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玄幻奇幻 逍遙小儒仙 第210章 別開生面的一堂課

《逍遙小儒仙》 第210章 別開生面的一堂課

大清早,一群白鹿學子如此招搖過市,引得過往行人紛紛矚目。

此時街道上,大多是早起的小商小販,或是熱衷于早起在外吃早飯的人。

清晨的街道,煙火氣十足。

小面、包子、考面餅、油條……

李長安不時遇見人,而后抱拳行禮。

這讓后的一眾書院學子看的咋舌不已。

李長安,雖說不是出自名門大戶。

可好歹也是書院學子,六月更是在龍門大比中揚名天下。

現在還有個不太人認可,但卻貨真價實的教諭份。

這樣的人,怎麼會和行夫腳卒打一片?

完全不符合常理。

“諸位可以看一看,這時候早起做買賣的人,他們這麼辛苦,但能賺多銀子?”

李長安不時讓后三十名書院學子,注意邊隨可見,但卻不起眼的小買賣。

“油條配烤面餅稱得上是絕配,烤面餅兩邊焦脆,里卻松有嚼勁,撕開來往里塞上一油條,味道堪稱一絕。”

“再喝上一口豆漿,一頓早飯就算吃好了。”

“一油條,一塊烤面餅五文錢,一碗豆漿兩文錢,一共才七文錢,一般人吃飽絕對沒問題。”

“你們覺得一個早晨,這樣的路邊小攤,能賺多錢?”

“顧秋炎,你說說看。”

顧秋炎聽到李長安突然提到自己,立馬打了個激靈,然后看向李長安所說的路邊小攤。

“攤位不大,而且食材也就那麼多,能賣出八十份就算頂天了。”

“所以一共能賣出去五百六十文,如果有三利,那就是……一百六十八文。”

李長安點點頭,“說的很好,一百六十八文,對這樣的小攤位而言,已經算是很好了。”

“這樣的收一個月下來,能賺個五兩銀子,養活一家人絕對沒問題。”

Advertisement

“不過,這家攤位老板的母親重病,兒子想去學堂讀書,卻不起束修(學費)。”

“諸位能不能想出什麼法子,可以讓這家攤位多些收?”

這個問題提出來,眾人不皺起了眉頭。

不起束修,這五個字離他們太過遙遠。

很難想象,竟然會有人因為不起束修,不能去讀書。

半晌,陳綸開口問道,“我們可不可以給些銀兩,治好他母親的重病,這樣應該束修應該就的上了。”

“你倒是有個菩薩心腸。”李長安搖搖頭,“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與其讓這個老板期待天上掉下的餡餅,不如幫他想多賺些銀子的辦法,家里的日子才能真正好起來。”

陳綸沉片刻,“不如賣些其他東西?”

“也行,但要考慮老板一家就只有兩個人可以勞作,如果再賣其他東西,會不會對現在的買賣有影響。”

李長安沒有否定,而是繼續點撥道。

顧秋炎不解道,“我們學的是數,可現在這樣不是變做買賣了嗎?”

此話一出,不學子都在點頭附和。

李長安知道這些學子心里都有想法,笑著耐心解釋道,

“戶部掌管天下土地、賦稅、戶籍、軍需、俸祿、糧餉、財政收支等諸多事宜。”

“若是諸位以后有機會戶部為,晉國賦稅便是其中重要一項。”

“我們今早看到的,便是諸多賦稅里的一環。”

“而且戶部也不只是收稅,更要想著如何多賺銀子,只有晉國富有了,百姓富足了,各項國政才能有條不紊地施行。”

“而這些,可不是隨意看些書本就能知曉的。”

“總不能未來堂堂戶部尚書,向布商們收稅,直接說一匹布收十兩銀子……諸位覺得呢?”

Advertisement

好幾個學子輕笑出聲。

白也鬧了個大紅臉,但也沒有真正生氣。

他還是能聽得出,李長安并沒有譏諷的意思,說未來的戶部尚書,也算給自己留了個面子。

但想要讓他口服心服,沒那麼容易。

李長安繼續說道:“若說天底下最大的商人,不就是戶部嗎?”

“一般商人,以一個攤位或一家商鋪為基,再大一些的以一城一郡為目標。”

“而戶部卻是以整個國家為棋盤做買賣,東南三府多稻米,可賣去西部三府;西南三府產云錦,晉國聞名……”

“如何幫助各地貨運轉流通,這不正是一國之最大的生意?”

“但凡中間有哪個地方出了岔子,損失的可不只是銀錢,更會有無數晉國百姓遭難。”

“而這,很有可能就是多一個數或是算一個零導致的。”

此番言論說出來,所有學子的臉都變了

數在六藝當中并不重視,大家也都是應付差即可。

可李長安這番話,卻把數拔高到了一個之前難以想象的高度。

這些可不是書本上老生常談的知識。

而是一種全新的,甚至有些離經叛道的觀點。

偏偏聽完之后,眾人都覺得非常有道理。

這就很可怕了。

李長安領著眾人來到東市的布綢巷。

整整一條巷子上百家店鋪,已經全部開門。

還有一些賣布翁挑著染好的布大聲吆喝著。

“諸位自去各家店鋪看一看,半個時辰后,我在巷口等各位。”

李長安拍拍手,示意大家分頭行

三十名學子很快便一哄而散。

李長安對他們說的話,不啻于雷霆炸響。

本來覺得枯燥無味的事,現在竟然多了些更加深遠的意義。

Advertisement

李長安找了個路邊茶鋪坐下,看到這些書院學子三三兩兩逛布莊綢店,頗覺有趣。

“李教諭,您今兒怎麼有時間來這里閑逛?”茶鋪伙計端著一壺剛泡好的尖笑著問道。

“帶手底下的學生過來見見世面。”李長安說道。

“您說笑了,這些可都是高高在上的書院學子,什麼世面沒見過?”茶鋪伙計又端來一小碟茶果。

李長安搖搖頭,“那可不一定啊,書讀的是不,但很多道理,書上可沒說……”

半個時辰后,

學子們在巷口集中,眾人小聲流議論,臉上出興

這樣新奇的驗,之前從未經歷過。

誰能想到數課會這麼教?

“看看還有誰沒來。”李長安說道。

“陳綸還沒回來。”一名學子回答道,“我剛剛看到他走得最遠。”

又等了一炷香時間,陳綸還是沒回來。

李長安帶著其余學子沿街尋找,最后走出了布綢巷,在拐角的巷口那兒,才看到陳綸。

此時陳綸正蹲在地上,挑選一個中年婦人籃子里的綢。

見眾人前來,陳綸起,抱拳行禮。

那賣綢的婦人連忙站起來,戰戰兢兢,雙手放在前,低著頭一不敢

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多高高在上的書院學子。

他們上的一件學子服,就抵得上自己十年賺得的銀子。

要是不小心弄臟了,自己把命拿出來都賠不起。

李長安拍了拍陳綸的肩膀,走到婦人面前,蹲下看著籃子里的綢,而后輕聲問道,“大娘,您這綢布怎麼賣?”

“五……四百文一尺。”婦人一布麻,臉蠟黃,小心翼翼看著李長安,一開始出五手指,而后又回去一

Advertisement

籃子里的綢并不寬,而且沒有染,這是剛用蠶的原布。

李長安手指輕捻,細膩,不是殘次品。

“大娘,您怎麼不去布綢巷?那里商鋪多,興許收價還能高一些。”李長安輕聲問道。

婦人怯怯地看了一眼其他學子,囁嚅道,

“我織出來的綢比不上那些布,他們收回去還要花好大功夫,說不劃算,價錢也不高。”

李長安點點頭,笑著說道,“大娘,要不這樣,這些綢我全都要了……大娘可會制?”

婦人愣了一下,然后點點托,“制我會,但可能沒那些老裁的手藝巧。”

“這倒不妨事。”李長安從懷里出一錠十兩的銀子,“我給你寫封手信,你拿著手信去找蝶花胭脂鋪。”

“那兒的老板正需要這樣的綢,以后想要賣綢,可以去那里問問看。”

婦人看到李長安拿這麼多銀子,當即連連擺手,搖頭拒絕道,“這……這太多了,我的綢不值這麼多的。”

如果不是后面就是墻,婦人恐怕早就跑走了。

“我一直在找沒有染的原布,問過好多家,價錢都沒大娘的公道。”

李長安笑著把錢塞到婦人手里,然后帶著婦人去一家店鋪借了筆墨,寫好書信,目送婦人離開。

待婦人徹底離開視線。

腦海深,羊脂玉書倏然嘩啦啦翻開。

文氣匯聚筆,一個字一個字落在書頁上。

“《蠶婦》”

“昨日到城廓,歸來淚滿巾。遍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李長安愣了一下,而后不輕聲問道,

“陳綸,你剛剛也準備買綢?”

陳綸恭敬點頭,“是。”

“你問的價是多?”

“五百文。”陳綸如實回答。

“所以見到我們這麼多人,連五百文都不敢要。”李長安回過,看著若有所思的眾人,

“一匹綢,哪怕是沒有染的原布,一尺最也能賣到八百文,甚至一兩銀子。”

“正常況下,養活一家三口沒有一點問題。”

“可是你們也看到了,剛剛那位婦人,面蠟黃,上的服都是麻布布。”

“一個賣綢的,最后竟然連自己織的綢都穿不上。”

“諸位覺得是什麼問題?”

一個問題,把所有人都問的啞口無言。

等回了書院,到了學堂,還是無人可以給出一個答案。

李長安站在講桌前,用文氣寫下幾個大字,“無門”,“賦稅”。

“無門,是說那位婦人織出來的綢,不知道該賣到哪里去。”李長安解釋道,

“賣到布綢巷的其他店鋪?行不通,除了剛剛說的問題之外,還有就是競爭和價。”

綢本的質量沒問題,但誰也不是開善堂的,如果能低價把綢收下來,這些店鋪哪怕覺得麻煩,也肯定會收。”

“如果那位婦人能找到賣綢的門路,那這些綢的價格也不會一降再降,至能賣出一個公平合理的價格。”

“諸位同意嗎?”

學堂里的三十名學子三三兩兩的點頭。

“接著就是賦稅。”李長安指向第二個詞,“晉國今年布商的賦稅達到了三!”

“這位婦人算不上布商,卻要繳納三賦稅!”

“這樣的蠶婦還有很多,們從養蠶、繅一直到織布,需要漫長的時間,中間還有可能遇到桑蠶病死,吐不出等種種困難。”

“最后卻依然要承擔如此重的賦稅。”

“諸位認為還能穿得起自己織出來的布嗎?”

學堂里雀無聲。

如此殘酷事實,他們之前從未注意過,否則本不會出現一匹布賣十兩銀子這樣的笑話。

“諸位都是書院學子,國之棟梁,書本上也告訴我們,文道昌盛則人族昌盛。”

“可有誰真正想過?國之本恰恰是那些不起眼的一粥一面,一針一線。”

“文道如何昌盛,武道如何無敵,都要建立在人活著的基礎之上,都要建立在有那麼多人支撐的基礎上。”

“有了蕓蕓眾生,才有晉國,否則靠幾個文士,就真能撐得起這片天地嗎?”

說到這里,李長安目從每個人的臉上掃過,

“文圣榜結算時,有這麼一句話,名即氣運,那氣運又是什麼?希諸位能仔細思考。”

“如果明白了這個問題,對大家的修行興許會有幫助。”

“散課!”

李長安說完,揮散了空中的文氣,準備離開。

他的腳還未走出學堂,后傳來一道聲音,

“李……教諭,這就是您帶我們出去走一趟的原因嗎?”

是陳綸。

“是。”李長安站住腳步,回過,“以數之法,助一方百姓休養生息,這就是我所認為的讀書之用。”

“也是我對諸位的期。”

陳綸站起,“就算我們如李教諭所愿,愿意為百姓謀福祉,可書院若是垮了,我們還能為,還能護守一方嗎?”

李長安道,“你是看到了文圣榜上的言論?”

陳綸極為認真地點頭,“是!”

李長安頓了頓,聲音里多了一認真,

“首先,哪怕書院垮了,哪怕不能為,也一樣可以為百姓謀福祉,有此心做此事,便是文昌武德。”

“其次……”李長安氣勢陡盛,“誰說書院會垮!?”

話音落,大步離開學堂。?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