北梁詞》卻落到了第四位。

面全無的八位文宗,終于有了一息的機會。

輸給太白,還有可原。

一詩三文法,他們八個的確沒有辦法。

可要是再輸給青蓮,文宗的臉可就要被丟盡了。

不過,在眾人眼中,青蓮雖然被到了第四位,卻依然耀眼奪目。

這可是在面對文宗的圍追堵截,僅僅落后于兩位文宗,換而言之,還有六位文宗被他制。

如此就已然驚世駭俗。

八位文宗的詩文蛻變為戰詩后,文圣榜大局基本不會再有大的變

五月文圣榜,

太白再次登頂已定局。

一月、三月,五月,中間都只隔了一個月。

讓不人為之扼腕嘆息。

哪怕中間再連上一個月,那就完全不同了。

這是連頂級文宗都不一定能做到的事!

不過,三次登頂,足以讓太白青史留名。

與此同時,太白昨日在章玉恒詩文下的留言,也被一眾人發現,很快就傳遍了大街小巷。

Advertisement

相比起太白橫八位文宗和青蓮,再次鑄就自己的詩文大勢。

普通人對他和嵩岳書院的恩怨更加興趣。

畢竟這種兩方掐架的新鮮事,誰看的都過癮。

從白鹿總院到各地白鹿書院,盡皆一片歡騰。

大批白鹿學子,紛紛到章玉恒的詩文下歡呼,

“慶祝兄臺就快要到太白的腳底板。”

“兄臺請繼續努力,否則下次囂,太白就聽不到了。”

“請下一位兄臺繼續……”

……

太白登頂大局已定,

原本就一直抑著沒有發的熱,此時終于得到釋放。

白鹿書院就好像過節了一般。

而與之相對,

嵩岳書院部,卻仿佛被烏云籠罩一般。

四月辱完白鹿書院的意氣風發,此時煙消云散。

在文圣榜上,被太白一個人得頭都抬不起來,連文宗都失敗。

嵩岳學子的心里,苦的像是吃了黃連。

“太白這個妖孽,到底從哪里蹦出來的!?”

“找到太白,我要弄死他!”

“要是我們有太白,又怎麼會到如此辱?”

“整個大晉文壇都在看我們的笑話!”

……

嵩岳書院和白鹿書院的恩怨,再加上太白的推波助瀾,而后順利登頂。

將整件事變得跌宕起伏,氣回腸。

不過兩天功夫,

民間各地的勾欄說書,都把這件事編了故事,說起來臺下無不滿堂喝彩。

而與此同時,

李長安卻沒有眾人想象中的那麼輕松寫意,反而有些苦

太白的名太高,導致太白文宮和青蓮文宮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兩個時辰的平衡再次被

弄得李長安提心吊膽。

現在可不比最初開啟青蓮文宮的時候,那時候兩座文宮都才剛剛起步。

Advertisement

文氣數量也遠沒有現在這麼驚人。

可現在即便是最弱的青蓮文宮,也已經到了文氣化的階段,文氣數量更是暴漲了不知多倍。

這時候稍微有些不對勁,造的傷害就會讓人難以承

如果不是修行武道至今,時時刻刻勤練不輟,再加上王天罡前輩每天供應的蛟龍

恐怕這副還真撐不住。

休沐在家,

李長安沒有陪嫂嫂小妹去蝶花胭脂鋪,而是一個人在書房里,勤練《瑞鶴圖》。

《瑞鶴圖》臨摹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只差最后一步,便能徹底掌握。

而這又事關李長安提升青蓮名的計劃,拖沓不得。

“修為越強,二者一旦失衡,造的傷害就越嚴重,如今已經變騎虎難下的局面。”

李長安無奈地搖搖頭,繼續研墨。

“現如今,首要是繼續提升青蓮的名,其次就是修行武道。”

“以前里只是兩個土制炸彈,現在卻變了烈炸彈,以后估計就是核彈了。”

“一旦炸,誰吃得消?”

“要是練到金剛不壞,估計能行。”

李長安甩掉心中的雜念,提筆蘸墨,開始對照羊脂玉書上的《瑞鶴圖》,仔細臨摹。

《瑞鶴圖》本是祥瑞之兆,但卻被有些人視作不祥,蓋因其作者宋徽宗趙佶,這位歷史上頗爭議的皇帝藝家。

他與生俱來的藝天分,在繪畫和書法方面都頗有造詣。

書法上,趙佶初學黃庭堅,后學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雜各家,取眾人所長又獨出己意,創造出別一格的“瘦金”。

既有“天骨遒,逸趣靄然”之,又充滿個人特點,筆法張弛有度,瘦爽利,側鋒如蘭竹。

Advertisement

丹青繪畫上,他是中國工筆畫的創始人,技法上學習崔白、吳元瑜,又在用中學習黃荃、黃居宷典型的院畫,并力求兩者達到渾然一的表現。

可以說在書畫一道上,這位皇帝,堪稱驚才絕艷。

但在治國平天下上,趙佶卻在歷史上到了罵名無數,任用臣,搜刮百姓,導致屈辱的“靖康之難”。

《瑞鶴圖》現世時,北宋已經憂外患。

為皇帝的趙佶篤行道教,心一直期盼祥瑞之兆,來預示國運昌盛,安定朝城外。

而宮門上空突現群鶴盤旋,徽宗從“仙禽告瑞”中得知國運“千歲”的吉兆,于是,他筆親繪此作。

然而再多的祥瑞,也阻止不了北宋滅亡。

撇開這些歷史背景不談,單論《瑞鶴圖》的書畫造詣,的確可稱得上是獨樹一幟。

一幅《瑞鶴圖》臨摹下來已是一個時辰,羊脂玉書上現。

李長安再接再厲,重新鋪開一張宣紙……

在即將臨摹完第三張《瑞鶴圖》時,李長安手中的筆“咔嚓”一聲斷裂。

李長安視若無睹,手蘸墨,以手指代替筆桿,文氣流轉如筆鋒,在《瑞鶴圖》上留下最后一筆。

“嘩啦……”

掀開宣紙,紙上的仙鶴好似活過來一般,振翅飛。

李長安心有所,翻開羊脂玉書。

那一頁《瑞鶴圖》赫然變了自己的親筆手書。

大師級“瘦金”,以及大師級工筆丹青,在悄然之間融會貫通。

李長安沉片刻,而后拿出叢文書局的傳音子符,“黃管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